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权的归属问题,党史学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共产党领导说,认为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关键的或主要的领导作用;二是国民党领导说,认为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在抗战中居于领导地位;三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说,认为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对抗战实行了政治、军事、组织上的共同领导;四是国共两党分别领导说,认为中国的抗战在实际匕并个存在统一的领导,它是由国共两党分别领导进行的;五是领导权转移说,认为抗战的领导权有个转移过程,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掌握了领导权,而到战略相…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究竟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国民党领导的,或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在抗战史研究中,众说不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忠实于史实,从史实中引出结论。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出,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得以实现并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战初期,国民党对抗日是消极的,之所以能使国民党走上抗日的道路。建立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早在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形成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因为有马克思恩格斯和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为基础;有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国民党对异党的排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等历史基础。它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形成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因为有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为基础;有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国民党对异党的排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等历史基础。它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结合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言论和行动,从毛泽东不断增加公众对共产党的认知、转变逆意公众对共产党的态度、激励公众的抗日热情、引导和控制公众的行为四个方面,概述了毛泽东发动和领导全民族抗战的领导艺术。参5。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缔造的中国国民党,在它的历史上,曾有过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闪光的两页。而值得思索的是,这两页无不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其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认真回顾这段历史,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民党的发展和进步是和联共分不开的,它的堕落和反动则是和反共分不开的。历史的启迪告诉明智的人们:国民党的出路不在于反共到底,而恰恰在于再度和共产党合作,携手共建伟大的祖国。本文拟就此作一历史反思,敬献给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这其中也包含国民党的一份历史功绩,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国第一清官”石瑛,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与宋庆龄、冯玉祥等国民党左派一起,为推动两次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崇高威望,主动与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商议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大计,战胜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压力和困难,“建设厅出牌子、出经费,共产党出教官”,创办了享誉中外、被蒋介石称为“红军大学”的“汤池训练班”,培训了700余名抗日军政骨干,为我国鄂豫边区的抗日战争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创建,乃至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文对研究石瑛和抗日战争专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和理论,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題。认为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多党制”、“两党制”的实践和探索,是不对的。民国初年并未实行过什么“多党制”,孙中山也未作过这方面的尝试。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并非“多党制”。两次“国共合作”同西方的“两党制”毫不相干。认为在中国没有生长出“一党制”是错误的。中国政党史上没有出现过“多党制”,却有过国民党的一党制。这些就是中国在政党制度问题上特殊的历史和国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南方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南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下的派驻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党的领导机关。长期以来,在“左”的错误路线的影响下,对“南委”的历史贡献问题,一直处于一种“禁区”,未能对它提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相反,在1942年延安“抢救”运动中,康生以极左面貌出现,把它领导下的南方地下党诬为  相似文献   

11.
浙南游击区是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南方八省十四块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游击区领导适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方针,并经与国民党闽浙皖赣四省边区地方当局进行两次和平谈判,最终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议,实现了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转变。本文试图就这一转变的过程及其特点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第三册讲述的是从“五·四”运动到党的“十三大”召开的历史。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这一册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叶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对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大革命时期,他领导的独立团,是中共直接掌握的正规武装;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任新四军军长,将红军游击队改编成为新四军,起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 ,国民党虽然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但国民党只愿有条件地解决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国民党解决共产党合法地位问题的途径有三 :共产党合并于国民党 ;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俟宪法颁布后再谈”。因此 ,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敌入侵,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邹韬奋深感国民党不是挽救中国命运的力量中心。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邹韬奋积极从事“唤起民众”以抗敌救国。他认为,只有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共产党才是唤起民众进行抗敌救亡的领导集团。  相似文献   

16.
李星 《科技信息》2006,(12):500-500
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核心领导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各民族党派的自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它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核心地位,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坚持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核心领导。  相似文献   

17.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独立领导;其次,必须端正党的路线,对国民党反动派坚决实行武装反抗;再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8.
在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相比,不论在数量和装备上,还是在外援上,都占绝对的优势。因此蒋介石狂妄地宣称:可以在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可是他所发动的内战却以惨败而告结束。纵观其历史,除了国民党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和人心的向背是其失败的政治基  相似文献   

19.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无论是在党内的还是党外的一些群众中都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民主党派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它们是解放前在野的旧军政人员和知识分子组织起来的资产阶级政党。在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斗争中,曾从侧面支持过共产党的斗争。解放后,共产党为了搞统一战线,它们就保留下来了;有人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在城乡实行白色恐怖,大规模地破坏革命组织,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妄图消灭共产党,成为国民党反动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当时,敌人力量是强大的,相对来说,我们党所领导的力量是比较小的。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敌人又不给中国人民以民主权利,因此,党必须领导人民同敌人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