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现代接受理论并非一种普通的阅读理论和文学史理论,而是在审美现代性的文学背景和理论背景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美学理论。它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吸收文学经验,又从康德、席勒、韦伯和马尔库塞等人的手中接过美学批判的旗帜,将其转化为文学接受的命题。无论是对社会秩序的批判,对审美感性的培养,还是对释义多样性的宽容,都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动机。只有将其放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阐释,才能正确理解其理论蕴含,评价其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2.
詹健 《科技咨询导报》2008,(29):153-154
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财政学中的两大主流理论,正确地理解这两大理论体系各自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把握当代西方财政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也一直是金融经济学理论中争论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市场有效性的涵义演进、一般检验方法反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实证检验给予比较系统的总结,并指出了理解和检验证券市场有效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有自己的“接受模型”,并且得依靠一定的“接受模型”来创作。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接受模型”、儿童文学伤口的接受对象,目前的理论研究是比较模糊,这将导致儿童文学创作陷入误区,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西方社会的三种“校本”理论形式——校本课程论、校本培训论以及校本管理论,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热点。解读这三种理论并剖析我国教育界试行或认识“校本”理论过程中的问题,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校本”理念,将有利于“校本”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从剥离康德美学的艺术自主论立场和他律/自主的入思言述框架出发,西方艺术存在论的现代转向是入思言述框架的转换而非单一价值立场的改变,因此现代艺术存在论不仅表现为现代艺术自主论,还表现为现代艺术他律论和现代艺术互动论。分析他律/自主的入思言述框架对西方艺术存在论现代转向提供的可能与制约,是理解形形色色的西方艺术理论之现代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接受理论在中国的长足发展为我们重新认识文学主体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接受理论视阈下的文学主体之间形成的是交流对话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这一互动关系在“期待视野”和“隐在读者”的接受理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实现。笔者在接受理论视阈下审视文学主体的关系,以期最终实现文学活动的优化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9.
该书系统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理论、设计基础及应用实例,旨在使读者了解神经网络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对象,理解和熟悉它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掌握它的结构模型和基本应用设计方法,为以后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打下基础.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尽量避免烦琐的数学推导,加强了应用举例并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注意到读者初次接触新概念的易接受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0.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