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机电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课程体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符合本专业的需要,符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后真正属于“知识 能力 人格”型。我校机电高职专业于1997年开始面向全省职业中专(中学)招生,由于没有机电高职专业教学的经验,由于订立教学计划之前调查工作不够,也由于学校刚刚开办该专业实验条件尚未具备,因而使得机电高职专业原教学计划至少存在两方面的严重不足:一是机电专业的专业特性不明显,二是没有高职教育特色,因此,对机电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1 机电专…  相似文献   

2.
陈武 《科技信息》2014,(14):131-132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内容的核心,也是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矿山机电专业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为本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金江 《科技信息》2012,(26):238-239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工作是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我校2011年进入第二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行列,矿山机电专业为学校建设的三大重点专业之一。在参考兄弟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块化教学的探索,将矿山机电专业的实习实训项目划分成9大职业能力模块、33个典型工作任务,教学经验对于技工院校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工作过程导向开展机电专业项目式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开展机电专业课堂教学的一种最优模式.通过我院近二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了高职机电专业教学中以工作过程导向开展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作用及保证措施,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解决了职业教育的就业为导向、学做合一、课程与岗位"零距离"等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职业院校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学生可以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修、安装等多种工作。正是由于专业的重要性,学校对从事主干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探讨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以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需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工作,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学生对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学校要积极的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联系对口单位,努力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为学生搭起一座桥梁,从而构建良好的就业工作体系,使职业学校的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7.
袁芹 《科技信息》2011,(8):I0180-I0180
针对技工学校机电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低,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老化的现状,从"教师"、"教材"、"教法"等各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以满足就业市场对"复合"型专业技工人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宗成  刘小文  张敏  袁先友 《科技资讯》2014,12(20):231-232
近年来,生物工程专业是就业“红牌警告”专业,我校为了盘活这个就业红牌专业,借“十二五”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契机,针对专业特点,探寻就业难的原因,“以就业为导向”,从人才培养上多方面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质、结合地方经济、改变学生就业思想和方式促进就业,使生物工程专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使红牌专业没有成为我校就业的后腿,为我校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增彩.  相似文献   

9.
田中喜  刘伟利 《科技信息》2012,(24):251-25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我校现阶段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数控专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校企结合、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来自江苏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我校目前专业专业涉及数控、机电、财会、营销、物流、化工等等,其中服装、财会苏州市示范专业,计算机、机电江苏省示范专业,同时是数控国家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我校遵循“进得来,学得到,出得去,用得上”的育人标准,坚持“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港城经济建设”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姚小平  王一新 《科技资讯》2014,12(19):227-228
通过分析发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弱的原因主要为就业心态不正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及培养模式不恰当,从这三方面出发研究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方法。提出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心态,修改教学计划,增加专业课学时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实现学校企业的"零缝隙"对接。  相似文献   

12.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也是我国高职高专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院在专业建设上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中紧紧依托行业和当地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专业内涵,构建了与就业岗位相适应且和谐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我校体育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完善我校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为培养出更多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我校体育专业竞争力,以及为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营造优质就业空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机专业听障大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分别从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国家和社会4个层面分析了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残疾大学生的首次就业质量对学生职业发展关系重大。在推动计算机专业听障大学生就业方面,短期内高校起到最直接、高效和重要的提升作用,长期范围内国家政策起宏观的主导和支持作用。高校需努力为听障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联系当地残疾人联合会、聋人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形成就业合力,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与支持,这也是当前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对玉林师范学院2014届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42名学生进行了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表现为就业方向多样化,但主要趋向选择本专业工作;就业地区主要是回生源地;2、大多数学生自信能找到合适工作,并且为就业做了多方面准备;3、83.3%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个人综合能力最重要,影响择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4、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多样,希望学校能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朱艳华 《科技信息》2010,(25):187-187
在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从用人单位、学生自身以及学校教育这三个角度,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为让我校财经类毕业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拓展就业渠道,为广大毕业生全程服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0,(19):170-170
CBE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分析了CBE理论的内涵和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现状,从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的实施过程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借鉴CBE教学模式来改革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面对招生分配制度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 ,近年来 ,我校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 ,不断探索做好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一手抓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 ,一手抓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并轨前不仅未出现滑坡 ,而且逐年看好 ,就业率不断提高 ,2 0 0 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4 .4 % ,其中一次性派遣率为 5 3.1% (目前已 10 0 %就业 ) ;2 0 0 1年就业率为 98.9% ,其中一次性派遣率至 12月底为 4 5 .77%。1 以学校为主导 ,开发毕业生就业市场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 ,毕业生不包分配 ,并不是学校不管了 ,而是责任更重了。…  相似文献   

19.
李闯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207-207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增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生就业压力在不断上升。如何解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成为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面临的问题。该文通过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出路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就业思想、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意识,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并找到解决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案,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校学生问卷访谈和数据统计,分析影响我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的各类相关因子,提出了影响我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相关因素模型,指出我校就业工作应面向市场,构建新的就业模式。认为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训和培养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大力开发各类就业社会资源,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合适的就业机会是解决就业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