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薄静华 《科技资讯》2014,(14):14-15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3GPP在R5规范中提出的,旨在建立一个与接入无关、基于开放的SIP/IP协议及支持多种多媒体业务类型的平台来提供丰富的业务。它将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传统固定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未来的基于全IP网络多媒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业务智能平台,也为未来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网络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00,(9):2-2
移动通信是20世纪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第一代的模拟蜂窝无线电技术和第二代的数字无线电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服务,例如:传真、低速数据、语音通话和有限的全球漫游。随着网络的全球化,用户要求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方便地接触到多媒体服务。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用户数增长非常迅猛,根据ITU的估计,到2010年移动终端数将超过固定线路连接,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将超过16亿,而其中大部分将分布在亚太地区。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仍然受到数据速率方面的局限。缺乏一个能承受大量用户,并为其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服务的移动通信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软交换技术的功能研究,根据目前我国目前软交换技术在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现移动软交换的应用进行研究,说明了以Softsw—itch为核心的软交换体系,符合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趋势,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和多媒体融合业务,满足通信个性化、移动化和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建设为目标,在深入分析车联网和大数据的内涵和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交通信息服务的应用需求,基于分布移动交通信息原子服务计算平台,提出了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包括交通信息服务模型描述、基于机会通信的服务发现协议、基于语义的交通信息服务匹配算法和上下文驱动的服务动态组合4个部分,从这4个方面入手,建立了车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原型系统,验证了服务描述、服务发现、服务匹配服务组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交通信息服务协同体系能够很好地提高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用户所需服务供给的针对性显著提高;该服务协同体系能为车联网用户提供更为智能和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有助于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网融合的IPTV综合业务平台技术与集多网业务接入、多媒体数据处理、接入安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家庭智能终端,将成为下一代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趋势。本文在阐述多网融合的基础上,剖析了基于多网融合的IPTV多媒体信息系统结构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体现为传输宽带化、业务多样化、体制并存化和网络泛在化。分析了宽带无线移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讨论了3G技术的后续演进LTE及AIE的主要特点和宽带无线移动接入技术WLAN、WiMAX及McWiLL的发展趋势;比较了宽带无线移动技术与接入技术,指出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最后,讨论了商业运营的技术演进路线,给出了多种无线移动技术的比较和演进关系,分析讨论了网络融合、技术融合以及接入综合技术,指出移动通信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与固定的宽带接入在技术上的融合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发展最迅速的业务之一,与智能网(IN)的融合可以集中数据业务与智能业务两者的优势,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智能网是可以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快速、有效地生成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首先概述了移动智能网原理,并基于移动智能网提出了手机签名增值业务的解决方案,分析研究了实现该方案的关键技术,并在实现原理、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8.
杨俊 《科技资讯》2008,(36):18-19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可以提供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Mbit/s甚至更高的通信业务。实现这样高速率和大容量的通信,需要频谱效率极高的传输技术。本文对下一代移动通信中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技术、智能天线与MIMO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石磊 《科技资讯》2014,12(24):13-15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最初的窄带到现在的宽带技术,网络的“瓶颈”与融合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依靠先进的通讯设备来传递与整合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主要阐述在准能公司NGN下一代网络统一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服务建设方案,通过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主要采用IP技术方式,实现IP电话、电脑和有线电视三种通讯手段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支撑,为三网融合与智能小区建设提供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即“传感网”)成为当前信息化应用的新模式和热点,其应用已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电网、智能农业、环境监控等多个领域。以上海世博局与中移动联合推出的可承载世博手机票的RFID-SIM卡为例,用户可以实现刷手机入园、  相似文献   

11.
无线移动与宽带的结合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开发重点,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无线技术的地位从作为有线业务的补充发展到无线有线并行,进而将扩展下一代互联网的业务类型及应用范围。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家庭、公司和无线移动网的高速、无线和“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的另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2.
根据WAP协议的总体开发原则和技术思路,研究WAP的应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WAP协议栈的结构及各层提供的服务,探讨WAP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它的规模大的超出人们的想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进了不同产业的跨界竞争,促进了产业融合.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业务和服务呈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分析,为移动运营商顺应变革、把握机遇、拓展思路提供决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映射关系基础上,推导出了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基于IT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ociety)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固定与机动不同场景、不同传播模式、宽窄带融合的短波通信信道模型。利用信道冲激响应与信道散射函数从时域色散、频域色散两个维度对本文信道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基于机动平台运动轨迹实现时变多普勒效应传播复现与信道模拟;也能在运动轨迹未知情况下,基于飞行器种类、机动频率等先验信息,实现具有各态历经性的机动平台短波宽带信道仿真,对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移动IPv6解决下一代互联网移动性问题,它不仅提供了巨大的地址空间,而且增强了移动用户的切换能力和实现了路由优化.IPv6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Internet协议,因此移动IPv6将在下一代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网络中,移动IPv6将为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提供一个统一的传输平台,人们不仅对多媒体播放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互能力.针对移动IPv6通信对端绑定中返回路由可达过程带采较大延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提前绑定更新选项的快速绑定方法.该方法不仅消除了50%的标准绑定所造成的额外延迟,而且提高了对交互式实时应用的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论述了云计算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特征,指出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需要有大型存储园区支撑;提出了需要在大首都地区建设云存储基地,信息存储基础设施服务应该产业化。结合河北省的区位、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河北省应大力推进大型信息存储产业园区建设来带动河北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移动增值业务服务链的运营模式,出现了移动增值服务双渠道系统。运营商对增值服务领域的涉入,使得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产生了竞争。在假设需求受到价格影响的前提下,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了双渠道模式下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合作模型,研究了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均衡定价策略。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浅析GPRS计费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迎合GSM移动通信市场和全球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融合而推出的。作为一种新兴业务,其计费系统与通信过程控制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介绍GPRS的计费特点和信息采集点基础上,描述了GPRS计费记录分析与处理,并提出了未来GPRS计费将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居民出行特性,探索在出行链过程中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特性的影响。通过RP-SP(revealed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融合调查获取出行者基本属性、实时交通信息属性及出行特征属性,建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巢式Logit模型,对桂林市居民展开出行方式选择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出行链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个体的出行活动和交通行为与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关系愈发紧密;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居民出行方式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对私家车出行影响最大,其中实时路况信息属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拥堵延误时间;交通信息获取的满意度越高,越能促进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该结论能够作为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推动移动互联交通信息下的路径选择与交通出行诱导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诺特网是采用MOBITEX协议的网络,它提供无线双向数字通信服务,由客户端系统、无线应用网关和因特网服务器系统构成,是解决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