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器官脱落对植物有重要的影响。微管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及植物与环境互作等过程。本文首先建立了棉花叶柄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并利用棉花离体脱落系统进行研究,发现:棉花功能期叶片叶柄非离区厚壁组织细胞微管以斜向排列为主,而离区厚壁组织细胞微管排列方向较为复杂,部分细胞以斜向排列为主,部分细胞则是随机排列。在脱落发生早期,叶柄非离区厚壁组织细胞与离区厚壁组织细胞微管均发生变化,其中非离区厚壁组织细胞主要是排向的变化,变化规律是斜向→纵向→重新斜向;而离区厚壁组织细胞微管则发生可逆性解聚。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细胞微管变化与脱落发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显示细胞骨架的光镜和电镜方法观察表明,MGc80-3细胞质内微管很少,中间纤维数量稀少、构型改变,质膜内缘有较丰富的微丝层,具有恶性细胞典型的、不发达的细胞骨架特征.但经dBcAMP诱导后,细胞质内微管和中间纤维数量增多,分布排列有规则,质膜内缘微丝大量减少,细胞骨架组成、构型、数量与分布均产生与正常细胞大体相似的恢复性改变.这种变化是由于dBeAMP诱导胃癌细胞内cAMP水平的提高而实现的.细胞骨架正常构型和功能的恢复,对于逆转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细胞增殖的调控和细胞表面特性的改变均具有重要影响,是癌变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3.
活性氧在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原菌侵入植物后可诱导活性氧的爆发,并且在非寄主互作中比寄主互作中活性氧的积累更明显.活性氧的爆发已被认为是寄主防卫反应之一,在植物的抗病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活性氧的类型、性质以及活性氧的产生机制和清除系统酶活性;重点讨论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关系中活性氧的可能作用,以及植物-病原物亲和性互作与非亲和性互作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异.并对以上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及微管的不同聚合状态对Hela细胞微丝及波形纤维蛋白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Hela细胞微丝明显解聚,而波形纤维蛋白则密集分布在细胞核一侧。细胞经TFP处理2d后,可见微丝分布的恢复,而波形纤维蛋白分布则变得分散,并向质膜延伸。但对TFP处理2d后的细胞用低温(2~4℃)处理,使微管解聚,或以紫杉酚(taxol)处理24h,使微管高度聚集以破坏其微管网络系统时,微丝则随之发生明显的解聚现象,而波形纤维蛋白又恢复为密集分布于细胞核一侧的状态。若在低温处理前加taxol预处理1.5h,以稳定微管时,此时在细胞周边仍可见微丝存在,波形纤维蛋白仍保持其分散分布状态。结果表明经TFP处理的Hela细胞微丝及波形纤维蛋白分布的变化可能与微管分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植物根尖细胞分裂周期中微管捧列的变化.本文通过这一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微管周期.结果表明洋葱根尖细胞周期中有四种微管排列的方式,且这四种排列方式是一个循序渐进变化的过程,即周质微管、早前期带微管、纺锤体微管和成膜体微管.这四种微管的出现与细胞分裂周期密切相关,构成了典型的细胞微管周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葡萄糖饥饿对HeLa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影响,采用噻唑蓝法检测了细胞活力;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细胞微丝与微管的分布.结果表明:葡萄糖饥饿能够抑制HeLa细胞增殖,破坏细胞骨架,改变细胞形态;使细胞皱缩、染色质凝集,出现凋亡小体,微丝微管解聚,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且细胞凋亡程度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和处理时间依赖性.总之,葡萄糖饥饿能抑制HeLa细胞活性,改变细胞形态,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孔艳辉 《科技信息》2009,(35):41-41,11
本文综述了微丝和微管在花粉管中的分布及其在花粉管中的作用,包括微丝和微管在花粉管中及花粉管顶端的分布;微丝和微管在花粉管内胞质环流、细胞器运动以及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对这些方面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陆地棉纤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微管骨架在棉纤维细胞伸长阶段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伸长期纤维细胞内,微管骨架以垂直于细胞伸长轴方向垂直排列,微纤丝的结构和分布与微管骨架保持一致,细胞壁表面平滑.经过微管阻断剂秋水仙素处理的纤维细胞内,微纤丝的结构和分布受到损坏,细胞壁表面出现颗粒状突起,纤维细胞的伸长也受到明显抑制.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微管骨架在棉纤维细胞的伸长阶段具有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西瓜抗、感枯萎病品种幼苗侵染的解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幼苗根毛区是枯萎病菌最易侵染的部位。病菌由根表皮入侵后,菌丝向皮层、维管束横向扩展的同时,也沿着根的纵轴方向在各种组织中扩展,且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更快。下胚轴菌丝侵染的途经是根的纵向传导和表皮入侵。下胚轴表面的凹陷较根、茎部多,内部结构也不相同。凹陷处表皮细胞体积大,排列疏松,细胞间有空隙,菌丝在此常大量聚积并入侵。西瓜抗、感病品种接种后,根表菌量和病菌侵染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抗病品种根表菌量少,病菌侵入慢。感病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的研究近年愈受重视.笔者对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的形成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综述.病原真菌通常会产生侵染垫、附着胞和吸器等侵染结构来完成侵染寄主的过程.附着胞及其相伴形成的黑色素对病原真菌的侵染能力至关重要,其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并受寄主表面结构、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吸器不仅是病原真菌吸收寄主营养的器官,也是寄主和病原真菌进行信息交换的区域.吸器外膜源于寄主质膜,但其结构和功能不同于寄主质膜,病原真菌与寄主的互作直接导致吸器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结构及其侵染机理,对植物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