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大坝)库区上游风化砂页岩地貌分布面积约645km^2。该区成土母质为砂页岩类风化物,颗粒粗大、风化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年均侵蚀模数为4000~6000t/km^2。文章主要研究凤化砂页岩岩性特征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侵蚀特征与水土流失规律、防治布局与优化配置技术和水土保持治理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以2009年国审的高产、优质、抗病“克力玛猫尾草”新品种为核心,配套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合理施肥、防除杂草、应时刈割和科学干草调制等科学生产技术措施,率先在吉林省东部山区三个不同类型草地进行了5030亩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干草410.25公斤,总产干草263.29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2.23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新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达到高度熟化,操作性强,为区域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畜牧业发展,以及我国北方适宜气候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范式。具有高价属性的优质猫尾草草产品作为国内外奶牛、肉牛和赛马等的优质饲草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4):55-55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是深圳经济特区创立初期组建的环境科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保新技术开发及推广、环境管理及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依托于该所的国家863计划“深圳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于2003年6月启动,2006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22,24
本课题总体目标是针对石羊河流域水环境破坏、生态严重退化的现状,衔接国家正在实施的多项石羊河生态综合治理重大工程课题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以民勤县为重点在石羊河流域综合集成沙漠化防治、生态恢复、节水和高效绿洲建设等技术,形成云-山-河-漠和谐共生的流域模式.有效遏制生态退化、根治风沙危害、确保流域水和生态安全,促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7-29,31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流域水生态状况急剧恶化,成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对流域污染源结构及其贡献率缺乏准确把握,对太湖水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的巨大压力认识不清,对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缺乏科学有序的中长期战略方案的指导等,成为影响近年来太湖流域治理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4):40-41
为了防洪,太湖405km的湖滨带中73.5%的非山地区都修建了环湖大堤,将太湖团团围住。环湖大堤的修建一方面直接侵占了湖滨湿地,阻断水陆生态系统间正常的水流路径,改变了水流入湖方式,将坡面漫流转化为径流通过大型河流入湖;另一方面加剧了风浪淘蚀近岸基底,加速了水生植物的大面积消亡,导致湖滨带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11-12
该项目由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畜牧兽医科学研究中心(现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畜牧与饲草饲料研究所)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合作完成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0-60
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城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在沿海河网复杂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河道几乎普遍存在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健康生活。为改善城市河道污染现状,推动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根据目前城市河涌的黑臭和有机污染严重等污染特征,在历经两年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工程应用后,成功开发出了成套城市污染河涌治理技术,该技术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河涌黑臭现状和削减河涌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负荷,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和透明度,改善城市河涌水质和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星火项目枸杞园生态放养乌骨鸡示范(编导5HF066-A91-011-03),由甘肃条山集团农林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在枸杞种植园内生态放养乌骨鸡,以优质枸杞果、叶及行间优质饲草为原料,使资源、生态、环境、效益协调统一,林、牧、草业有机结合,生产出营养丰富,品质优良,集食疗、保健于一体的绿色无污染乌骨鸡。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掌握荒漠绿洲边缘不同类型植被区退/弃耕地植被与风沙活动特征基础上,依据植被承载量覆盖度、抗蚀阻沙覆盖度,利用自然植被演化与人工措施,实现了退/弃耕地生态修复,防风固沙与生态平衡,在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边缘退/弃耕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形成了技术体系,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65-6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斌研究员和杨秀春博士主持完成的“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8):41-41
1 项目来源背景意义 “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建设”项目是中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编号为桂科合0228009—1。本项目获得200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18-19
洱海是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近年洱海水质污染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得到了控制,生态修复工作已逐步展开。但目前洱海初步修复的大规模湖滨带(58km)仍然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东区陡岸型湖滨带自然岸带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受损,亟待修复;而且洱海周边经济快速发展,污染严重,尚未设立湖泊缓冲带,洱海周边区域的发展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十一五”水专项洱海项目设立了“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课题针对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特征,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及缓冲带污染控制与绿色发展为思路,提出了整个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方案;研发了湖滨带(缓坡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陡岸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并与现有技术相结合,集成形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研发集成了缓冲带生态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15-16
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等能源消耗随之不断增长,加之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燃烧,导致我国向环境中排放的多环芳烃逐年上升。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生态调控已成为土壤有机污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热点。其中,微生物修复及其相关技术已成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的主流,该技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生理代谢对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去除,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实时监控预警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食品行政审批、日常监管、食品溯源、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集成的关键环节,集成后发挥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作用,并且对系统集成后的应用予以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1):62-63
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又名核桃试验站,以下简称基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葡萄嘴南体北路15号院内,是专门从事核桃良种繁育与推广、干鲜果品抗旱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生态修复技术等多种工作的科研事业单位。自1985年建站以来,基地一直从事核桃良种引进繁育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2-12,14
1 研究背景 滨海湿地与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在净化环境、防灾减灾、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却接纳了地球上已有的几乎所有类别的污染物,一方面埘当地的生物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或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对高营养层次的动物和人类构成危害;另一方面也导致营养物质和能量过剩,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正常物流能流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该项目针对三峡库区小江消落区植被牛长困难、生态功能娃苦下降,水域水华频繁发生等问题,实施了“三峡库区小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内容为生物措施控制小江水华技术、草本植物人工促进恢复技术。项日实施采取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联合的形式,成立课题组,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任组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5-26
白洋淀是北方草型湖泊的代表,是海河流域水量调节的重要枢纽,是海河流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重要一环。近年来水量的短缺、上游及淀中村污水的排入,造成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沼泽化进程加快,大大降低了白洋淀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白洋淀周边50万人的生活和生产,解决白洋淀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问题,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迫在眉睫。针对因缺水和污染引发的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防控与管理技术的需求,水专项以白洋淀为草型湖泊代表,设置了“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逐级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通过研究揭示草型湖泊富营养化和沼泽化发生驱动机制、变化规律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