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我国2008—2010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探讨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约束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治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过度正相关,对投资不足的治理作用不显著;股权制衡机制失效,难以抑制企业的无效投资;独立董事制度并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形成有效制约,管理层持股也无法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但合理的高管薪酬体系却能激励管理层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外部治理中独立审计并未发挥治理效果,但法制环境的改善可以制约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姚舜 《科技信息》2009,(16):322-323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所引发的公司治理为研究的起点,强调公司治理对股东、董事会和高管人员各自权、责、利及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的界定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之间天然的联系,并对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定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所引发的公司治理为研究的起点,强调公司治理对股东、董事会和高管人员各自权、责、利及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的界定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之间天然的联系,并对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定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董梅 《科技与经济》2016,29(1):42-46
收集了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发现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高管货币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年内召开次数与技术创新负相关。最后提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薪酬低于市场经理人市值难以激励和约束国企高管,按照市值确定公用企业高管的薪酬又会引发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是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目前高管薪酬制度面临的两难选择。面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我们或许可以采用以下路径以规制公用企业高管的薪酬。采取有效的机制将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挂钩,同时引进严格的市场筛选制度选任公用企业高管。其次,强化高管薪酬的信息公开与高管薪酬的股东决策权的结合。最后,以"程序合理化与信息公开化"为基石的公司治理是解决高管薪酬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
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公共危机治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及难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公共危机治理应在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壮大非政府组织力量,培育民间组织,构建协同治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强化协同治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的国际区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多方位合作机制,从而提高协同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许多先天缺陷,强化公司制衡机制建设显得特别重要,加强我国公司治理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运用,是靠制度还是靠监管,是制衡重要还是监管重要,对此必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公司治理己经成为国内外最热的议题之一,而公司治理与审计是密不可分的。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评价和鉴证,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机制是一个由多元审计主体、多层次审计体系构成的审计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德拉特制约因素理论,构建了地方平台公司创新驱动效能评价体系,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青岛市30家平台公司进行了实证评价。根据创新驱动效能的差异,明确转型动因和方向,从平台公司创新驱动视角下,提出了地方平台公司治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型的进化、拓展和跨越的三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胡松仁 《广东科技》2007,(9):137-138
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通过对公司不同层次财权的制度安排,实现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框架分析,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路企业是一类特殊的国有企业,它提供公共产品、具有双重目标和一定垄断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治理问题不同于普通企业:在管理机构、人员产生机制、权责分配、薪酬激励和经理选拔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公路企业的治理问题,应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制衡机制,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及加强经理选拔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白酒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了促进我国白酒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探索白酒企业高绩效发展的合理路径,文章以中国16家白酒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用所有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结构、高管激励3个维度来表征公司治理结构,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绩效衡量指标,采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白酒企业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促进白酒企业高绩效发展的两条路径分别为“企业股权制衡程度较好同时高管持股数量较高”“企业董事会规模大、高管持股数量多,同时前3位高管薪酬高”,其中,变量“高管持股数量”代表的是高管长期股权激励,在2条高绩效路径中均作为核心条件出现,成为导致白酒企业高绩效产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许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207-208
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工、公司的管理人员自然而且是必然的成为公司治理极其重要的方面。研究表明,使代理人采取最优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们的薪酬和业绩相挂钩。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最佳薪酬体系应包括两个部分:固定薪酬+变动薪酬。变动薪酬即激励性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目前来说,股权激励成为这种激励性薪酬制度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两权分离制度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更具复杂性,高管高薪不能解决激励问题。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视角,重新审视高管激励约束困境,分析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过程与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之间的形成关系,以构建现代公司治理下的高管激励约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2006~2008年,沪、深股市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检验高科技公司绩效、治理机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报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科技公司的企业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独立董事比率与高管报酬负相关.说明绩效仍是影响高管报酬的主要因素.同时,来自高科技公司外部董事的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管层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对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地区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异质性强.在对中原城市群已有的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及其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高效协同创新.综合科技平台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治理主体、治理介质、治理关系方面分析了综合平台治理体系结构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集成机制、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基础机制,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建议从强化平台考核与平台开放合作方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对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地区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异质性强.在对中原城市群已有的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及其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高效协同创新.综合科技平台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治理主体、治理介质、治理关系方面分析了综合平台治理体系结构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集成机制、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基础机制,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建议从强化平台考核与平台开放合作方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普华永道关于"不透明指数"的研究报告,引发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对会计透明度的热烈讨论。会计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信息质量的全面、综合性的概念,是一套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个进行会计信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箱"。影响我国会计透明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法规制度体系及其监管机制。要解决我国低会计透明度的问题,可从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实现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着重突出大学作为治理主体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决策、权力制衡、学术治校、民主参与、有效监督的大学治理结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基于治理过程控制,由内部评估和外部监督构成的内部治理自律机制。实现路径则在于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资源集聚、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市域社会治理的本质属性是协同性,其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因此,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就必须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首先,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就需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制度建设方式,增强制度建设协同化水平;需要改变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不足的局面,强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性。其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主体协同,就必须进一步弘扬民主协商精神,激发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意愿;培养社会主体协商治理能力;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协商的渠道。再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体系协同,就必须建构“一核多元”治理结构,促进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和协同网络建设;坚持“六治融合”,实现“政治”、法治、德治、“心治”、自治、“智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