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更好的防治黄瓜枯萎病,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与甲霜灵、恶霉灵分别进行复配,制备出氧化石墨烯-甲霜灵、氧化石墨烯-恶霉灵杀菌剂纳米复合材料。对氧化石墨烯-杀菌剂进行扫描电镜表征和红外光谱表征,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氧化石墨烯-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m(氧化石墨烯)∶m(甲霜灵)=1∶1,m(氧化石墨烯)∶m(恶霉灵)=1∶1进行复配,在菌丝生长试验中,共毒系数分别为391.16和356.11;在孢子萌发试验中,共毒系数分别为292.35和221.42,对黄瓜枯萎病联合毒力同样表现为增效作用。氧化石墨烯-杀菌剂对黄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谷胱甘肽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CdTe量子点,研究了恶霉灵对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恶霉灵可使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且猝灭的强度与恶霉灵的浓度呈正比.在最佳条件下,恶霉灵浓度在2.0×10-7mol/L~8.0×10-6mol/L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用于土壤中恶霉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这为恶霉灵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万霉灵超细粉尘剂喷粉与常规药剂对番茄叶霉病防治比较试验结果;6.5%万霉灵粉尘的防治效果达87.2%,常规药剂仅为53.5%,提高防效33.7%。  相似文献   

4.
为了同时检测水中残留的甲霜灵和噁霉灵,以去离子水-乙腈(V/V=45/55)作为流动相,建立了同时检测甲霜灵和噁霉灵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甲霜灵和噁霉灵均在205 nm处有良好吸收,在该条件下,甲霜灵和噁霉灵的相关线性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9,在水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6.66%~97.52%和89.76%~103.21%。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可用于甲霜灵和噁霉灵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3-(3′-异氰酸酯基-4′-甲基苯胺基羰基)氧基-5-甲基-异恶唑借助于乙二胺与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接枝聚合物,在模拟的应用环境中经水解和/或微生物降解等过程可以以有效剂量持续释放出具有杀菌性的活性组分,其杀菌活性与3-羟基-5-甲基异恶唑(恶霉灵)基本一致,持效期至少40天,在同等条件下,恶霉灵在第40天已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6.
稻瘟灵防治稻叶瘟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我们于南滨农场进行不同剂量的稻瘟灵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系为不育系珍汕97A;试验结果:每次每亩100g 稻瘟灵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6.84%.  相似文献   

7.
采用加溴甲酚紫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采自于贵州省的63个稻瘟病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稻瘟灵作用一定时间后,在含有指示剂和稻瘟灵的培养基中稻瘟病菌饼周围呈现的颜色跟稻瘟灵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在4μg·mL-1以下呈现出紫色且颜色的深浅随着稻瘟灵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变淡,4μg·mL-1处呈现橙红色,此浓度下稻瘟灵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可达到80%左右.贵州省三地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EC50值为1.41~6.26μg·mL-1,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基线定为3.283 33μg·mL-1,大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株均表现为敏感或低抗水平,同时三地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水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植病灵防治早熟大白菜病毒、霜霉、软腐病效果好.特别是防治软腐病,防效可达71.91%.  相似文献   

9.
烯酰吗啉、甲霜灵-锰锌对辣椒疫霉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甲霜灵-锰锌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锰锌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EC50,EC95值分别为172.78,2208.51 mg/L;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EC50,EC95值分别为7.24,34.98 g/L.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比甲霜灵-锰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甲霜灵-锰锌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新型农药——30%稻瘟灵己唑醇乳油,通过喷雾不同用量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这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0%稻瘟灵己唑醇乳油一亩用量60~80毫升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比其它用量效果更佳,同时,其能增加水稻结实率,增产增收功效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3个抗、感水稻为样品,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5d的水稻CAT无活性,CAT同工酶电泳也未显示酶带,对照组CAT则显示活性;在NB培养基中生长的白叶枯病菌显示CAT活性;用水稻酶解液培养了3种病原菌,菌体显示CAT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抗病水稻使病原菌CAT活性降低,感病水稻使CA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6%抗坏血酸水剂茂丰对小麦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茂丰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2000倍液600Kg/ha,茎叶喷雾小麦可增产15-30%,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85%以上,是小麦增产防病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DFR-1、OsMlo-1分别是最近从水稻中克隆的玉米Hml和大麦中Mlo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这两个序列与两个已报道的水稻抗稻瘟病数量性状位点(QTLs)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它们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抗病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功能,在DFR-1、OsMlo-1假定的外显子上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研究在接种白叶枯病(Xanthomanas oryza pv oryzae)菌株PX099以及接种稻瘟病(Magnoparthe grisea)菌株V86013前后,水稻品种IRBB13和水稻品种明恢63中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接种白叶枯病菌株PX099的水稻品种IRBBl3中与DFR-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在接种稻瘟病菌株V86013的水稻品种明恢63中与DFR-1、OsMlo-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进一步表明DFR-1、OsMlo-1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水稻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白叶枯病是由革兰氏阴性黄单孢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水稻细菌病害.水稻Xa7基因是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通过对水稻抗病品种IRBB7(含Xa7)和感病对照IR24接种白叶枯菌PX086,发现:在叶片的病原菌侵染部位,IRBB7比IR24的活性氧(H2O2和O2-)积累更快且含量更高;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更高.推测活性氧的代谢调节可能在Xa7基因介导的抗病反应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野1A是由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 Presl.)中天然不育株与Y58S/内香B杂种后代优秀单株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由于该雄性不育细胞质来自小粒野生稻,称为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恢保关系鉴定结果表明,X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野败型(WA)、印尼水田谷型(ID)、K型和红莲型(H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WA型、ID型、K型和HL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中部分可以作为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保持系,部分可以作为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恢复系。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突破了WA型、ID型、K型和HL型等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恢保关系,扩大了保持系育种范围,可以用品质优良的栽培品种培育出高标准优质米不育系。由此可见,X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而且为培育高标准优质米不育系、进而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改良龟裂碱土为目标,研究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在盐碱地中施加脱硫废弃物能够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即增大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当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施用量为(2.5 t+0.5 t)/666.7 m2,泡水量定额为100 m...  相似文献   

18.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是动物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第一个酶,克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及研究其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将为科学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线索。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使用NoRhem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在取食抗性水稻品种B5后,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大米粉,其中的碳水化合物降解为分子量较小的还原糖,然后与碳酸铵反应,制备焦糖色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条件为:液固比等于4.5,盐酸用量为3.5%,反应温度为100℃左右,反应时间为3.5h水解产物中还原糖(以葡萄糖计)的量可以达到大米质量的82%焦糖化反应最佳条件为:碳酸铵用量占大米的10%,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100℃左右.制得的焦糖溶液可以分散到5%乙醇溶液、20%NaCl溶液、4%醋酸溶液、铂柠檬酸溶液、磷酸溶液和可口可乐饮料中.制得的焦糖溶液与1%单宁溶液作用会部分形成沉淀.  相似文献   

20.
Cold injury is an important limit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Therefore, screening for cold-tolerant genetic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cold-tolerant cultivars is crucial for higher yield potential and stable yield of rice.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reports on the genetic analysis and QTL mapping of the cold-tolerance at the booting stage. Toriyama et al.[1,2] and Futsuhara et al.[3,4] reported that 4 or more genes were involved in the cold-tolerance. Several QTLs at the booting s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