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时刚  穆青翼  马静  王一鸣  李刚 《河南科学》2010,28(11):1443-1445
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向山区的延伸,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高填方路基段不均匀沉降问题成为制约工程质量的一大瓶颈.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填方路段不同施工时间以及不同填筑高度下的路基沉降进行模拟,并结合衡枣高速工程实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模拟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具有较高的精度.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路基底部各点的沉降值均出现明显增大.对于路基中线不同深度个点,随这填筑高度的增加,其竖向位移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2.
刘洪波 《科技信息》2011,(7):I0241-I0242
基于粗粒料的邓肯-张(E-B)本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仿真模拟了高填方路基分层碾压填筑的施工过程,预测了路基的变形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高填方路基,采用薄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法可有效的控制路基变形,也可为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勇 《科技信息》2013,(21):352-352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在公路建设中出现了大量高填方路基。高填方路基稳定与沉降控制对道路的使用品质、行车安全、修建和运营经济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首先分析了黄土高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的三大原因:土质与地表(工程地质)、勘测设计、施工流程,其次提出了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施工范围以及施工规模日渐扩大,建筑工程的地质开发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与之相应的施工技术也不断完善,尤其是在高填方路基处理技术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凡是公路工程施工经过水塘或者水田地段的高度大于6米,或者是填土高度大于20米的,该地段路基在填筑之后比其他地段的路基更容易下沉。笔者对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的处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对高填方路基的施工工艺进行介绍,提出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以期对类似公路工程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在软弱地基上面进行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由于软弱地基的特殊性质,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路堤的填筑速率,严密监控填筑段的路基变化情况,边施工,边监控,监控所得结果又用于指导施工,否则盲目地施工,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不顾地基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时将造成严重工程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 1.由于施工填筑速率控制不当,荷载大于地基承载力,造成填方路基发生横向、纵向开裂,甚至大范围的滑塌现象。2.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施工中不能做到及时监控,经常造成工程病害。3.在交通运营过程中,由于路基的残余工后沉降的影响,经常引  相似文献   

6.
高填方路基的主要病害有:整体或局部沉降、纵横向开裂、滑坍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工程地质和施工质量。因此,如何控制施工质量,减少病害的发生就是高填方路基施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软土地基上面进行公路路基施工时,由于软弱土质呈流塑状,天然含水量高,孔隙率大,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差,当路基填筑超过一定高度时,软基路堤施工填筑期稳定安全是路基工程的核心问题,必须要合理地控制好填筑速度,确保路基沉降和侧向位移满足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例子介绍采用设置观测仪器的方法观测路基沉降和侧向位移,通过对数据整理、分析,进行现场控制,合理地对软基路基施工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8.
王明铜 《科技信息》2012,(25):347-347,320
本文通过实际参加建设过的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二级公路中的一段高填方路基填筑,浅谈高填方路基的几种常见质量病害,简单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高填方路基的施工时的几点处理意见,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进步,各地车辆运行交通流量迅速上升,人们对于道路的安全、舒适、便捷、结构稳定等要求也随之上升.而黄土地区冲沟、峁梁发育分布广,加之自重型、非自重型湿陷性黄土特性造成高填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边坡位移和不均匀沉降,本论述通过对定西市通渭县通榜公路高填方及坝式路堤填筑过程、预压过程和试运行过程的沉降观测与分析,总结黄土地区高填方及坝式路堤沉降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路基施工填筑质量,为减少和消除工后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病害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机场道面大面积高填土沉降稳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了引起高填土沉降的主要原因。根据高填土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高填土沉降的计算模型,基于分层总和法原则,建立了考虑施工方式和填筑时间的高填土沉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绵阳机场,对高填土沉降稳定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反映高填土的整个沉降过程,提出了缩短高填土沉降稳定时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和完成后的沉降观察分析,力求从中找出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质量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邓辉 《甘肃科技》2006,22(7):117-118
根据在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原因及一些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液限土具有多次干湿循环强度趋稳的特点,采用与强度有关的固结压缩理论计算高液限土直接填筑路堤的沉降并不完善。故高液限土路堤自密沉降成为设计、施工的关键。现结合广悟高速公路高液限土直接填筑的工程实践,引入空气率指标,依据土体固、液、气三相物理指标的变化特点和相互关系,获得高液限土直接填筑路堤的自密沉降计算结果,并与分层总和法、积分法及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恒 《科技资讯》2009,(10):42-42
文章简要叙述了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特点,易产生的质量病害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沉降观测在高路堤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治  刘双 《科技信息》2007,(23):144-144
本文通过河南省济邵高速公路No.9标,沉降观测在高路堤填筑过程中的运用,论述了如何通过沉降观测来加强对高陡路堤填筑的质量控制,减少路基沉降对后期路面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石坝沉降-填筑灰色监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分析填筑期土石坝的沉降监测资料,探讨沉降发展与填筑施工间的因果关系,根据灰色模型建模数据量要求较少、拟和效果好的优点,以及该类模型中影响因子形式可以灰色抽象的特点,在借鉴相关沉降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填筑影响下的土石坝坝体沉降影响因素分为与时效无关和与时效相关两类,采用填筑高度和等效高度作用因子为相关序列,利用灰色GM(1,h)模型建立沉降-填筑间的关系方程,以揭示填筑期间沉降规律并加以预测.算例表明,沉降-填筑安全监测模型有效地反映了土石坝施工期沉降规律以及沉降与填筑施工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郭家柱 《科技资讯》2008,(31):56-56
本文作者根据在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原因及一些防治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土质高填方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沉降机理以及建立沉降预测机制,指导具体工程确保工程安全,本文依托冬奥会延崇高速公路ZT5标段典型黄土高填方路基断面K46+500工程,利用现场该断面处3个沉降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通过对数曲线拟合法、双曲线拟合法和乘幂曲线拟合法对现场实测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出预测精确合理的模型.通过高填方路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沉降变形特点,并对沉降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3种曲线拟合法的拟合相关系数都在0.98以上,都能对该高填方路基短期沉降做出准确预测.2)对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值与实测值比较分析,得出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4.09 mm2,预测精度最高.3)通过建立的双曲线预测模型对高填方路基沉降进行最终沉降预测,得出路基在517 d时沉降速率为0.01 mm/d,沉降达到稳定.4)利用FLAC3D的软件建模分析对比双曲线预测模型,验证了双曲线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合川区涪江四桥工程高填方路段为研究背景,利用PLAXIS有限元分析软件,探讨了该高填方路基的变形规律,并对路堤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较为平坦地面上的路基相比,斜坡上的路基有着不同的沉降特征,表现为沿着路堤中心线呈非对称性,并且为非线性变化,最大竖向沉降发生在靠近左侧路肩位置,侧向最大沉降则发生在路堤中间部分;水平方向来看,地基土受影响发生沉降的区域主要局限在路堤底部范围内,而竖向最深则到达粉质粘土层,泥岩层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形;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路基的稳定安全系数有所减少;填筑过程中铺设土工格栅对路堤整体性能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凡是路基施工经过水田地段和水塘地段高度在6m以上的,或是一般地段填土高度在20m以上的,这些地段的路基在填筑后,往往会比其它地段的路堤容易产生病害,因此,施工时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其填筑过程进行重点监控,从而确保填筑质量。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当前施工水平,针对高填方路基施工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以供各位同行同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