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冬天,号称世界首富的美国爆发了一场关于国内饥饿问题的争论。白宫顾问米斯在谈及此事时认为,那些到施食处用餐的人是因为这比花钱买食品“更方便些”,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针锋相对,他在花了六天时间走访许多济贫食品发放处后宣布: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饥饿的现象在美国普遍存在,日益增多。指责米斯把饥民们说成好沾便宜的人。  相似文献   

2.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上砍柴,一个长者从树下走过,看到他正在砍自己坐着的那根树枝,便提醒他,等会儿树枝一断,他就会掉下来摔死。砍柴的人不以为然,一边继续砍树枝,一边说:“我现在坐得稳稳的,怎么会掉下去呢?”结果,那根树枝被砍断时,他果然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人躺在地上懊丧地想,那人肯定是神仙了,他说我会掉下来,我就真的掉下来了;他说我会摔死,看样子我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3.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上砍柴,一个长者从树下走过,看到他正在砍自己坐着的那根树枝,便提醒他,等会儿树枝一断,他就会掉下来摔死.砍柴的人不以为然,一边继续砍树枝,一边说: "我现在坐得稳稳的,怎么会掉下去呢?"结果,那根树枝被砍断时,他果然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人躺在地上懊丧地想,那人肯定是神仙了,他说我会掉下来,我就真的掉下来了;他说我会摔死,看样子我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4.
小说《饥饿艺术家》写了艺术家从受欢迎到被人遗忘的过程,铁笼是饥饿艺术家的生活的空间,他拒绝与外在的世界交流,孤独地进行着饥饿表演。他的艺术得不到人们的认同,一直处于生存的被遗忘状态。艺术家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的这一选择充满了荒诞性,同时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  相似文献   

6.
在北欧的冰原上,一条狼与一个粗心的猎人同时被铁夹夹住了一条腿,没有其他的人和动物经过。他们对峙了几天,饥饿和寒冷使他们走到了生命的极限。狼便毅然咬断了自己的一条腿,猎人却无法忍受那份痛苦。于是,狼扑到猎人身上饱餐一顿,生存了下来。还有一个人,带着一本书,一盏灯,一只狗,一头驴去旅行。晚上他躲进一间小茅屋里休息。风来了吹灭了油灯,他无法读书只好睡觉;狼来了咬死了他的狗;狐狸来了咬死了他的驴。第二天早上他才发现昨夜强盗来过,已将附近的村落夷为平地。他庆幸自己失去了一切,如果油灯不灭,狗狂叫,驴子骚动,强盗一定会发现自…  相似文献   

7.
磨针人     
<正>一个人不小心弄丢了针,翻箱倒柜到处找不到针,倒找到一根小铁棒。他想:这根铁棒磨一磨也可以用吧?于是,他拿着铁棒来到河边,找了一块石头,使劲地磨铁棒。路人觉得很奇怪,问:"你磨这根铁棒做什么?"磨针人说:"我的针丢了,没针缝衣服,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相似文献   

8.
“鲶鱼效应”源自渔民运输沙丁鱼的诀窍。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但沙丁鱼不好动,在海里捕到的沙丁鱼有很多没等到船靠岸就缺氧死掉了。为了更多的沙丁鱼活下来,  相似文献   

9.
头脑有氧操     
钓鱼3根鱼竿现在都钓到了大鱼,但绳子绞成了8团,如果用力把钓竿提上岸,你猜有几团绳子会打结?  相似文献   

10.
溶液培养的小麦苗,在氮饥饿三天以后,对硝酸盐的吸收提高了二倍多。氮营养良好的植物对外界供应氨基酸和酰胺,硝酸盐吸收速率没有什么影响。然而,氨饥饿三天以后,供应某些氨基酸和酰胺可使植物对硝酸盐吸收速率减少达50%。天门冬氨基酸的抑制效果最大。而天门冬酰胺、谷氨酰胺、苯基丙氯酸,对植物硝酸盐的吸收没有影响,氨基酸和酰胺的这种抑制作用并不随氨基酸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对于有抑制作用的单个氨基酸和酰胺也并不因其混合而提高阻抑作用。三天氮饥饿期间,根中内源氨基酸的浓度减少,但并不是每种氨基酸的同样的速度减少。  相似文献   

11.
王霜露 《世界博览》2013,(12):85-85
荷兰人过去把吃鱼看成是禁欲吃斋,把吃肉看成是纵欲享乐,在中国人眼里多鲜美的海产品,也只好在肉后面屈居第二位。荷兰人不待见鱼,饭馆活鱼的价格上不去,用它宰人等于抽刀断水。多年侨居荷兰,名堂没搞出啥来,忙得倒晕头转向。好不容易上个月见缝插针抽十天回祖国北京探望双亲。结果不回中国不知道,一回吓一跳。别的不说,就说下馆子吧。一条清蒸鲫鱼,中号还不是大号的,要七八十块人民币。不就是鱼上  相似文献   

12.
佚名 《青年科学》2008,(6):20-20
◎两根香蕉可支撑大脑一天大脑一天之内消耗的能量比一台冰箱内的灯光消耗得还要少,两根大香蕉就可以提供。令人惊奇的是,即便如此,大脑却显得非常高效。对于大脑来说,绝大多数能量都被用于维护日常运转,而冥思苦想所消耗的能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频繁倒时差会损坏记忆如果一个人经常横过许多时区,他的大脑将会受到损害并带来  相似文献   

13.
鲶鱼效应     
《科技智囊》2013,(9):I0047-I0047
鲶鱼效应的由来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  相似文献   

14.
生命之根     
徐金才,已届不惑之年。40年的路,坎坎坷坷。他担任张家港市合兴镇洪桥村党支部书记、实业公司经理已经10年整,使一个一穷二白的村子,奔上了富裕之路。村民的收人整整翻了10倍。谁都知道植物有根,那是活命之本。人有没有根呢?徐金才觉得,人也有根,他自己就有一根看不见但感觉得着的生命之根,深深的埋在洪桥村这片土地上。其实,徐金才的根原本与洪桥这片土地没有关系。1955年的初夏,洪桥一村民拾到一个弃婴,只因家徒四壁无力养活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围观者都爱莫能助。这时,一个姓徐的汉子走上前,弯腰抱起了孩子。他对旁人说,家里再困难也要养活这个孩子,取名叫徐金才。徐金才至今也未知的根,就此落到了洪桥。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家庭里,徐金才茁壮成长。18岁,  相似文献   

15.
1、近年来出现了一股“寻根”热。“根”是什么?为何要“寻”? —“根”即指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对于这一概念内涵没有太大的疑义,那么,犹太人要寻根,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要寻根,旅居海外的华人的后裔要寻根,都是十分自然的。西方现代派的先驱、著名《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所以会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执着地表现一种铭心刻骨的孤独感,缺乏一种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依附与认同,大约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他是奥地利人,又是犹太人,出生却在布拉格。因为是犹太人,所以他与布拉格的奥地利统治者很疏远;因为是奥地利人,又与寄居地的布拉格人有隔阂。这种双重的隔阂造成了双重的孤独,他缺乏一种与心灵相沟通的文化背景。—他没有“根”。旅美的台湾作家於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部着意表现寻根意识的力作。作品的主人公在旅居美国期间有一种深重的失落感、孤独  相似文献   

16.
曾经,我听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上最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诗人穆旦有着"自我折磨"与"折磨人"的双重人格品质,他在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中敏锐地洞察到:在中国人身上有着一种沉疴已久的精神疾病--"灵魂饥饿",这是传统的信仰价值体系崩溃后,新的信仰价值体系未曾建立时出现的一种病症.穆旦针对"灵魂饥饿"这一现实,通过对中外文化的对比考察,找到了一条救治这一精神疾病的药方--基督信仰,借以医治自己和别人.  相似文献   

18.
饥饿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敌人。有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8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90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24000人、约每4秒钟就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播     
《世界知识》2014,(19):76-77
世界饥饿人口十年减少一亿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十年来减少了一亿人.20年来减少了两亿饥饿人口。目前全世界的饥饿人口大约为8.05亿。  相似文献   

20.
环境的差异,不仅能使相同时间内,花开花落有着明显的区别,也能使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认知。当人处在寒冷、饥饿环境中,此时他厌恶冷水;当人处在炎热、干燥环境中,此时他渴望冷水。旧车在进行交易时,人们大多看到它光鲜的一面,却怎么也了解不到它是如何要被人搞得如此光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