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顾贞观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他不仅创作了《弹指词》,而且还有自己鲜明的词学观点。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饮水词》也是当时及后世传唱已久的词集。顾贞观和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对清初词坛产生过影响。他们对词学观和创作有共同的主张,却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因避太子嫌名改),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小名冬郎。清顺治十一年(甲午,1655年)十二月十二日生,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五月三十日卒,在世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是满族人。先世是女真叶赫部(居今辽宁省开原一带),后随清兵入关,隶满洲正黄旗。叶赫纳兰氏是清初满洲八大氏族之一。纳兰性德曾祖金台什的妹妹是努尔哈赤(清太祖)之妻、皇太极(清太宗)的生母。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朝历任兵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词坛上有“男中成容若 ,女中太清春”之说 ,作为入主中原的满洲贵族 ,他 (她 )们被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所吸引 ,抛弃自己的母语 ,而娴熟地运用汉语进行创作。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特别是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其词具有“清新隽秀 ,自然超逸”的特色。本文拟从“悼亡”这一主题入手 ,讨论其在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中的发展轮廊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成因、基本内容以及在艺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侯跃 《科技信息》2009,(4):64-65
在清词“中兴”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流传于后世的词作,也成就了此时代的一批词人。在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纳兰性德,他继承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晏几道的词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格调。在纳兰词中,“情”字贯穿始终,成为词的灵魂。本文在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的背后,感受纳兰词中的真情真意。  相似文献   

5.
赵洁 《科技信息》2007,(23):139-140
作为清代词坛三足之一的纳兰性德,于词所取得了很高成就,其作品既继承了婉约派的传统,又脱尽脂粉习气,以"清新隽秀,自然超逸"的风格,与浙西、阳羡三足鼎峙,为清词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与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影响深远的婉约派词人,他们的词都以感情真挚而著称于世。二人在语言艺术、抒情方式以及意象的选用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语言上多采用叠字、化用典故、白描等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怀,"梦"意象成为他们倾诉感情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和朱彝尊相差二十五岁,但因书结缘,以文会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明末清初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贵族和清廷官员的纳兰性德与朱彝尊及其他汉族知识分子的交游具有特殊意义,客观上促进了清初满、汉民族融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了满、汉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清初词坛风气,引领词坛中兴。  相似文献   

8.
顾太清的真实姓名是西林春。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至光绪二年尚在世。因祖上文字狱而受牵连,留下了沉重的精神创伤。词集《东海渔歌》直至20世纪未才由日本传入中国得以出版。大量的作品是属于纪游、咏物和古董字画的题咏,但从其跌落的生活中,也感受到了封建未世的悲凉。风格妍秀,可与纳兰性德相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清初著名词人,对他们的词风、写作手法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的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之词为清初词作之典范,其词以小令见长,其《饮水词》中的爱情词最具代表性,其爱情词中悼亡词更有其特点:痴得无端,痴得无理,痴得无边,痴得冰清玉洁。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边塞词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身于满族贵族的纳兰性德是一个对故土,对边塞充满深情的人。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既描绘了边塞雄浑郁勃之美,又刻画了塞外的苍凉凄清。从他的边塞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进步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可以体会到词人无限幽怨和无尽伤感的原因。他的边塞词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其在为数不多的边塞词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试论纳兰边塞词的时代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与其出身、身份、教养等极不相称的词作风格,引起人们多方的分析与揣测。笔者试图以边塞词作为切入点,探求他这种不相称的由来和表现。纳兰边塞词这种抑郁感伤的情绪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清朝不同于唐王朝和宋王朝,社会上弥漫的晚明遗民情绪与满族旗人特有的感伤情绪相交织,在满汉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构成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色调,体现于纳兰的词作中,形成挥之不去的凄迷与逃避的情调。  相似文献   

13.
试论纳兰边塞词的时代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与其出身、身份、教养等极不相称的词作风格,引起人们多方的分析与揣测。笔者试图以边塞词作为切入点,探求他这种不相称的由来和表现。纳兰边塞词这种抑郁感伤的情绪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清朝不同于唐王朝和宋王朝,社会上弥漫的晚明遗民情绪与满族旗人特有的感伤情绪相交织,在满汉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构成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色调,体现于纳兰的词作中,形成挥之不去的凄迷与逃避的情调。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清季杰出的满族词人,其创作在词史上成就卓著地位显重。地出身华贵,少年得志,但他的词作却充满了感伤凄婉的情调。本文试从爱情、家世、境遇、社会诸方面探讨基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的一个"异数"。所谓异数,不光指他以濡染汉文化未久的满洲贵介公子之身昂然屹立于清词坛坫,成为词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是清季杰出的满族词人,其创作在词史上成就卓著,地位显重。他出身华贵,少年得志,但他的词作却充满了感伤凄婉的情调。本文试从其爱情、家世、境遇、社会诸方面探讨其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繁华如梦总无凭——纳兰梦词文化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是满清第一词人,其梦词呈现出渐进的心理表现模式,蕴含生命价值的深刻体验和对历史的哲理性思考。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原型意象、悲美传统和佛道思想及清初社会文化心理共同作用于其独特的萧素秉性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顾贞观与曹贞吉、纳兰性德三者并称京华三绝,其《弹指词》极情之至,独抒性灵,备受称誉.而其中咏物词,凡四十余阙,艺术成就颇高,其重比兴、写忧患、有寄托、抒真情,铲除浮艳,独抒心灵,突破自南宋以来咏物以堆砌典实、穷形尽相为主而意蕴空枵之弊.  相似文献   

19.
越过唐诗宋词的熠熠夺目,带着沧桑隽永的缕缕忧思,历史的年轮驶向了三百年前的康乾盛世。繁华喧闹、安乐升平中,一名男子手拈翠翘,在花前月下、大漠天涯,低声吟咏忧伤,倏尔转开身去,留给我们一个伤感的背影。这个人,就是纳兰性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千古词人。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的词作无论是爱情词、悼亡词,还是边塞词,把个人的愁绪同大自然和宇宙联系起来,缭绕弥漫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掩抑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意绪,包含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无法改变的人生缺憾所触发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怆凄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