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HBV DNA核衣壳和“细胞-细胞”感染对HBV感染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一类具有病毒DNA核衣壳和细胞-细胞感染的HBV感染模型,给出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并使用Routh-Hurwitz判据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基本再生数的阈值动力学性质.即如果基本再生数小于1,则无病毒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基本再生数大于1,则病毒感染平衡态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结合Matlab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理论结果,并揭示细胞-细胞感染将低估HBV感染过程中感染细胞和病毒载量的最终水平.  相似文献   

2.
时滞型Vidale-Wolfe广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从广告投入到影响产品销售量应有的时差,对经典的Vidale-Wolfe广告模型进行改进,构造出时滞型Vidale-Wolfe广告模型,并且用最优控制理论对时滞型Vidale-Wolfe广告模型进行讨论,不仅证明最优控制的解的存在性,并为广告决策提供出可供计算的参考公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抗体免疫反应的细胞内感染的时滞HIV感染模型,包括未感染细胞、潜伏感染细胞、感染细胞、游离HIV病毒和CTL免疫反应细胞。考虑4种时滞:潜伏感染时滞、细胞内时滞、感染细胞转化病毒时滞和CTL免疫反应时滞。定义2个阈值:感染基本再生数R0和CTL免疫再生数R1,得到了模型的3类平衡点:无感染平衡点、免疫灭活感染平衡点和免疫激活感染平衡点。通过分析特征方程、构造Lyapunov函数和LaSalle不变原理,建立了各平衡点局部以及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抑制操作系统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针对操作系统病毒的目标性强和感染时滞等特点,提出了操作系统病毒的时滞传播模型及抑制策略。在经典SIRS模型基础上,考虑操作系统切换和感染阶段时耗因素,引入新的节点状态和感染时滞,构建了操作系统病毒的时滞模型,并给出了系统的平衡点和基本再生数;运用Lyapunov直接法,证明了网络系统在无病毒平衡点处的全局稳定性;根据Hopf分岔理论,计算了网络存在有病毒平衡点时出现分叉的阈值,分析了有病毒平衡点处的Hopf分岔行为;针对感染时滞过高时的振荡现象,设计了相应病毒传播抑制策略,通过微调操作系统切换频率消除振荡现象,在感染节点数稳定后,参照基本再生数重新调整操作系统切换频率,从而彻底消除病毒。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网络能在无病毒平衡点处全局渐进稳定,此时网络可依赖自身免疫能力消除操作系统病毒;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且时滞大于对应阈值时,感染节点数存在周期性振荡,此时网络环境难以判定,通过微调操作系统切换频率可消除振荡;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且时滞小于对应阈值时,网络在有病毒平衡点处局部渐进稳定,此时网络安全态势明确,可根据基本再生数调整操作...  相似文献   

5.
一类关于HIV-1细胞到细胞传播的比率依赖时滞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类二维比率依赖模型,它描述了在组织培养皿未充分混合的情况下HIV 1的细胞到细胞的传播,并且假设感染是直接从感染细胞到健康细胞忽略了自由病毒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三类模型的稳定性:常微分方程模型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离散时滞微分方程模型的绝对稳定性及具有分布时滞的模型的Hopf分支.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是一类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2~4万,是由人和动物细胞在病毒、细菌、原虫、立克次体、植物血凝素以及多聚核苷酸诱导产生的。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增殖、抗细胞分裂、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功能,它能选择性地对细胞的有害因素发生作用,如对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起作用,而对正常细胞则影响不大。因此,干扰素早已临床用于治疗病毒和肿瘤方面的疾病,国内已用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疱疹病毒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和某些肿瘤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单纯疱疹病毒(HSVI)在感染与复制过程中影响宿主细胞RNA转录,蛋白表达,进而为病毒的潜伏和持续感染创造必要条件.采用基于2-DE分析,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heterogeneous nutlear ribonucleoprotein H2,hnRNPH2)在感染HSVI前后存在表达差异,构建pcDNA-hnRNPH2真核表达载体及hnRNPH2稳定转染的293T细胞系的方法,研究在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hnRNPH2)稳定过表达后对HSVI病毒复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滴度和生长曲线显示,hnRNPH2可以显著影响病毒复制周期.过表达hnRNPh2的细胞系与对照相比,其病毒滴度明显下降,hnRNPH2在HSVI病毒复制中起到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考虑感染时滞因素对零日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平台动态防御背景下零日病毒时滞传播模型及其稳定性。首先,分析了时滞因素对零日病毒传播的影响,引入平台动态防御模式,建立了零日病毒时滞传播SIZRO模型;其次,根据Lyapunov稳定性判据,给出了系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证明,分析了基本再生数R0及其对零日病毒传播的影响。最后,将SIZDR模型与SIZRO模型中感染节点数量进行比对,证明利用平台动态防御解决零日病毒传播问题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客观反映零日病毒时滞传播及免疫规律,平台动态防御可有效提升系统对零日病毒的防御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用中和生物法检测6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中和抗体(NA),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的含量,结果:6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中21例患者治疗后检出NA(32.81%),治疗前后的血清HBV DNA含量在NA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N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1例NA阳性者在治疗结束时1例(4.76%),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43例NA阴性者在治疗结束时16例(37.21%)患者血清中HBV DNA被清除,二者比较P<0.01,结论:NA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并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和饱和发生率的乙肝病毒(简称HBV)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到感染细胞的恢复率,分析确定了疾病是否流行的阈值R_0,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利用Routh-Hurwitz判据证明了当R_01时,对于任意时滞,无病平衡点都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此时疾病消亡.最后通过选取恰当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上述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类具有潜伏感染细胞的时滞病毒感染模型,定义了基本再生数,给出了每个平衡点存在的充分条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和利用LaSalle不变集原理,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小于或等于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慢性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但无病平衡点是不稳定的。结论表明,模型中的潜伏感染时滞、内时滞和病毒产生时滞并不影响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不能成功感染同属甜菜夜蛾(S. exigua,Se)昆虫,为深入研究SpltNPV在离体Se301细胞中的感染进程以及病毒感染失败的原因,对感染后Se301细胞进行DNA复制、病毒基因转录以及病毒蛋白表达等检测。结果显示被感染的Se301细胞中病毒完成了DNA的复制和病毒早、晚期基因转录,但检测不到极晚期基因多角体基因(polyhedrin)的表达,病毒的蛋白表达受阻从而影响了病毒完成复制周期。 研究发现病毒蛋白表达受阻是SpltNPV在Se301细胞中无法形成子代病毒,完成整个病毒复制的主要原因,这为深入研究其感染失败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类相域模型的边界最优控制问题.利用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该类相域模型的初边值问题存在唯一解(u,φ)∈W(Q)×H2,1(Q)以及解对边值的连续依赖性,证明了这类相域模型的边界最优控制问题的存在性定理,并给出了最优控制存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个具有抗病毒治疗作用的HBV模型.首先,基于抗药性、间歇治疗和病毒的空间扩散,建立了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下的具有标准发生率的扩散HBV模型.其次,通过线性化方法和构造Lyapunov泛函研究了治疗前无病平衡点和感染平衡点的稳定性.最后,对间断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5.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6.
阿德福韦抗乙肝病毒感染治疗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与安慰剂治疗180余位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国际联合研究的临床数据,以及Nowak等人提出的不带效应细胞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型,提出了一个由两个系统组成的数学模型, 模型对CHB患者的阿德福韦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患者血浆中病毒数目在停止免疫治疗后会迅速反弹. 该模型对长期的疗效做出预测:血清HBV DNA接近中位数的患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到5.6 a,以清除CHB患者体内的HBV. 本研究提示:将血清DNA小于500 copies·mL-1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过于粗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986例入院的精神病病人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03%、30.80%、3.58%、3.58%、11.50%。结论由于精神病病人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对感染HBV的精神病病人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而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三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分析了顺序、剂量和时间等因素对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联合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同时处理细胞具有很好的协同抗增殖作用;(2)一个因子继以另一因子的处理效果不及双因子同时处理,以先用β-肿瘤坏死因子处理,再用γ-干扰素处理的效果相对最差;(3)坑增殖效应与处理时间和作用剂量直接相关;(4)每次lh,隔日一次,每周三次的间歇性处理与24h连续处理同样有效本文结果为临床设计肿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类具有潜伏感染细胞的时滞HIV-1传染病模型,定义了基本再生数R_0,给出了无病平衡点P_0(x_0,0,0)和慢性感染平衡点P~*(x~*,ω~*,y~*,v~*)的存在条件.首先利用线性化方法,得到了无病平衡点和慢性感染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进一步通过构造相应的Lyapunov函数,并结合LaSalle不变集原理,证明了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P_0(x_0,0,0,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慢性感染平衡点P~*(x~*,ω~*,y~*,v~*)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但无病平衡点Po (x_0,0,0,0)是不稳定的.结果表明,模型中的潜伏感染时滞和感染时滞并不影响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时滞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2个不同时滞的HIV病毒的CD4+细胞模型及它平衡点的稳定性问题,并研究了Hopf分岔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