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盼 《科技信息》2009,(4):68-69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提出了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认知语境则为语用推理提供了相应手段。而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也包括语境关系的顺应。Verschueren指出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是顺应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言语交际中协调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以关联性为取向。本文试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委婉语进行重新解读,尤其注重从关联理论的语境的角度浅析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及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4.
谈话节目进行的过程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寻求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主持人与嘉宾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轮转换的模式。就以关联—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从机构性权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主持人与嘉宾在谈话节目话题的提出、展开及终结阶段话轮转换的特点,指出主持人与嘉宾都顺应了各自的机构性权力。  相似文献   

5.
肖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4-127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为了使原文等效于译文,依据关联理论、认知与顺应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并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委婉语研究将委婉语看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研究视域局限于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难以揭示委婉语的实质。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为研究委婉语提供了新的视角。从隐喻与转喻认知模式以及认知语境等方面阐释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可以促进人们对委婉语的进一步认知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郝勇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8):137-140
现代语用理论的新发展.为外语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依据。简述了代表现代语用学发展的语用关联理论、语用顺应论和模因论,并从关联、顺应和模因传播角度阐述了基于语用新理论的外语教学现。认为现代语用理论的新发展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外语教学,有利于构建更完善的外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综述和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认知翻译学在中国的20年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了国外认知翻译学理论的引进,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在理论本质、关联理论研究、顺应论、认知翻译学理论与实践、隐喻的翻译、转喻的翻认知翻译等七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翻译学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基本态势。同时,文章并试图预测21世纪中国认知翻译学研究与应用的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分析称呼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松 《科技信息》2009,(10):102-102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对称呼语的研究却一直局限于社会语言学的范围之内。作者在文中首先对称呼语和顺应论做一介绍,并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交际中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本文对进一步研究称呼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英语交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关联二原则及关联性的两个决定因素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来解释运用英语委婉语时的人类认知过程.运用委婉语时,交际双方始终遵循关联原则,期待或假设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值得付出努力去处理.受话者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正确理解话语的目的,但委婉语间接、模糊的特性所要求的额外的处理努力,会被运用委婉语时所产生的额外的语境效果抵消.可见,关联理论对委婉语的理解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是人类日常交际中为了避免尴尬,避开禁忌语而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从认知角度出发,从概念整合理论着手,利用概念整合网络的四个子网络:单一概念框架网络、一般概念框架网络、单向概念网络和双向概念网络,与具体实例相结合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委婉语,充分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有着很强的阐释力,这不仅是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补充阐释,也是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12.
孙静 《科技信息》2011,(12):I0138-I0138
委婉语是人们在语言使用中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委婉语现象提供了帮助,使我们在人际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委婉语。我们知道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分别具有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性范畴观的优点,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解析英语委婉语。  相似文献   

13.
对语言交际模式作了尝试性研究,目的在于阐明交际中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基于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和Verschueren开创并阐释的顺应理论,提出了顺应-关联的交际模式,并对这一交际模式的应用价值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陈铮  李晶 《科技咨询导报》2008,(14):244-244
针对软新闻翻译更加灵活,更加注重语际文化差异、译入语读者期待,原作者交际意图.语际表达方式差异等因素的特点,本文通过几则软新闻的翻译的实例,在关联-顺应模式框架内对软新闻的翻译过程和方法给予语用学角度的诠释,验证了语用理论对新闻文体翻译的解释力,并为软新用翻译找到一个全新的适用的语用学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联—顺应语用翻译模式,是译者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的翻译过程。该语用翻译范式指导下的苗族文化翻译,要求译者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通过恰当的语言编码形式重现原语文本的文化因子,确保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苗族文化认知达到共享与体验的可能。调查研究表明: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解释力,在于译者获取足够语境效果的基础上选择顺应于读者的语言来实现交际,而这种选择的可接受性取决于翻译策略的调整与择取。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分析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蕴萱 《科技资讯》2014,12(24):250-250
本文试图在认知语用学的背景下对语篇连贯研究进行具体的考察,分别从关联理论和范畴理论的认知角度出发对语篇连贯进行分析.旨在建立一种科学的、解释力强的、动态的语篇连贯研究模式,以加深我们对语篇连贯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分析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模式,并在此模式下对不同庭审语域中模糊限制语的出现类型和频次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在不同交际目的驱使下,庭审交际者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来顺应不同庭审语域中各种相关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于美娜 《科技信息》2010,(11):180-180,210
委婉语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它以简洁、委婉的语言代替直截了当的语言,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以Verschueren开创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在具体语境中分剐从会话语篇中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对委婉语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林昕 《当代地方科技》2012,(17):174-175
教师语码转换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及顺应心理动机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语言顺应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从语用学角度对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运用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