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引言蝎子(又名全蝎、全虫)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出口商品,也是宴席上一大名菜,还可用于配制高档保健药酒。全蝎作为药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它的药用价值更引起国内外重视。近年来,由于蝎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蝎源日趋减少,发展人工养蝎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但是,对蝎子外部形态的描述目前还停留在肉眼和光学体视显微水平。本文对东亚钳蝎分别进行肉眼、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使对蝎  相似文献   

2.
专利申请号:00115936.4蝎子在自然环境条件生长过程中,从幼蝎到成蝎要经过6次蜕皮。蝎子从幼龄蝎到成龄蝎阶段,其蜕皮后的成活率一般在50%~70%,提高蝎子蜕皮后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蝎子产量和影响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日前,人工养蝎中幼蝎快速蜕皮与生长技术获得突破。该技术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幼蝎食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等物质,能够促进蝎子生长,提高蜕皮质量,可使幼蝎蜕皮后的成活率达90%左右,并能加快蝎子生长,缩短饲养周期。该项技术的应用,可比传统养蝎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该项技术是“人工养蝎无冬眠化饲养技术”取得成…  相似文献   

3.
蝎子生物学研究主要包括蝎的解剖学,分类学,生物地理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的毒液生物化学研究。在过去已构建的马氏正钳蝎(又称东亚钳蝎)毒腺c DNA文库的基础上,本研究克隆与鉴定了马氏正钳蝎的全长β-肌动蛋白基因的前体核苷酸序列。马氏正钳蝎全长β-肌动蛋白c DNA由1383个核苷酸组成,包括90个核苷酸5'非翻译区(5'UTR),147个核苷酸3'非翻译区(3'UTR)和1131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ORF)。该马氏正钳蝎全长β-肌动蛋白前体核苷酸序列是首个从蝎目动物中分离鉴定的β-肌动蛋白c DNA序列。β-肌动蛋白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蝎不仅是蛛形纲的原始类群,而且很可能是节肢动物的原始物种。该研究结果为蝎目的系统进化地位、甲壳-昆虫近缘假说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4.
蝎子俗称山虾,药材称全虫,又名全蝎。它原盛产于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已进行人工饲养,河南、山东、陕西等地都有许多养蝎专业户,广东韶关等地亦有养蝎户饲养,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颇受欢迎。 蝎子是一味名贵中药,其药用价值很高,据医药  相似文献   

5.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肉食性,尤其嗜食活体小动物。人工养蝎通常以黄扮虫、地鳖为饲料。若以黄粉虫为饲料,分点碟放的投食方式明显优于撒放的投食方式。在蝎的活动期内,昼夜取食活动高峰视季节不同出现在19~21时或20~23时。但幼蝎也常见白天取食。季节旺盛取食期是5~10月,15℃时不取食,20℃少量取食,25~30℃大量取食,35℃取食量最大。蝎的耐饥力较强,但供食不足易引发自相残食。  相似文献   

6.
怎样养蝎子?     
养蝎是一种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个人致富的事业。如在一、二年内,分别在两个15立方米的蝎窝里投放60斤种蝎,从第三年开始,每年起码可以采集300斤商品蝎,价值可达万元以上。本刊为了满足初养者的要求,特分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此文是作者所收集的各地人工养蝎子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1993年,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共产6胎7仔,到12月15日存活5仔。如果5只幼仔在今后的哺乳期不遇意外,有望顺利成长。据此,1993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繁殖成活率为71.4%,产仔数及成活率都低于1992年(产13仔,育成11仔)。本年存活的5仔均出生在国内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据悉,侨居海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1993年没有配种、孕育和产仔的报告。成都动物园的“庆庆”产双胎育成两仔1984年9月出生在成都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庆庆”,1989年产第一胎后,又于1990年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东亚钳蝎生殖器官的构造,并通过实验论证了一些重要的生殖特性。结果表明:蝎交配轴是能够再生的,再生期最快的约20天,再生的交配轴同样具有交配能力。♀蝎在每次生殖后需要再交配才能保持正常生殖。在一个生殖周期内♀蝎和蝎一般都只交配一次,偶尔可以交配2—3次。在一个饲养群体内,性比结构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蝎比数逐年减少,老年群体存活的大都是♀蝎。群体的繁殖量与群体的性比有关。初步认为,为了获得群体的最大繁殖量,群体的性比应保持在:♀=4:3为宜,至少也需1:1。此外,还观察了交配过程及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94,(6)
动物罗山观鹭记瓢虫的海域群聚与高山越夏 现象云南昭通黑颈鹤越冬地珍贵的黑颈鹤两头蛇双头蛇识首蛇趣谈不会飞的鸟辽东狼迹能歌善舞的山噪鹃1—21一31—71—8l一12工一」41一171—18金斑咏凤蝶探秘我国的斑海豹世界珍禽—四川山鹤鸽海牛和它的同伴东昆仑山区首次发现灰鹤,活化石一绿海龟人工饲养繁殖竹鼠有毒的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鸽子的药用及配方传粉昆虫1一291—201—211—231—241一261—30l—321一331一83蛇类标本剥制方法宝贝、古代的货币绿尾虹难的饲养繁殖无线电跟踪绿尾虹难人工哺育金丝猴幼仔人工饲养繁殖褐马鸡大鸭的人工饲养秦…  相似文献   

10.
怎样养蝎子?     
七、饲养设施(一)蝎窝人工饲养蝎子的设施是多种多样的。用碎瓦片、碎石片或烧成块状的煤渣都可垒成。如用盆饲养,蝎窝可垒成园形并呈宝塔式,大小尺寸可根据盆的容量而定(见图一),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12.
怎样养蝎子?     
八、蝎子的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的种类及原因蝎子的病害主要有传染性、非传染性和侵袭性三种。为了确保蝎群的健康无病,发现病害,应及时治疗。 1.蝎子的传染病害:主要由细菌性病毒引起的黑肚病。可使蝎肚膨胀发黑而死。病因主要是蝎窝湿度过大,蝎子吸水过多而引起的。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将病蝎隔离,并适当降低蝎窝湿度,停止几天给蝎喂水。 2.蝎子气非传染性病害:一般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气温不正常和外界环境影响所致。蝎子嗅觉灵敏,对农药、化肥和生石灰特别政感,当蝎子嗅到这些物质气味后,轻  相似文献   

13.
果子狸是珍贵稀有的皮肉两用野生动物.又名花面狸、香狸、麝狸.果子狸皮质良好、花纹清晰,可鞣制高档裘衣,以供出口;其针毛坚硬而富有弹性,是制笔的上等原料;肉质细嫩,味道芳香,肥而不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果子狸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紧俏,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市场价格每公斤狸肉80元左右.港澳市场价格每公斤狸肉140港元.在美国市场上每公斤狸肉高达60美元.由于需求剧增,野生资源几乎枯竭,而人工养殖果子狸一龄后即可配种繁殖,每只母狸每胎可产仔3—5只.每只仔狸养到4个月可长到4—5公斤,达到屠宰体重.养殖一组果子狸(一公三母)每年可以盈利1800元以上.现将笔者从实践中探索出的快速高效养殖果子狸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15.
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及杂交变异白孔雀三个品种。绿孔雀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蓝孔雀属非保护动物,可饲养食用。孔雀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25%左右,脂肪1%,含10多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高蛋白底脂肪之野味珍品。《本草纲目》记载:“孔雀辟恶、解大毒,百毒、药毒”。近年来,我国人工养殖蓝孔雀已卓有成效,肉孔雀畅销港澳各地,养孔雀、天鹅、驼鸟成为三个新兴的特禽行业。一对种孔雀每年繁殖成功的肉孔雀可创利2万元以上。下面具体介绍蓝孔雀的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92年4月21日,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的一只雌性川金丝猴成功地产下一只幼仔,这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的仔二代。产仔的金丝猴名叫“豆豆”,它本是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的仔一代猴,生于1988年5月,当豆豆刚满4岁的时候又做了母亲。豆豆对仔猴非常爱护,一刻不离地抱在怀中。可是8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发现仔猴没有吮住乳头吃奶,而是不停地叫,并转动着小脑袋找乳头。豆豆是个年青的初产母亲,不知道帮助仔猴找到乳头,只是抱着仔猴舔来舔去。仔猴的叫声越来越无力,我们不  相似文献   

18.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19.
1980年8月,墨西哥动物园养的大猫熊(人们一般称之为“大熊猫”)“贝贝”和“迎迎”繁殖成功,产下一仔,打破了四十多年米大猫熊在海外不育的局面。喜讯传开以后,报上又刊出该园主管科技的一位专家的谈话,说这是“大猫熊在人工饲养条什下的首次繁殖纪录”。这当然不确,但是又不好针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养麝取香关键是提高麝的繁殖率和成活率。要提高麝的繁殖率和成活率,应注意麝的精心饲养管理和搞好繁殖两条措施;一、精心饲养管理选择好饲养场地:麝既怕冷又怕热的动物,冬季多栖息于阳山温暖干燥的石岩下或树林中;夏季喜阴凉,门天常在阳光下直射,通风透气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