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于微波天线的三维面形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立体视觉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微波天线面形测量的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分析了该测量系统优于其他测量系统的主要优点,给出了测量原理,介绍了系统组成及其功能,通过对微波天线的面形测量,验证其可行性,对空间点位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表明:x,y方向的测量标准差优于0.1mm,z方向的测量标准差优于0.18mm,满足微波天线的面形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光栅莫尔条纹的辨向和细分电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栅式测量系统产生的莫尔条纹,对位移量的测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不便于相对位移的测量.通过对莫尔条纹光电测量的研究,实现了辨向及细分功能.将电子技术与光栅测量系统结合,对提高测量性能,降低成本,实现测量自动化,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弹性件、薄壁件等易变形件尺寸的测量,常规的测量方法存在测量时间长、人为主观误差较大、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本文以密封圈内、外径的测量为例,介绍用激光测量弹性件、薄壁件等易变形件尺寸的方法。根据夫朗和费单缝衍射测量原理,用数显容栅尺测量衍射条纹,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用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了对比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激光法测量具有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结果精确度高、非接触和自动化测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多路法激光跟踪干涉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测量一个运动物体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指出测量系统要进行自标定和测量,运动物体的“不同动点数”应大于9,简要分析了测量系统的组成,各自的工作原理,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与误差传递,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测量的可行性,得出测量速度为0.5m/s,测量不确定度为0.062mm。对于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提供了可靠的方向和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片机技术开发了一种微机自动测量系统,用于测量人造金刚石的结晶强度,设计出的测量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省时,省力等特点,并可对测量结果存储和显示,介绍了有关硬件和软件,设计量程50kg时,其测量偏差为0.54%,测量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测量的可靠性是评价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统计方法是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测量是前提、是基础;统计是方法、是手段;评价是目的、是结果.该文根据体育测量的特点与性质,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与原理,对体育测量结果做出正确的估价,阐明统计方法在体育测量可靠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体育测量方法的可靠性越大,测量次数越多,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工程施工前的定位测量工作出现误差,会对工程测量定位精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定位点的精度公式,能够在工程测量中解决定位测量的误差难题,使定位测量中的误差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工程测量中无人机的分类和工作流程,分析了工程测量中无人机测绘技术应用优势,探讨了工程测量中无人机测绘技术的有效应用,旨在充分发挥无人机测绘技术作用,改变传统的工程测量模式,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水平的提升,保障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全面获取各类测绘信息,从而为工程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推动工程测量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捷 《科技咨询导报》2014,(29):240-241
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随着测绘仪器设备及测绘技术的越来越现代化,已由三角测量、量距导线测量逐步过渡到三边测量,测距导线测量和GPS相对定位测量,计算工具也由过去的对数表、计算尺、手摇计算机逐步过渡到使用计算器、微型计算机。大大地节省了建网费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生产效率。该文以无定向导线测量在城市房产基础测量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该文首先探讨了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当前城市房产控制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无定向导线测量的思路和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行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红外散射法测量油品含水率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及测量装置,针对98%以上的超高含水率区给出重复性较好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经外散射法用于测量两相流体中分散相的浓度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等特点,既能测量油水混合液的微量含油率或含水率,又能测量河水的含砂量。  相似文献   

11.
汽车整车振动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汽车整车振动特性的研究进展,从振动的角度看,汽车振动系统可分为车自振动系统和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系统,在汽车车身振动特性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对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特性研究主要采用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等研究方法,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动力传动系振动分析模型,但限于分析条件,对汽车车身振动和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耦合的研究尚不十分完整,尤其在国内,这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汽车车身振动和动力传动系扭动振动特性的研究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汽车车身振动力和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的耦合对汽车整车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车辆-轨道-隧道-土层-建筑物系统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共建建筑物近振源区域以竖向振动为主,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约为水平向的1.6倍;共建建筑物结构约束变化位置振动易发生突变;开间尺寸对结构振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振动主频上;隧道基底的加固程度对共建结构1~5 Hz的低频振动影响较大;建筑结构的振级对列车速度的敏感性随外部约束的增强而减小,降低车速可有效地减小建筑物近振源区域振级.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车辆动力传动系振动的研究进展 从振动的角度看 ,车辆动力传动系可分为弯曲振动系统和扭转振动系统 目前主要采用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等研究方法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弯曲振动分析模型 在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面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限于分析条件 ,车辆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耦合的研究尚不十分完善 ,尤其在国内 ,这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在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的研究已相对成熟的基础上 ,动力传动系的弯曲、扭转振动耦合对其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将混凝土板埋置在振源下或需隔振位置下这两种布置方式的隔振效果,采取试验研究的方法,测试了有无隔振措施时地表的加速度值,并通过两者加速度比值来衡量隔振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土板的埋深变化对隔振效果有较大影响,振源下混凝土板埋深参数为0.038时隔振效果显著,增大至0.153后隔振效果明显下降;隔振位置下板的埋深参数从0.019增加至0.076后板上方区域加速度比值明显增大。增大板的宽度有益于隔振,振源下板宽度参数从0.23提高至0.46后隔振效果得到了改善;同样隔振位置下板宽度参数从0.11增加至0.34后板上方振动明显减弱。增加板厚有利于隔振,但小幅度增加板厚对提高隔振效果作用不显著。此外还发现在不改变板总厚度的情况下,换用双层板的隔振效果比使用单层板要差,且双层板层间距的增大会使隔振效果变差。试验中存在当振源高频振动时隔振区内加速度比值较大的现象。由于将板埋置在振源下效果更好,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振源下混凝土板隔振效果最优的尺寸及埋深。  相似文献   

15.
多重动力吸振器对高速列车地板振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高速动车组线路运行时出现的地板局部振动问题,通过线路试验发现地板在33 Hz附近存在局部振动放大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基于多自由度结构振动原理,建立包含多重动力吸振器(MDVAs)的地板振动控制模型,分析了多重动力吸振器控制地板振动的最优调谐参数,并对动力吸振器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安装位置会对控制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吸振器安装应尽量选择振型最大处安装,吸振器参数的控制效果不会随参数变化而无限增加。采用地板动力吸振方案可有效降低目标频率处的振动,地板时域最大峰值下降约66%,舒适度指标降低0.3。  相似文献   

16.
振动按激励类型分为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激振动和参数振动。目前固有频率测量的两种方法:敲击法和扫频法分别基于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原理。提出基于自激振动的原理测量圆柱壳的固有频率与模态的方法。此处的自激振动是基于电信号反馈激励,从而导致圆柱壳的自激振动;而非普遍被研究的摩擦导致的自激振动或线的风激振。将其命名为电反馈自激振动法,通过该方法对一个圆柱不锈钢钢管的模态与响应幅度-激励频率曲线的测量。与敲击法、扫频法和ANSYS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测量固有频率及模态的可行性;并得到自激振动时的振型分布及稳定激振的频率与传感器的位置有关的结论。该方法相比敲击法和扫频法具有测量设备简单、测量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船舶动力设备低频振动特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新颖,具有准零刚度特性的屈曲板型高静低动隔振器,并加工研制出原理样机。搭建试验平台,对隔振器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和振动传递率试验,对其准零刚度特性和隔振效果进行试验验证,对比分析高静低动隔振器和传统线性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屈曲板型高静低动隔振器具有准零刚度特性,能有效降低共振频率,具有良好的低频隔振性能和较大的隔振区间,且隔振效果优于线性隔振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感器对振动成型基层材料的塑性变形、振动加速度和压实力进行了采集.通过振动三参数对振动压实工艺输出能量的分析,定义了评价振动压实工艺压实能力的评价参数——激振强度;通过对基层材料振动压实塑性变形曲线的分析,定义了被压材料可压实性评价参数——可压实性系数;对典型道路材料的可压实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实效果的影响上,当激振强度大于3.5时,振动压实工艺才具有较强的压实能力;材料的振动压实塑性变形与振动时间呈对数关系,在振动压实50 s后,塑性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在材料可压实性方面,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最差,二灰结合料可压实性最好,基层材料的可压实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研究结果还表明,用振动压实工艺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和道路材料产生单位塑性变形所需的压实应力,来评价振动工艺的压实能力与被压材料可压实性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负刚度的高速动车组二维动力吸振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加速度的二维动力吸振器的理论模型,提出基于车体刚性振动的二维动力吸振器控制方法,设计同时吸收车体点头、浮沉振动的二维动力吸振器.针对二维动力吸振器安装所需低动刚度要求,利用碟形弹簧的负刚度特性,设计了用于安装二维动力吸振器的高静刚度低动刚度减振元件.建立高速动车组垂向动力学非线性模型,分析二维动力吸振器对车体振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动力吸振器可以有效抑制车体浮沉、点头振动,提高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获得振动图象并测量振动周期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振动形式,运用类似的方法,利用不同的自制电位传感器将振动的信息传送到计算机,即可在监示器上显示出振动的图象,并可测出振动的周期,从而实现对诸多物理量的间接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