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聚氨酯和聚脲重要谱带的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研究了模型嵌段聚氨酯,研究了在硬段微区和相界面区氢键的情况,对比研究了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和衰减全反射谱在分析这些聚氨酯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理论、技术特点、新型附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一种新的共混体系热塑性聚氨酯(TPU)/聚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体系,在相分离过程中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结果发现:对于不相容TPU/POE体系,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ATR-FT-IR特征峰面积也逐渐增加(温度较低除外),温度较高时则先增加后降低;而PU/POE/POE-g-...  相似文献   

4.
人乳腺离体肿瘤组织的ATR-FTIR谱鉴别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用于人乳腺离体肿瘤组织的研究是一种新的应用. 通过对38例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光谱差 异,反映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以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别.研 究表明,ATR-FTIR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良、恶性肿瘤的分子结构信息,极有潜力成为一种临床原位诊断肿 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FTIR-OMNI采样器快速鉴定真伪文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衰减全反射附件—OMNI采样器,采集文书范本上印章位置处印泥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分析,以鉴定文书真伪性.结果表明,原告和被告提供的文书上印章所采用的印泥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信息区别十分明显,可用于鉴定其真伪.该分析技术具有无需预处理、无损分析的特点,能快速准确地鉴别文书真伪.  相似文献   

6.
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由于它是完全非破坏性测试,因此在公安、质检等部门和传统红外测试方法难以处理的,诸如不溶、不熔并粉碎困难的弹性试样、各种部件表面涂层、纸张、纤维等的测试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吡嗪酰胺(PZA)为最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之一,其水溶性差,通过形成共晶的方法可以改善其溶解度,提高药效.本文通过悬浮法制备了PZA和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A)共晶,产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差式扫描热分析(DSC)、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光谱(Raman)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悬浮法可以制备出纯度较高的PZA-2,5-DHBA(1∶1)共晶.进一步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和在线拉曼光谱等过程分析技术(PAT),监测并分析了该共晶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30,℃下PZA-2,5-DHBA(1∶1)共晶在乙腈中的溶度积为9.4×10-4(mol/L)2;且该过程为PZA溶解-共晶生成的两步过程,存在成核介稳现象,过程控制步骤为共晶生长.  相似文献   

8.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衰减全反射谱(ATR)研究了四种模型嵌段聚氨酯。这四种模型嵌段共聚物是聚氨酯—氨酯、聚脲—氨酯、聚氨酯—脲、聚脲—脲。讨论了这些模型化合物的特征谱带,N—H键及氢键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对产品的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放电参数、交联剂的量进行了考察和讨论,同时研究了吸油速率和吸油动力学.结果表明,此法制备的高吸油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油倍率和较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的方法,结合纺织标准GB/T 5889—1986,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沤竹产物(简称竹束)的化学成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竹束的形态及结晶构型.通过热重(TG)分析研究竹束的热性能,并与竹子原料及纤维成品进行对比.此外,还研究了竹束对环境湿度的敏感性,包括吸水能力和吸湿放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沤制工艺可以有效分解和去除竹子中的黏结物质,分离出竹束.所得竹束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各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42.25%,35.61%,19.39%,与竹原料各组分质量分数有所不同.该竹束可作为竹纤维生物脱胶工艺中的半成品,为后道机械细化处理或酶处理提供原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压板脱黏缺陷的红外无损检测问题,首先制备了一种人工脱黏缺陷试样,采用红外脉冲热波成像检测技术对脱黏缺陷进行检测,分析了层压板脱黏区和非脱黏区的表面热信号瞬态响应过程,以图像信噪比和标准化对比度作为评价指标,定量对比了热信号重构、复调制Zoom-FFT、改进的独立分量分析和主分量分析4种热图重构算法在脱黏缺陷识别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热信号重构增强的主分量分析算法,并验证了该算法在脱黏缺陷识别中的作用.研究表明:4种热图重构算法均可提高层压板脱黏缺陷定量识别能力,其中以热信号重构对提高缺陷区与非缺陷区对比度最为显著,主分量分析对热图噪声的抑制能力最强,基于热信号重构增强的主分量分析能够显著提高深度分别为0.5mm、1.0mm、1.5 mm的脱黏缺陷定量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医用红外热图动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谱估计的医用多幅红外热图动态分析的方法。利用人体不同病灶区对外界温度激励的响应不同这一原理 ,从响应过程的多幅热图中 ,提取温度变化的时间序列 ,用工程频谱分析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 ARMA谱估计 ,从而得到表征病灶区特征的系统频谱参数。与传统的单幅红外热图静态分析方法相比 ,该方法更有效地揭示了不同病症的红外辐射特征。对部分病例的初步临床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为基于红外热图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降维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热红外人脸图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线性降维技术与BP神经网络对热红外人脸图像进行了识别研究.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对热红外人脸图像进行图像降维及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出的热红外人脸图像特征向量用于BP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一个鲁棒性和容错性较强的分类器,用这个分类器对热红外人脸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所提方法在提取便于分类的模式特征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代替特征向量间的欧氏距离判别,获得了较高的热红外人脸图像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理论的红外热像分割方法,用于工件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首先在含缺陷钢制试件红外热成像检测试验的基础上,对工件的红外热像进行灰度化、高斯高通滤波、对数变换和二值化等方法相结合的增强处理;然后采用形态学方法,基于缺陷的空间连续性和缺陷与噪声的尺寸差别,设定连通分量所含像素数的阈值,最终实现红外热像的有效分割。结果表明,新的红外热像处理方法可以实现缺陷位置和形状的精确检测,可作为含缺陷部件的红外检测和自动识别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冬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512-515,521
热波检测中直接获取的原始热图序列存在"高噪声、低对比度"等问题。为了抑制噪声的不良影响,提高热波方法检测缺陷的能力,基于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对试验获取的热波图像进行增强去噪处理,采用性能指数对图像的增强效果进行评价。图像增强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保留了原图像的信息,获得了较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光伏板热斑故障检测时受噪声影响的红外图像分辨率低而导致热斑区域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 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红外图像混合噪声自适应去噪方法。 该方法通过自适应窗口预处理算法将获取的热斑红外 图像进行初步去噪,滤除图像中的低密度椒盐噪声,减小噪声信号对后续选取降噪训练集时所造成的影响;然后, 采用基于块匹配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信号的主要特征,降低噪声滤除时的 计算复杂度;最后,使用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对图像进行二次去噪处理,滤除残余噪声;此外,在二次去噪之前重 新计算图像噪声水平,使最终的去噪图片获得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光伏热斑 红外图像中的混合噪声,客观评价指标显示噪声较小时,图像结构相似性可保持在 0. 9,在高密度噪声影响下,峰值 信噪比相较于修正的阿尔法均值滤波算法平均提高 2 dB,实际视觉效果中保留了图像细节特征,可以明显观测到 热斑区域。  相似文献   

17.
医用红外热像仪对各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是诸如B超,CT、核磁共振等现代先进影像诊断仪器所不能替代的,介绍一种用Borland的Delphi5和 Microsoft的VisualC 6混合编程,而开发的一个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中用来处理医用红外热图像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温窗任意控制,温度测量,状态分析,热图统计处理,数据库处理,图像格式转换等功能,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科研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热污水表面侧排的近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正确预测热污水排放在受纳水域的掺混扩散规律,采用考虑浮力的雷诺应力紊流模型(RSM)对不同排放口长宽比的情况进行了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应用颗粒成像系统(PIV)和红外热像仪系统测得的热污水表面横向侧排试验流场和温度场作为验证.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的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排放口长宽比对热污水表面侧排近区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扩散宽度和排放口的长宽比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电力设备过热故障都是通过人工检测完成的,无法做到无接触检测,危险性较强。结合红外热成像理论,设计并实现基于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的电力设备过热故障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通过远程图像采集模块完成电力设备范围内红外图像数据的采集以及预处理,DSP模块作为红外设备图像实时处理的核心,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及调控。利用FPGA模块实现图像信号数据的暂存、预处理及匹配等操作。详细分析了基于红外图像分割技术的软件设计基础和实现方法,并给出系统程序实现代码。系统测试结果显示,所提系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的复杂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组分分析及胶粉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混溶体系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胶粉溶胀后互相粘连,形成网络结构,基质沥青由匀质体变成了胶粉和沥青构成的两相连续共混结构体系;胶粉与基质沥青间以物理溶胀为主,但存在弱化学反应,且随时间延长,化学反应越明显;溶胀胶粉形成阻尼作用,提高了橡胶沥青粘度;沥青的改性源于溶胀胶粉构成的网络结构和胶粉脱硫降解对沥青组分的改善作用;天然橡胶对沥青的改性效果优于合成橡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