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墨时序的特征主要在于交叉部位字迹笔画的连断特征,笔画凹陷处的印油印泥的痕迹特征,墨迹与印染物的覆盖特征,拖带痕迹特征,笔画的洇散特征,交叉部位的颜色浓度变化特征等。该文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对不同朱墨时序的样本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时序的特征,对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朱墨时序时的侧重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文件检验鉴定实践中,如何判定朱墨时序是常常碰到的课题,本文研究如何利用显微镜的荧光检验功能对激光打印文字与印文交叉部位色料的荧光特性变化规律来判定激光打印文件朱墨时序。方法使用ZEISS Discovery.V20荧光显微镜,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源对实验样本的交叉部位和非交叉部位进行照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两种时序下的荧光现象。结果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笔画易产生缺损或不完整现象,在缺损处可见黄色强荧光,未缺损处墨迹边缘虚化,在笔画边缘或笔画上出现点状或线状黄色弱荧光;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笔画完整,墨迹颜色变浅,并在笔画上可见片状或斑点状黄色强荧光。结论利用荧光检验法可以准确判定激光打印文件朱墨时序,为判定朱墨时序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粉末吸附法检验朱墨时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印泥与水溶性色料对荧光粉末吸附能力的不同,通过印泥与书写、打印文字交叉部位荧光粉末的附着状态来判断其朱墨时序.  相似文献   

4.
徐平  李德营 《科技资讯》2009,(32):239-240
朱墨交叉时序历来是文件鉴定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往多以主观经验判断为主;本文采用溶解转移法,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对各种书写、打印、复印、印泥、印油等朱墨色料、两种时序关系、溶剂种类、操作条件等多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验,总结出两者形成时序的特征,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最终得出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对文件物证的盖印印文与打印文字交叠时序进行鉴别,即朱墨时序,为案件的审判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选用红外激光785 nm作为激发光源,对文件物证中盖印印文与打印文字交叉重叠处进行测试。结果观察各个不同深度拉曼谱图中的特征振动峰,分解聚集紧密的特征振动峰,计算出盖印印文和打印文字的特征振动峰谱峰积分强度值。结论通过对谱峰积分强度值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出盖印印文和打印文字的纵向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立体显微镜确定印文与打印字迹形成次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维立体显微镜,通过对激光打印字迹分别与印泥印文、印油印文的交叉部位及喷墨打印字迹分别与印泥印文、印油印文的交叉部位进行细致观察,并对纸张、印色量、打字与盖印间隔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序的交叉部位表观特征的特定性、差异性和规律性,为分析鉴别此类案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3种磁铁精矿的微波烧结进行了基础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不同微波处理时间、磁铁精矿中配加不同比例的碳粉以及磁铁精矿中配加不同比例的CaO,对样品微波加热及烧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磁铁精矿温度逐步升高,到达一定高度后升温速率变缓;在相同微波加热条件下添加碳粉会降低样品的加热温度;在试样中CaO/SiO2为2.5、加热时间20min和微波输出功率1000W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强度的孔隙状烧结产物,但其强度与现有抽风烧结产品相差较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判断书写字迹交叉笔画的时序,可为笔迹检验中确定单字的笔顺特征和确定文件是否发生添加改写等事实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制作了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复写纸等常见书写色料书写的交叉笔画实验材料,利用德国蔡司(ZEISS)三维立体显微镜观察笔画交叉部位的表观现象,并用显微照相的方法进行记录、固定,总结了常见的同种和不同种书写工具书写字迹笔画交叉部位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高强钢方管角部进行局部感应加热,提高其弯角区域的成形性能,降低其变形抗力,由此在不影响非变形区域组织性能的前提下,获得所需方管的截面尺寸和组织性能。在热辊压过程中,坯料在没有模具限制的方管角部外侧邻近区域发生堆积,且随着加热温度上升,角部外侧金属堆积更明显。同时,在方管内角表层出现显微裂纹恶化,裂纹以树枝状生长。热辊压成形后的残余温度会产生一个自回火过程,能够明显降低残余应力,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残余应力降低的幅度变大。当加热温度在650℃以上时,自回火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大于宏观裂纹的扩展能力,起主导作用,且压扁过程中压下量超过方管对角线长度2/3时也不会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下镀铁层宏观内应力、显微硬度以及晶粒度和微观应力随加热温度的变化,并观察镀铁层组织的变化.根据测定说明镀铁层宏观内应力随加热温度升高呈指数下降。300℃以下随加热温度升高硬度略为上升是由于高拉应力镀铁层随加热温度升高应力消除,从而对硬度测定影响减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轧制试验和材料显微组织分析,发现高强度船板表面裂纹所处部位有明显的氧化原点、氧化脱碳和晶粒长大特征,且不同的加热和轧制工艺会影响裂纹的扩展.高强度船板表面裂纹不是加热、轧制时新产生的,而是原连铸坯缺陷经加热、轧制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12.
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是隔热防寒服等服务服装设计的基础,利用一种着装温度舒适性感觉计测的新方法,实时监控测试研究了着装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在受到同样程序的冷刺激时皮肤温度随时序的变化过程,并运用Smirnov检测分析了主要身体部位对冷刺激导致的皮肤温度动态渐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微波炉加热水或者牛奶等液态食物时,在温度横向分布向不均匀的同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纵向不均匀,其特点是上部的温度高于底部温度,最终导致微波加热不充分.为了分析温度纵向不均匀性产生的作用机理,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本文使用了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模拟了微波与常规电热器等底部加热方式加热一杯水时温度变化的情况.通过分析对流现象对电场与温度分布的影响,我们发现:由于微波加热的不均匀导致对流只发生在局部区域,无法形成类似于电热器底部加热方式中自下而上的对流,最终导致了温度分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热轧工艺中加热温度对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Ti-Nb-IF钢热轧工艺中的加热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显微观察、TEM二相粒子分析、织构分析等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了1 140℃和1 214℃两种热轧加热温度制备的Ti-Nb-IF钢样品在随后的冷轧、退火和平整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和织构演变特征的影响及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温加热有利于IF钢屈强比的降低及深冲性能的提高,加热温度为1 140℃比1 214℃,其屈服强度可降低30 MPa,塑性应变比可提高0.16.其主要原因为低温加热工艺保障IF钢热轧后产生粗大的二相粒子和细小铁素体晶粒,在随后的冷轧和退火处理过程中产生分布均匀和强的γ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15.
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Laser jet printer)是利用碳粉附着在纸上而成像的一种打印机,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激光打印机内的一个控制激光束的磁鼓,借着控制激光束的开启和关闭,当纸张在磁鼓间卷动时,上下起伏的激光束会在磁鼓上产生带电核的图像区,此时打印机内部的碳粉会受到电荷的吸引而附着在纸上,形成文字或图像图形。由于碳粉属于固体,而激光光束有不受环境影响的特性,所以激光打印机可以长年保持印刷效果清晰细致,印在任何纸张上都可得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交通车辆用 60 0 5A铝合金型材的焊接变形 ,采用火焰加热方法进行矫正·研究了火焰加热温度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硬度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加热温度低于 2 0 0℃时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硬度未降低 ,热影响区内软化区的显微组织未发生明显变化 ;当加热温度超过 2 0 0℃时 ,焊接接头的硬度发生较明显降低现象 ,软化区范围加宽·软化区材料性能下降的原因是在火焰加热的热输入过程中过热导致该区晶粒粗大  相似文献   

17.
微波炉是一种新型炊具.它可使食物内部同时受热.加热迅速.热量均匀。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波炉烹调食物时,应当注意食物不宜切得过厚.块不宜过大,且不宜将过厚过大的食物先加盐再烹调。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微波炉烹调的食物过厚过大时.往往不如薄小的食物那样能够加热均匀.食物中心部位的温度降低.明显低于表面。如果先加盐再烹调.就会造成食物温度外高内低的现象更为严重,甚至发生外熟内生  相似文献   

18.
以某公司热轧带钢厂的三段步进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数学模型,运用ANSYS软件分析板坯在炉内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并研究炉内均热段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及氧化铁皮厚度对板坯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坯加热后最高温度分布在板坯端面角部,最低温度位于板坯中心部位,在设定的加热制度下,板坯经炉内加热后,其出炉温度、断面温差分别为1273.48、12.91℃,板坯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满足轧制要求;随着均热温度的下降,板坯的出炉温度随之降低,而断面温差变化较小;随着保温时间的缩短,板坯的出炉温度变化不大,而断面温差明显增大;随着板坯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的增加,板坯中心部位的温度明显降低、断面温差明显增大;在设定的加热制度下,适当降低均热段的温度和缩短保温时间,并控制板坯表面氧化铁皮的厚度,有利于提高板坯加热质量和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温淬火试验观察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变化情况.结合金相和TEM观察、显微硬度和第二相粒子的溶解度积公式分析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试验钢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第二相粒子的溶解情况以及显微硬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奥氏体粗化温度在1200℃附近.当加热温度低于1200℃时,大量细小的第二相粒子阻碍奥氏体晶粒粗化;当加热温度高于1200℃时,细小的第二相粒子溶解,奥氏体晶粒出现异常长大.确定试验钢的合理加热温度为1150~1200℃,在此范围内可获得淬火组织的显微硬度值低于HV330.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温度对SPA-H钢在生产线上形成反常红色锈层的影响,采用静态氧化实验的方法研究SPAH钢红色锈蚀现象。利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手段研究红色锈层的微观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CSP生产线上工件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线上形成红色锈层的部位在560℃左右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说明560℃是形成红色锈层的特征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