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河池石山苣苔Petrocodon hechiensis (Y.G.Wei,Yan LiuF.Wen) Y.G.WeiMich.M?ller、靖西石山苣苔Pet. jingxiensis (Yan Liu,H.S.GaoW.B.Xu) A.WeberMich.M?ller这2种石山苣苔属植物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基质上进行扦插繁育,并对3种基质组合的扦插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扦插基质的优劣,筛选高效的扦插繁育方法。结果表明,在喷施0.2%多菌灵并对插穗经100 mg/L IAA溶液浸泡1 h后,采用水苔作为扦插基质时,2种石山苣苔属植物扦插生根情况较好,生根率也最高(河池石山苣苔为59%,靖西石山苣苔为62%),但出芽阶段会由于营养不良导致部分插穗出现死亡的现象;而采用水苔+蛭石+珍珠岩+泥炭土(体积比0.5∶1∶1∶1)为基质时,插穗成苗率较高(河池石山苣苔为50%,靖西石山苣苔为60%)。可见,河池石山苣苔与靖西石山苣苔的叶插繁殖可以将水苔作为生根基质,待插穗出芽后,以水苔+蛭石+珍珠岩+泥炭土(体积比0.5∶1∶1∶1)作为移栽基质,可获得较好的成苗效果。  相似文献   

2.
宽叶吊石苣苔的胚胎学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和记录了较完整的宽叶吊石苣苔 ( Lysionotus pauciflorusvar.latifolius)胚胎学发育过程 ,其花药有四个小孢子囊 ,绒毡层属分泌型 ,花药壁的发育属双子叶型 ,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具四面体型的四分体 ,花粉二细胞型 ;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 ,四分体直列式 ,倒生胚珠 ,单珠被 ,薄珠心 ,蓼型胚囊 ;珠孔受精 ,细胞型胚乳 ,具细长的 2核单胞合点端吸器和 2个单核细胞珠孔端吸器 ;胚胎发育为柳叶菜型 .分析表明 ,苦苣苔科胚胎学特征与玄参科 ( Scrophulariaceae)、列当科 ( Orobanchaceae)和爵床科 ( Acanthaceae)较为相似 ,反映了系统学上的相近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牛耳朵和药用唇柱苣苔叶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叶横切解剖结构,均由表皮、叶肉细胞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药用唇柱苣苔上、下表皮具有较多的表皮毛,这与牛耳朵有明显的区别.叶上表皮均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不具气孔器;叶下表皮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至波状,气孔器为不等型.这些特征可为探讨两者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新发现于湖南的苦苣苔科一新变种——鬼溪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 var. guixiensis G. X. Chen, X. M. Xiang et L. T var. nov.),新变种与原变种纤细半蒴苣苔(Hemiboea gracilis Franch.)在形态上相近,但通过野外调查以及室内鉴定发现,新变种全株茎疏生柔毛,叶两面和叶柄密生硬毛,苞片、花序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密生柔毛,果尖端疏生柔毛,二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5.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又不断有新种、新记录种在贵州被发现.本文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种——泡叶直瓣苣苔,对其生境、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配有图片.其叶片上面泡状,花冠为黄色,花期5月至6月.该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罗平县.  相似文献   

6.
麻栗坡半蒴苣苔Hemiboea malipoensis Y.H. Tan是最近才得以被描述的、原产自中国云南麻栗坡县的苦苣苔科新种,最近在越南北部河江省(Ha Giang Province)的全坝区(Quan Ba District)也发现了该种。该新记录种的凭证标本保存在越南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所标本馆(HN)和俄罗斯科马罗夫植物研究所(LE)。本文亦同时提供了本种的详细形态描述、彩色图片、物候、生态学、保育现状等信息和目前越南已知的半蒴苣苔属植物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苦苣苔科长蒴苣苔属8种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形状为近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花粉沟相当长且相当窄,内陷,沟膜有颗粒突起。研究表明:长蒴苣苔属各种类花粉在形状和花粉沟等主要特征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表面纹饰上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14种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均具三拟孔沟,形状大多为近扁球形,少数为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大多为近三角形,少数为近圆形、圆形或三裂圆形,赤道面观大多为近圆形,少数为圆形或椭圆形。研究表明:唇柱苣苔属在系、组不同分类水平上,各种类的花粉在大小、花粉沟特征和表面纹饰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此结果与唇柱苣苔属下的组系分类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缪振鹏  丁莉 《广西科学》2019,26(1):146-151
长梗吊石苣苔Lysionotus longipedunculatus (W.T. Wang) W.T. Wang是我国吊石苣苔属中的一个比较罕见的物种,目前濒危等级被评估为极危CR Blac (ⅰ,ⅱ,ⅴ),而同属的吊石苣苔L. pauciflorus Maxim.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生境变化多样,濒危等级为无危LC。本研究通过筛选出16个微卫星位点对长梗吊石苣苔的两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比相近地区的吊石苣苔居群,比较研究导致长梗吊石苣苔濒危的原因。结果显示二者的遗传多样性都比较低,有较高自交现象,但吊石苣苔具有明显的走茎,可以有效地克隆繁殖,相较之下,长梗吊石苣苔较弱的克隆繁殖能力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文山吊石苣苔属植物引种驯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吊石苣苔属植物是苦苣苔科具有较大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属之一.通过实地调查与园地引种栽培等方法,获得了文山州吊石苣苔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初步的引种栽培技术.阐述了文山州吊石苣苔属的种质资源、利用价值、引种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以后的继续研究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石菖蒲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石菖蒲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苄醇-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1)、5-羟甲基糠醛(2)、二聚5-羟甲基糠醛(3)、石菖蒲醇-12-β-D-葡萄糖苷(4)、赤式-1',2'-二羟基细辛醚(5)、苏式-1',2'-二羟基细辛醚(6),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长柱金花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柱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var.longistyla)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吸附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重结晶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出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1)、stigmast-7-en-3-ol(2)、落新妇苷(3)、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eucryphin)(4)、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D-吡喃葡萄糖苷(6)、棕榈酸(7)、3β-acetoxy-6a,13β-dihydroxyolean-7-one(8)。【结论】除豆甾醇(stigmasterol)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品种植物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了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独一味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毛蕊花糖苷(4)、红景天苷(5)、咖啡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龙胆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2,4,5-三羟基肉桂酸(10)、2E-4-羟基己烯酸(11).其中化合物5,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蔷薇科木瓜属植物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三萜类化合物,2个为甾醇类化合物,2个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咖啡酸和咖啡酸正丁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全缘叶蓝刺头(Echinops integrifolius Kar.et Kir.)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全缘叶蓝刺头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豆甾醇(3)、7-羟基香豆素(4)、东莨菪素(5)、对羟基苯甲酸(6)和茵芋苷(7),其中化合物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和7是首次从蓝刺头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柱色谱、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网状软柳珊瑚(Suberogogorgia reticulat)中分离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cholest-5-en-3β-ol (1)、尼克酰胺(2)、咖啡碱(3)、腺嘌呤(4)、1,7,9-trimethyl-1H-purine-6,8(7H,9H)-dione (5)、尿嘧啶(6)、胸腺嘧啶(7)、对羟基苯甲酸(8).化合物1,2,4,5,8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评价黄根(Prismatomeris connate Y.Z.Ruan)品质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有效成分甲基异茜草素为指标,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3∶1∶0.2∶0.1)为展开剂,建立黄根的专属性薄层色谱,并评价10个不同产地黄根的品质。【结果】不同产地黄根药材与对照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比移值(Rf)为0.76。【结论】薄层色谱法能够有效对黄根进行鉴别,且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研究药用植物双肾藤(Bauhinia glaucasubsp.hupehana)茎枝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技术,从双肾藤茎枝中分离甾体类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双肾藤茎枝分离获得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R)-5α-豆甾烷-3,6-二酮(1)、(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24R)-5α-豆甾-4-en-3,6-二酮(3)、豆甾烷-4-烯-3-酮(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从双肾藤中分离获得的甾体类化合物包括甾醇、甾酮和甾体苷,其中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联用技术对一点红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一点红药材中分离出30多个组分,并鉴定了其中的27个成分。所有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20.
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为常见传统藏药,具有祛痰镇咳、平喘、心脑血管保护、抗炎、杀虫等作用,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药效物质基础的阐述是民族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传统藏药烈香杜鹃的主要化学成分,尤其是近5年发现的成分,共汇总化学成分上百种,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化学成分与其药理作用对应的关系,为藏药烈香杜鹃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