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水英  张锋  雷晓强  张翠英 《甘肃科技》2009,25(22):68-69,60
通过对食品前处理方法的改进,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新型研制的气相毛细管大口径色谱柱快速测定山梨酸、苯甲酸,使用福立GC9790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SBA-1(25m X 0.53mm X 1.00μm)气相毛细管色谱柱。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26%(n=6),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378%,检测限为1mg/kg。  相似文献   

2.
食用植物油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常见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对其有关实验条件进行了优选,获得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正常值。测定模拟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获得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肪组成与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常见植物油油品的鉴别及其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法,可快速鉴别常见植物油的种类,对常见植物油是否掺伪可作出快速拱别,同时对掺伪植物油可作定性、定量分析。经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测定掺伪“菜油”中菜油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根据中国菜油大都以芥酸(二十二碳─烯酸)为其特征脂肪酸这一特性,测定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计算菜油含量。实测了五种市售掺伪"菜油",测定其某油含量并推测出可能掺入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4.
食用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若在不适宜的条件下长期储存,油脂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致使油脂分解出醛、酮、低级脂肪酸、各种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等,这种改变称为油脂的“酸败”。为防止这种变质,人们常在含有油脂食品及食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叔丁基羟基菌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BHA、BHT常用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比色法液相色谱等。各方法前处理的共同之处为:采用大量有机溶剂从样品中将组分提取分离出来,手续冗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验、研究我国6个地区20个实际案件中查获的麻古样本主要成分及添加剂成分,为侦查、审理相关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近2年我国河北、海南、山西等6个地区20个案件中查获的麻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其主要有效成分及添加剂。结果多数麻古样品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少数样本中含有苯丙胺或者不含苯丙胺类成分,其中17个样本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2个样本主要成分为咖啡因,1个样本主要成分为苯丙胺;麻古中主要添加剂为咖啡因。结论不同麻古样本中主要成分及添加剂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审理本类案件时应按样本的定性检验结果定罪量刑。不同地下工厂生产的麻古工艺和配方差异较大,存在很强的特异性,可以据此对不同麻古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麻古的产地信息并对其加以区分,为侦查、审理麻古类毒品案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苦瓜籽中脂肪酸的分离鉴定与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浸泡和回流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提取苦瓜籽中的粗脂肪并比较两种方式对脂肪酸提取的影响,发现回流对脂肪酸的提取是更为有效的方式,将粗脂肪经过皂化、酯化得脂肪酸及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分离分析脂肪酸及其甲酯,比较产物谱图发现在脂肪酸图谱上低沸点的脂肪酸含量较高,与脂肪酸甲脂的图谱有较大差异性,色质联用分析得到各脂肪酸与其甲脂的分布情况,证实甲酯定量脂肪酸的做法有待改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苦瓜籽所含脂肪酸种类几乎一样,都存在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但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按照国家标准,对几种常用食用植物油脂和菜籽毛油的色度、含水量、酸价指数、过氧化值、碘价、不皂化物含量等几项被国家列为强制性标准的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气相色谱对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做了测定,对常用的市售食用植物油脂的理化质量和营养价值做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元  李德新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26-28,38
建立了使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测定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三乙胺、水、甲醇(10/30/60)超声革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将提取液离心、过滤、衍生后采用GC-MS的单反应离子选择模式(SIM)进行检测.方法在0.1~50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0.1 μ g/g.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奶粉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为三聚氰胺滥用的检测和判断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植物甾醇酯、植物甾醇和脂肪酸酯,合成体系中各组分的同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同时监测合成反应过程的新型色谱分析模式。对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实验和工业化生产都能起到实时监控和指导作用,对医药、工业、食品等行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厦门及周边地区产10种食用菌的脂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厦门及周边地区产的黑木耳、鲍鱼菇、平菇、香菇、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金针菇、蘑菇和姬松茸(子实体和菌丝体)的10种食用菌样品中的脂肪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在1%-5%之间,其中姬松茸子实体最高(约5.4%),最低者为黑木耳(约0.7%).脂类中共有10种脂肪酸组成得到了确认,但在含量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又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为主要脂肪酸,其余的则明显较少.这些为从不同角度探讨对上述食用菌的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榛子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乙醚提取、三氟化硼—甲醇衍生、气相色谱(GC)法分析,对几种榛子油中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别出6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榛子油中脂肪酸含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粮谷及油籽中哒菌清残留量,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干扰因素小,对色谱系统污染小且快速、准确、分离完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风味物质与不良因子的相关性,检测了油炸薯片、油炸方便面面饼、麻花、咸味花生米4种常见方便食品共16个样本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不良因子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探讨了油炸方便面面饼风味物质和不良因子间的相关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基于NIST 2015谱库检索和核对保留指数的方法鉴定出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醛类、羧酸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等共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油炸薯片和油炸方便面面饼中检测出苊、蒽、 艹屈 、荧蒽、芴、菲、芘等7种多环芳烃及丙烯酰胺。比较4种食品,油炸薯片中检测到的吡嗪类化合物及丙烯酰胺含量较高,油炸方便面面饼中羧酸类化合物及多环芳烃含量较高,麻花和咸味花生米中脂肪醛类化合物和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油炸方便面面饼风味物质和不良因子间的相关性,发现丙烯酰胺含量与可来自美拉德反应的吡嗪、甲基吡嗪等化合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环芳烃含量主要与可来自油炸或烘烤过程中脂肪氧化降解的醛类、酸类等化合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食品加工工艺条件可同时兼顾喜好风味的形成和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9种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甜菊糖苷、爱德万甜和纽甜)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离心等前处理后过0.22μm滤膜后上机分析。采用AQ-C18(100mm×2.1mm×3μm)为分离柱,c(乙酸铵)为20mmol/L的水溶液-φ(甲酸)为0.1%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以质量数和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9种甜味剂在工作曲线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方法检出限在0.020~0.055mg/kg,食品加标回收率为90.6%~111.5%,其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6.0%。应用此方法对食品(白酒、饮料、果冻、酸奶、糖果)中9种甜味剂进行检测,前处理步骤简单,测定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能满足国家标准对食品中9种甜味剂的分析要求,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氮气中氧气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用毛细管柱与填充柱分析氮气中氧气含量的对比,进行方法改进,用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解决用填充柱分析氮气中氧气含量时氧气峰矮而胖,分离效果不好,定性、定量结果不准等缺点,并对分析的准确度、精密度及最小检测量进行测定和评价,使准确度及可靠性得以提高。方法最小检测量0.05%,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cυ≤0.6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和评价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总结近10年相关实验文献,对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吹扫捕集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是测定挥发性有机物最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质谱检测器的灵敏度高于其他检测器,是检测范围广、灵敏度高的检测器.气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气相色谱法以及衍生气相色谱法多年来在食品分析中发挥的作用,较详尽地介绍了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食品营养成分-脂肪酸、糖类、维生素类分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了11个品种螺旋藻的脂肪酸组成,鉴定出10种脂肪酸,并且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与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食品、环境中的污染物,是最先发现的具有致癌、致突变的化合物。食品中的PAHs标志物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因此,食品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准确测定十分关键。通过对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提取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介绍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等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以及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检测方法,比较了HPLC和GC-MS两种国标方法的优劣。期望为建立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灭铃特乳油中各有效成分的全分析方法,用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技术对灭铃特乳油中的高效氯氰菊酯、辛梳磷和甲基对硫磷进行了测定,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氯氰菊酯的总酯含量;然后,用正相液相色谱法分离异构体,求出高效体含量;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