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客运量预测是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之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铁路客运量预测的影响因素体系,并建立了铁路客运量多目标灰关联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应用,可以对各个地区的铁路客运量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比较,并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其层次结构及对客流的关联度,对于提高现有铁路运量的预测精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既有滩涂铁路路基因基坑开挖卸荷产生过大沉降差,对铁路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营产生影响,对变形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临近既有滩涂铁路的基坑工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既有临近滩涂铁路路基影响规律及安全措施开展系统研究.针对滩涂铁路路基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基坑开挖深度、不同既有铁路路基至基坑距离等因素对路基的沉降差、坡脚水平位移和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演化规律影响.结合工程需求,针对危险的铁路路基工况,提出了围护结构的刚度、打设隔墙和增加支撑个数3种安全优化措施,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研究表明:基坑开挖深度越深和基坑距离路基越近,铁路路基施工风险越高,临近滩涂铁路路基施工安全控制距离应大于5.0 m;此外,针对危险的铁路路基施工工况,进行优化方案对比分析.单纯增加围护结构的刚度,无法保证安全施工;打设隔墙使得围护结构承受的土压力减小,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增加支撑使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最小,加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刘晓峰 《科技资讯》2009,(22):196-196
针对现有铁路货运量预测方法的不足和铁路货运量的随机波动性,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了铁路货运量预测的随机灰色系统模型即GM(1,1)模型。试模型在对货运量原始数据生成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检验要求的残差模型,以预测铁路赏运量的发展趋势。通过GM(1,1)预测模型较好地预测了2020年西山支线的货运量,为西山支线长远运输规划是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九道湾站所在米东区铁路运量的急剧增加,解决企业运输通路,缓解乌西编组站压力,介绍了九道湾站改扩建考虑的主要因素和方案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既有铁路的运输能力趋于饱和,为满足运量增长对铁路发展的需求,对既有线进行扩能改造势在必行。在增建二线时,结合既有线路的功能定位,既有设备使用状况,经济技术条件,安全运营等,采用经济合理,实用安全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新征 《科技信息》2010,(13):395-396
营运成本是一个铁路运输企业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对其影响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因素;既有生产技术上的因素.又有经营管理上的因素。本文主要着眼于运量变化、构成以及运输距离及季节差异等因素对铁路营运成本的影响,根据单位营运成本等于运输总支出除以运输周转量的计算方法。分析单位营运成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铁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铁路运输能力将快速提升,与此同时,铁路投融资力度的加大、运营生产、资产保值增值,及铁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要求铁路快速提高所占运输市场的份额来增加运输收入,而水运、航运、邮运、管道运输的快速发展,使铁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能大于运量的时段、区域将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铁路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来确保增运增收,目前铁路的市场营销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在初步总结浙赣线卅多年来提高铁路系统综合运输能力经验基础上,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出发,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提高既有铁路系统综合运输能力技术政策的若干问题,供编制交通运输技术政策参考。主要内容有:铁路系统综合运输能力的内容;加强线系统、点系统能力的途径;点、线系统、路网系统能力的协调以及如何分期、分区段加强能力。此外,对运量预测、既有线改造的技术标准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郭强 《山西科技》2012,(1):18-19
中国铁路近几年获得了飞速发展,除了发展新的铁路通道外,既有铁路的扩能改建在铁路工程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通过对改建方案综合比选,制定经济合理的速度目标值及技术标准对满足运量、促进地方发展、节约国家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四松铁路辽源至梅河口段线路改建方案比较为例,探讨既有线扩能改建方案研究的过程及原则。  相似文献   

10.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系着国计民生,对促进沿线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正点、多拉、快跑,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好先行,是铁路的根本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运量不断增加,运能同运量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加速铁路技术改造和新建铁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本文仅就运营铁路技术改造设计和施工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强 《科技资讯》2010,(5):141-141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多次提速,铁路运量日益增加。既有线桥梁受原设计标准的限制及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旧桥出现部分老化、破损,已不能满足铁路提速及高运量的要求。因此,有计划的对现有旧桥进行加固改造,增强其结构稳定性,不仅能满足铁路交通运输的需要,而且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受新时代国家宏观形势变动影响,兰州至合作铁路客货运输需求较2014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情况发生根本变化。需考虑国家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区域铁路网规划、铁路运量发展态势、项目功能定位、线路方案以及沿线人民对铁路运输服务的期望等因素,对兰州至合作铁路客货运量规模及构成进行重新分析和预测,作为确定项目建设方案、主要技术标准、投融资模式、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方案的决策依据,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山区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山区城市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周边复杂环境,区间隧道布置受到限制,左右线隧道水平距离较近。与单线隧道施工比较,双线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沉降更为复杂。左右线隧道的水平距离对下穿既有铁路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影响规律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依托山地城市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铁路路基沉降特点,研究不同水平间距双线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减小,沉降槽范围增大,铁路路基最大沉降值逐渐增大。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增加,铁路路基沉降最大值位置由隧道中心线对应路基向左线隧道、右线隧道中心线相对应的路基位置转移,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U型-W型变化。当隧道水平间距小于15 m时,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应加强支护措施,减小后行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产生的叠加效应,将铁路路基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14.
张玲琳  雷黎 《山东科学》2013,26(6):63-68
基于2005-2012年北京市对外交通运输各运输方式的客、货运周转量及对应能源消耗量的统计数据,利用LMDI方法建立了能耗变化模型。根据ASIF分类方法,选择影响能耗变化的3个主要因素:交通活动水平、交通方式结构和能源强度,定量地计算各因素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力和贡献率。研究发现,能源强度抑制能耗的增加,其他2个因素均促进能耗的增加。为了减缓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需要依托能源技术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并将客货运量向运量大、能耗低的铁路吸引。  相似文献   

15.
赖晓燕 《科技资讯》2011,(26):33-34
在分析日照铁路地区既有设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青连线性质和近远期运量,研究了始发终到客车日照站办理、始发终到客车奎山站办理两个不同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采用始发终到客车日照站办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货运量预测是制定铁路运输工作计划、铁路发展規划及编制铁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基础,在铁路运输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充分利用客货运量时间序列和一定相关因素时间序列资料的信息功能、减少预测误差、提高预测质量为出发点,提出了综合预测法,可供有关部门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17.
铁路运输通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有目共睹,铁路运输通道运力资源优化配置直接关系运输能力的发挥。本文将讨论在客运专线条件下,铁路部门如何进行铁路的运量分配才能使收益最大化:将收益分为不同类型分别进行计算,通过建模解决分配问题,使用灰色模型进行运量预测,最后得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运量分配模型,并且使用武广专线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证实应用此模型可以提高铁路通道的收益,且具有一定普适度。  相似文献   

18.
水阳江航道工程是一项以防洪兼发展航运横跨皖苏两省的大型跨流域工程。文章在系统分析水阳江工程建成前后运输格局变化及在水路与铁路、公路运输比较的基础上,根据腹地大宗货物运输发展,除运用货源调查法外,首次在内河运量预测中运用平行通道调查法,预测了水运量和论证水运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任松斌 《科技资讯》2014,12(23):94-95
随着朔黄铁路运量的加大及万吨列车的增加,钢轨磨耗严重,钢轨伤损日益增加,提高重载铁路钢轨探伤质量已成为一项保证铁路畅通运行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管内近一年来钢轨探伤B显的应用及伤损B显图谱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一些需要重视的伤损B显图,以此提高在B显回放过程中对伤损的准确分析判断,减少伤损的漏检,保障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同城化发展下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太原与晋中两地城际客流的变化规律,合理高效地规划设计开行城际列车,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分析了太原与晋中两地的区域客运量走势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四阶段法预测了通道内区域客流量、客流OD分布量以及公路、既有铁路与客专分担及转移、诱增客运量,最终对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沿线太原南至灵石东站间近期年度(2020年)的客流量进行了预测,为设计开行城际列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