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说天神创造天地时,将所有天然资源平均分配给各国、但却忘了希腊、希腊向天神护议表示不满,于是天神将手上仅有的一把沙石撒到爱琴海去,就变成了各大大小小的岛屿。  相似文献   

2.
山神信仰是藏区原始信仰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藏族其他原始信仰一起构成了藏民心中完整而神秘的神话世界.山神是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中大量出现的一个特定形象,其来历有自然的神化、神的自然化、自然与神的二重构三个方面.山神信仰源于原始自然崇拜,在苯教中得以“合理化”与系统化,在佛教中被全盘吸收与改造,使山神信仰在藏民的幻想世界中得以延伸和深化.在民间故事中,山神是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复体,并形成独特的“山-人-神”的藏族民间叙事的三维格局.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是鄂温克族传统而古老的宗教信仰。部温克族神话是以萨满教信仰为基础而形戍的。本文从鄂温克族神话传播方式、神话蕴涵的神灵观念以及鄂温克族神话体系构成三个方面入手,对萨满教与鄂温克族神话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洪水神话主要用幻想和虚构的方式,叙述古时人类被一次大洪水毁灭之后,如何再生繁衍的故事,而这些神话在流传过程中融入民间故事或传说之中,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比较故事学的母题比较等方法,探究《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等两侧融于蒙古族民间故障或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原意,力图揭示其原初形态,探讨其接受苏美尔,印度等民族或国家洪水神话影响之后发展变异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藏族神话资料入手,依照文化发生学角度分类阐释分析了藏族的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生产劳动神话和造神神话的各自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周代天神崇拜的主神是中央之帝黄帝。周人及黄帝部落后人盖以黄赤色的盛血革囊作为祭祀时的神主,这就是“黄宗”天神,也就是无面目特征的“浑沌”。而东方平原文化的殷人及其后人表示敌忾时用箭射盛血的革囊以示“射天”,并咒骂为混沌、浑蛋。这正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冲突和对立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与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的角度考察妈祖神话演化过程隐喻的历史,认为妈祖神话演化的过程折射出海洋经济 农业经济文化的夹缝中生存变异的命运,是古代福建地方社会与国家力量斗争妥协历史的展演。这种不断的互动和交换使妈祖信仰的解释以及妈祖的象征意义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造成了妈祖信仰二元一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神话学研究策略和功能主义信仰研究路径系统考察了我国民间信仰、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二郎神,发现在诸二郎神——天神二郎、水神二郎、行业神二郎、战神二郎、保护神二郎、担山逐日二郎和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二郎神——不同的面貌下隐藏着同一结构。一方面,每一面孔的二郎神针对着一个特定记忆人群,呈现出多面相特征;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能指背后又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所指,亦即,二郎神是一个整顿并重建宇宙和社会秩序的神灵。  相似文献   

9.
由于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我国和欧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之间的历史沿革、文化背景都有非常大的差别。由于这些差别导致了两个历史文化圈的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差异。本文将从英语文化电影《冒牌天神》这一特殊角度出发,利用艺术化的英语文化圈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去探寻这个圈子之中人们最为普遍的价值内涵。以期找寻两个文化圈之间的文化联系,并可以给在中华文化圈中生活的人们带来新的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讨“天鹅处女型”故事类型为何被布里亚特蒙古人当作族源传说的原因。文章认为人与动物婚配的异类婚故事在一些民族中被提升为建国神话或族源传说,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故事类型满足了建国神话和族源传说叙述模式的需要。而包括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内的北方古代民族的萨满教可以将异类婚故事中的动物配偶纳入到自己的神灵体系当中,从而在部落祖先和天神之间建立血缘纽带。  相似文献   

11.
通过湖州地区民间蚕种故事及蚕种信仰田野调查,着重论述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与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关系;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在诗歌中着力刻画死亡和黑暗,力图在丑恶中发现美,唤醒人们在污浊的物质世界中对美的渴望,并通过文字来实现美的永恒以及表达对生命的热爱。透过描写美女的死亡,爱伦·坡实践了其“为诗歌而诗歌”的美学取向,塑造了美的极致“天国之美”,以正视死亡的方式肯定了生命的可贵。  相似文献   

13.
源自古代中国文化的土地神观念 ,虽经历了各种演变 ,但至今仍是华人社会传统宗教系统的主要成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大伯公、拿督公等崇拜 ,就是土地神观念的文化延续与区域性变革 ,分析这种延续和变革 ,可以把握当地华人和非华人本土传统间之宗教观念上的互动关系。而要明白现今东南亚华人的土地与圣迹的神祗之信仰 ,其分析须置于华人社会土地神观念的发展脉络之中。忽略了这个历史脉络的分析 ,可能会引致误导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古语中“常世“一词,是日本古代信仰“常世信仰“的代名词,其词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下,常世信仰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即在中国文化的的影响下,日本人对事物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闽台医神的形成年代较早,庙宇的自然景色有一定特色。然而旅游界忽略了闽台医药神明的形成特点得益于该区域独特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等原因,在线路安排时,甚至连自然景观都不游览,仅作为一般的宗教神明处置,把游客当信众,前往寺庙朝圣般地走上一遭。许多医神庙宇的开发贪大求新,破坏了其文物价值和原有地貌。不注意闽台医药神明的特点,不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配合游览相应的自然景观,这是闽台药神旅游与开发值得注意纠正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与纸媒体传播方式下的传统散文相比,短信散文从构思、立意到文体风格上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是散文在新媒体传播形式下的又一次更新,也是短信散文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从格林童话中母亲形象的塑造、"缺席"的父亲与"在场"的母亲,以及永久幸福美满的结局这三个方面着手,对格林童话进行新的解读以揭示:这一在男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对两性权利与地位的表述和美好结局的设置这两方面,实质上都表达了男权文化的意识形态,传达了男权文化视野中所规约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世俗政治权力高于宗教权力,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形态一样,以自然作为其人为文化价值设定的不证自明的最后根据,使本来人为设定的文化价值自然化。儒家文化自然化表现为内向和外向两条路径。内向路径认为人的道德感情是生而有之的,自然的,由这一路径产生了抒情自然论。外向路径则利用天的天然性来作为文化价值的最后根据,由此而形成了既是道德又是审美的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古人膜拜天体自然,并演绎了不少神话传说,对月亮的崇拜也是如此。古代月神话与月崇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人月神观念产生的原因,认为月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早期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社会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种月神形象:月母常羲,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等;月神话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一种观念体系,不仅会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也凝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西周人在其王朝建立之后,在继承殷商“天人合一”的宗教观的同时,用天命观念改造了前代的上帝观念,用政治化的祭祀活动改造了前代的多神崇拜,从而建立了一套以“天命”为中心,以“德”为根本的“天人合一”的宗教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继承性与革新性,象征性与现象性、平衡性与脆弱性等特征,而其所体现出的理性主义、民本主义、礼治主义都对后世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