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用户在虚拟现实竞技游戏中的认知、情绪反应及临场感,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综合采用了实验研究、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在Oculus Quest一体机构建的虚拟现实游戏平台上,使用游戏情绪量表、游戏交互量表、多维存在性量表及依据VACP(Visual, Auditory, Cognitive and Psychomotor)理论的问卷,采集了参试者在竞技游戏中的主观感受、认知过程、情绪反应和临场感数据,其中认知和情绪都包括参与和挑战两个维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游戏中用户的情绪参与和挑战得分大于认知参与和挑战得分;视觉和听觉通道资源负荷较大;用户的情绪反应与临场感的相关性非常显著。由此可见,在虚拟现实竞技游戏设计中可以利用临场感和情绪的显著相关关系,加强情绪导向设计,减少认知负荷,使用视觉和听觉的特点营造更加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导用户融入其中,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结合语篇视点,分析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巷道》的叙事与聚焦特征,指出作者选择双层并行叙述框架,运用全知全能零聚焦视点和第三人称内聚焦视点交替叙述的叙事模式,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的转换巧妙自然,小说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知觉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传达了主人公起子和隐含作者的心理认知和观念视点。同时,这也验证了认知诗学可以对本土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NaCl-H2O)的合成及捕获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在压力为100MPa、温度为400—300℃和350℃条件下,利用高温高压釜合成了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NaCl-H2O),模拟了包裹体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及显微测温技术对合成包裹体的成分、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原生、次生包裹体气相与空气成分相符,其均一温度分别为372.8℃和321.02℃,盐度分别为23.22%和19.54%.与实验前设定的条件相符,从而验证了合成包裹体的准确性,并为进一步分析包裹体相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主要讨论在CAI如何利用认知结构、视觉规律和听觉规律来设计文本、处理图像和声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视觉文化在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入手,认为现代电影中造型元素(画面、色彩、声音、光)对电影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好的影片的诞生,除了有一个好的剧本和构思之外,更加离不开电影造型中各元素对电影主体烘托以及它们在电影中的合理运用、创新及其之间的互补。而导演为了表达一个主题,也正是合理运用了这些造型元素所产生的效果,为了使研究变得简单,本文将从画面、色彩、声音、光四个方面入手,着力阐述视觉文化技巧的运用与引导和电影基本元素的作用与使用。最后强调本文观点与主张:运用好有效的造型手段将会影响和引导人们的视觉文化,并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故而只研究影片要表达的内容是不对的,关键要掌握表达方式与表达手段的运用。至于本文没有涉及到的电影的造型元素可以暂时不予考虑,这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的贾樟柯,在其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流行音乐,作为个人电影的标志、个人对生活体验的追忆和表达.贾樟柯电影的流行音乐主要是只利用现成的歌曲,而不是原创的,也不是纯乐曲.他一般情况采用镜头内部发声即有声源音乐而极少用声画分离即无声源音乐的配乐形式.有意设置流行音乐参与影片叙事和揭示主题思想,并强调其听觉效果、营造情绪氛围、反映生活的时代特征和突现画面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导演巴兹·鲁赫曼2013年执导的一部奢华爱情大片。电影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导演为了重现上世纪20年代美国战后社会人们物质极度丰富精神却十分匮乏的"爵士时代"的景象,在服装、首饰、电影配乐上都下足功夫。毋庸置疑,这是一部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上都极尽奢华的盛宴。但是,一方面的突出必然掩盖另一方面的锋芒,似乎除了原著的故事外壳,观众从中很难体会到原著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8.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存在两个认知系统--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语言系统处理语言所传达的信息,非语言系统处理图形,知觉上的信息.教学材料中的信息如果同时通过言语和视觉两条通道输入大脑,记忆会变得容易而持久.因此,在大学英语综合课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入图示教学法,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9.
爆破破岩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在耦合装药及药包总爆炸能(E)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冲击能(Es)与膨胀能(Eb)之间分配比例的变化,对爆炸应力波峰值及介质破碎质量带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柱状药包爆炸时,在介质中先后产生原生爆炸应力波和次生爆炸应力波,前者与Es的作用密切相关,后者与Eb的作用直接相关;介质破碎块度分布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应力波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作者提出了原生爆炸应力波、次生爆炸应力波与介质中存在的缺陷共同作用的爆破破岩机理.  相似文献   

10.
陈丽岚 《科技信息》2010,(16):245-245
场面调度出自法文,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开始用于舞台剧,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艺术性处理。由于电影和戏剧在艺术处理上具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意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观察银幕上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了视听双通道伪同时呈现的oddball模式,以汉字和简单几何图形为视觉刺激,1000Hz和800Hz的纯音为听觉刺激,使用注意通道(注意和非注意条件)×刺激概率(偏差刺激概率均为15%,标准刺激的概率均为85%)的2×2因素设计,来研究视觉和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中视觉和听觉刺激随机序列地呈现给被试(刺激间隔ISI为700~1300ms),被试被要求注意某一通道如视觉通道,而相应地忽视另一通道即听觉通道,以左右手触键反应,如左手反应视觉偏差刺激,右手反应视觉标准刺激。结果表明,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均诱发了类似的不匹配负波(MMN);而视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没有诱发MMN或类似MMN的成分,这是因为视觉系统的平行加工特性和难以对视觉影像产生记忆痕迹。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条件下重迭了N2b成分并跟随了P3a成分,这种重迭和跟随反映了选择注意中的定向反应。注意条件下听觉和视觉的偏差刺激诱发了较大波幅的P300成分,反映了工作记忆中的表象更新。本实验的结果支持Naatanen对MMN所做的观察,听觉偏差刺激所诱发的MMN与注意条件的无关性反映了听觉通道中感觉刺激特征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12.
S E Petersen  P T Fox  M I Posner  M Mintun  M E Raichle 《Nature》1988,331(6157):585-589
The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o measure regional changes in average blood flow during processing of individual auditory and visual words provides support for multiple, parallel routes between localized sensory-specific, phonological, articulatory and semantic-coding areas.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类神经网络与分离输出语音重构的语音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听觉现象分析计算模型 ( CASA)的基本原理 ,对仅有单通道输入混合语音信号时 ,采用振荡器神经网络 ,提出了一种 CASA计算模型语音分离算法结构 .利用实例说明了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和参数设置 .讨论了该算法结构中各语音听觉感知成分 Segments的聚类过程和对分离输出语音的重构处理部分 ,以及如何采用合适的听觉感知成分聚类规则设计相应的聚类神经网络 ,以完成对应不同输入独立语音源信号的各 Segments的聚类 ,从而实现语音分离任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听觉现象分析(CASA)模型的基本原理,在仅有单通道输入混合语音信号时,采用振荡器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CASA改进模型语音分离算法结构,文中利用一个实例说明了新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讨论了新算法机构中语音听觉外围处理部分和分割神经网络处理部分,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处理可以将输入混合语音信号在时频域上分割为若干有听觉感知意义的语音听觉感知成分分段Segments,以便于新算法后续处理分部中语音Segments的聚为和分离重构输出处理,最终完成语音分离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认知无线电(CR)的机会频谱接入技术,近年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大部分文献是根据当前主用户的频谱活动情况来指导次用户的频谱接入。提出一种新的接入机制,根据主用户过去和现在的频谱活动来预测其未来的频谱活动,从而使次用户可以接入可用性高的频段,减少与主用户发生冲突碰撞的可能性。另外,门限值的设定更进一步减少了不可靠的频段,使次用户的通信质量得以提高。通过仿真实验可看出,与传统的接入机制以及未设门限值的接入机制相比较,所提方案能有效地减少主次用户之间的冲突碰撞率。  相似文献   

16.
Hearing visual motion in depth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Kitagawa N  Ichihara S 《Nature》2002,416(6877):172-174
Auditory spatial perception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visual cues. For example, if auditory and visual stimuli are presented synchronously but from different positions, the auditory event is mislocated towards the locus of the visual stimulus-the ventriloquism effect. This 'visual capture' also occurs in motion perception in which a static auditory stimulus appears to move with the visual moving object. We investigated how the human perceptual system coordinates complementary inputs from auditory and visual senses. Here we show that an auditory aftereffect occurs from adaptation to visual motion in depth. After a few minutes of viewing a square moving in depth, a steady sound was perceived as changing loudnes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daptation to a combination of auditory and visual stimuli changing in a compatible direction increased the aftereffect and the effect of visual adaptation almost disappeared when the directions were opposite. On the other hand, listening to a sound changing in intensity did not affect the visual changing-size aftereffect. The results provide psychophysical evidence that, for processing of motion in depth, the auditory system responds to both auditory changing intensity and visual motion in depth.  相似文献   

17.
Cross-modal semantic mapping and cross-media retrieval are key problems of the multimedia search engine.This study analyzes the hierarchy, the functionality, and the structure in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sensations of cognitive system, and establishes a brain-like cross-modal semantic map-ping framework based on cognitive computing of visual and auditory sensations.The mechanism of visual-auditory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selective attention in thalamo-cortical, emotional control in limbic system and the memory-enhancing in hippocampal were considered in the framework.Then, the algorithms of cross-modal semantic mapping were given.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mework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the cross-modal semantic mapping, and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brain-like computing of non-von Neuman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神经系统面临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是要回答神经系统中微观到宏观的机制.微观运动形式以神经元突触活动为基础,宏观行为包括视觉、听觉等基本认知功能,以及大脑思维的高级认知.微观与宏观的差异是巨大的,其过渡的形式困扰着神经科学,迄今未获解决.系统科学复杂性研究的出现,为这个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本文讨论了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和转换中的突变行为,通过视知觉、概念形成、记忆等研究案例,阐明了复杂性研究对神经系统的处理方案与结果.并讨论了学习过程中几种最基本的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19.
微射流水导激光加工属于一种多能场复合激光加工技术.该技术利用加工激光耦合稳定压力微射流,改变激光能量分布为平顶高斯光束,并对加工断面进行冷却、冲刷.稳定的小流量压力去离子水射流导引激光柔性延伸加工焦点,改善加工激光能量分布的同时实现去屑、冷却,使得其轴向加工质量、精度得到提高,并提高激光轴向加工能力.本文介绍并阐述了该加工装置及设备研发的若干关键因素:激光全反射入射角度的选择、光束质量、模式、聚焦位置及激光与水射流的耦合精度.对比了该技术与超短脉冲激光(飞秒激光)的加工特点.阐述了微射流水导激光适当控制激光加工热量,控制激光加工方向,适用于高质量大深径比(约10-100)的深孔、槽、缝的场合以及一些低k绝缘材质,硬质合金、SiC、GaAs、聚晶金刚石等材质的高附加值对象场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预测机制的认知无线电机会频谱接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认知无线电(CR)的机会频谱接入技术,近年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大部分文献是根据当前主用户的频谱活动情况来指导次用户的频谱接入。提出一种新的接入机制,根据主用户过去和现在的频谱活动来预测其未来的频谱活动,从而使次用户可以接入可用性高的频段,减少与主用户发生冲突碰撞的可能性。另外,门限值的设定更进一步减少了不可靠的频段,使次用户的通信质量得以提高。通过仿真实验可看出,与传统的接入机制以及未设门限值的接入机制相比较,所提方案能有效地减少主次用户之间的冲突碰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