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岛牛塘为目前在西沙群岛少见的淡水型湖泊,其中保存完好的粪土沉积物记录了距今1 300年来东岛生态环境演化历史.对DY4粪土沉积柱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 AD前,东岛海鸟数量较多,牛塘湖岸周围植被生长较为繁盛,而在1 400~1 850 AD期间,东岛海鸟数量和植被生长都处于低谷.通过综合对比研究区、中国乃至北半球降雨量、温度变化记录,发现1 400 AD前岛屿生物量较高的时期对应于暖干的中世纪温暖期,而低生物量时期与凉湿的小冰期一致,证明南海热带孤立岛屿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响应非常灵敏.  相似文献   

2.
两极与中低纬地区粪土层生物标志物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信息的载体,粪土沉积层很好地恢复了第四纪古生态记录,包括历史时期鸟类数量变化乃至人类文明历史,以及它们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沉积物、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Ny-Alesund的海鸟粪土沉积物、中国南海西沙群岛中的东岛海鸟的聚居地沉积物、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人类文明古文化遗址等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性质,并分别与生物标型元素组合对比.尽管同为粪土沉积层,但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沉积环境不同、鸟类或人类粪便的不同以及当地植被的不同,四地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显示出了不同的特征.相对生物标型元素组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态信息,包括历史时期鸟类数量和植被丰度变化.生物标志物和生核标型元素相互印证,完善了我们对粪土江积层的了解,加深了对这四个区域生态和环境演变过程的理解,使我们得以更好地研究古生态演变和古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和响应.  相似文献   

3.
记录:1 024 AD前后南中国海最强烈的灾难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海东岛牛塘海鸟粪土沉积层中发现一岩性明显不同于上、下层位的珊瑚砂夹层.通过对沉积柱DY4进行详细的粒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残留分析,结果表明58~69 cm深度的珊瑚砂夹层对应于一次突然的海洋沉积环境事件,很可能与历史时期一次最强台风袭击所导致的冲溢沉积有关.对临近该珊瑚砂夹层的上、下沉积物中(57~58 cm和70~71 cm)多粒陆地植物颖果进行8个样品的AMS14C测年分析,发现上、下两个年龄组非常接近,珊瑚砂夹层沉积大约发生在994~1 075 AD之间,平均中间年龄大约为1 024 AD史前的这次强台风袭击对东岛的生态环境很可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2):14-14
揭示千年前南海古海啸事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立广等揭示了近千年前一次影响南海的海啸事件,改变了对中国近海不大可能发生海啸的认识。研究人员在10年间,先后3次对南海西沙群岛8个岛屿进行了为期4个半月的野外考察,从开始发现存在风暴潮,到认识强烈的生态灾难事件,最终认定在公元1024年前后发生过强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来人们按照华夏族的史书为正统教材,一直把蚩尤看作‘暴虐’、‘作乱’……这显然是对蚩尤的丑化和对历史的歪曲。现在我们用‘三祖文化’的观点审视历史,自然就否定了几千年来对蚩尤的不公正评价,推翻了加在蚩尤头上的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盛酒器寓意研究及其对现代酒瓶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产生的酒器也有几千年的时间,产生了造型多样,形态各异的酒器。本文从与现代酒瓶对应的盛酒器这个酒器来进行研究,对其历史做了一个大略的考察,再研究其造型中所含的丰富的寓意,从而得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酒瓶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祝福新世纪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 ,全世界都欢腾起来了 !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 ,一个新的千年 !这时 ,冲天的礼花腾空而起 ,漫天的焰火照亮夜空 ,人们唱啊 ,跳啊 ,相互祝福 ,一个新世纪新千年的期望和憧憬 ,也就像这焰火和礼花一样 ,绚烂多彩 ,飞溅在报章上 ,闪烁在电视里 ,跳跃于网路中。一个世纪和一个千年对于悠久的地球史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 ,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 ,到今天也不过几个千年。但对于人类历史来说 ,一千年演化出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 !即便是最近一个千年开始的时候 ,人类对自己、对地球还是那样的无知 :那时的人们不知道有“…  相似文献   

8.
晓洲 《今日科技》2007,(6):49-51
“历时9年,累计投入5亿元,中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这一消息,在中国能源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怎样解决人类即将面临的能源危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苦苦思索的问题。目前全球蕴藏的煤和油气等资源仅够人类今后数十年之用,一旦其消耗殆尽,我们能用什么来作为替代能源?“可燃冰”能否解决千年能源忧,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国家,家族制度产生的人情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情感。人情在中国社会中几千年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本篇文章重点阐述了人情对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早已为国内外生物学者所瞩目。近两年来,我们的考察成果作了进一步的证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之所以丰富,显然是与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古地理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历史上人为干扰少分不开。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加以论述。一、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对生物影响最大的是地貌和气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南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课题“南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胶体的显著作用”的研究内容,报道了近年来我们在该领域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引言纵观我国古代档案工作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历代统治者对关系其政权稳固发展的各种文书档案是极其重视的。户籍档案和赋税档案更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各朝各代统治集团都把户籍和赋税档案的编造、管理当作支配人民,征收财富,进行统治和剥削的普遍政策。而户籍更是一贯被看作国家统治的标志,敏感地反映着各时代的内在矛盾,所以,把户籍和赋税档案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考察,对于我们认识古代户籍  相似文献   

13.
焦天申 《科技信息》2009,(8):234-234
中华文明产生几千年来,曾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在历史的天幕上交相辉映。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其它文明早已辉煌不再,独有中华文明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华。中华文明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它是否还能为我们现在增添力量,为我们的明天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就是一场接一场,一幕连一幕,连续不歇,无始无终的活剧,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又都是观众,伟人们设计历史,哲学家、史学家评判历史,平民百姓参与和观赏历史。再过几年,20世纪的中幕就要悄悄关闭,第二个千年的大幕就要徐徐落下;21世纪的中幕将跃然洞开,第三个千年的大幕马上冉冉升起。中外所有的哲学家、史学家都在关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欣赏这一鼓舞人心的场景,历史就是这样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面对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都在努力揩试擦亮自己的视镜,企图看清历史的面貌,调整前进的步幅,迎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尤其是到1988年村民自治普遍推行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但是,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本文试从村民自治现象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对策出发,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学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性回归自然大潮的影响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医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的中医药工作者走出国门;将精湛的中医诊疗技术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带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7.
江西素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盛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也有着相应发达的科学技术。数千年来,我们勤劳聪颖的祖先在逐步深入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改善劳动工具和生产工艺,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曾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工匠、科学家,留下了大批科学著作等宝贵遗产。写下了中华科技的不朽篇章。 本文将江西古代科技发展史(从新石器时代至晚清)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侧重几个重点领域,阐述各历史时期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鲣鸟是一种大型海鸟.全世界的鲣鸟只一属九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的岛屿和沿岸地带.我国西沙群岛各个岛屿上常可见到大量鸟粪石叠积层,主要是由鲣鸟的粪便构成,这说明过去在西沙群岛各岛屿上,曾栖息着大量的鲣鸟群.1965年我们在西沙群岛的永兴、赵述等岛屿上,还遇到过小群的鲣鸟,而现在它们只局限于东岛的部分地区了.在东岛,红脚鲣鸟比较多,褐鲣鸟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19.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当前,在信息技术催生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华民族已经站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上。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这些新  相似文献   

20.
刘俊 《科技潮》2009,(9):37-37
中草药的使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几千年来,绝大部分的中草药都是野生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和野生资源的消耗,家种生产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让中草药保有它最佳的品质,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了研究者们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