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禹州市为河南省重要的古陶瓷产地之一,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故乡。作历经十年的考察,在禹州市苌庄乡发现唐代古瓷窑址15座,是河南全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瓷窑群。最可喜的发现是每座瓷窑都兼烧唐花釉瓷,这不仅说明禹州是唐代花釉瓷的发祥地,而且也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窑群实例。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第四纪孢粉植物群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子河北省束鹿凹陷下第三系的微古植物群及其沉积环境。文中介绍了微古植物群的特征及其对采样地质剖面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意见,并讨论了该凹陷沉积时期的古地理、古植被及古气候的变化情况如下:(一)该凹陷为非典型的淡水湖。湖水的含盐度为半咸水至微咸水。湖内水体的范围随气温的变化也有所不同。(二)该地区的古植被是以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而耐干旱的麻黄类又极丰富为特色。当时的气候是北亚热带型,且偏干燥,比现在当地的气温约高3—4℃。  相似文献   

4.
上图为湖北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残体、炉渣(炉缸截面呈长方形:67.5厘米×2.7厘米),及炼铜竖炉复原示意图(图2)。该遗址出土春秋时期的炼炉8座,宋代地炉17座(见封三图3),圆形铜锭十余个(见封三图4),还有炼铜渣约四十余万吨。炼渣含铜只有0.7%,说明冶炼水平是不低的。  相似文献   

5.
湖北大冶有色公司铜绿山矿自1965年以来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和冶炼的遗迹和遗物。近几年来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理出不同时代、不同结构的竖井、斜井、盲井数百座,大小平巷近百条(见上图及封三图三、图四),炼铜炉25座,生产工具(见封三图五)和生活用具上千件,最深的井巷达五十余米。根据坑木等碳14测定和文物年代鉴定,古矿冶遗址始于春秋(公元前八一五世纪)或者更早,延续到宋代以后。 古矿遗址表明古代矿工已经初步解决了目力找矿,竖井、平巷的掘进和支护,采矿、运输、提升以及井下排水、通风、照明等一系列地下开采的技术问题。这是我国古代发达的矿冶技术的见证,也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平庄盆地中新世早期植物群与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平庄盆地晚第三纪植物群以被子植物占优势,计有16属22种,其次为裸子植物,6属7种,没有发现蕨类植物。其中裸子植物以杉科为主,被子植物以壳斗科、杨柳科、桦木科和榆科为主,连香树科、木兰科也有一定属种。该植物群总体面貌与吉林敦化秋梨沟植物群、山东山旺植物群和铁匠沟老梁底组的植物组合基本相似,时代为中新世早期。分析植物群组成特征及沉积特征,平庄植物群反映的是温暖湿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曲阳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发现古植物化石29属62种,包括真蕨纲和种子蕨纲、楔叶纲、石松纲、瓢叶纲、苏铁纲、种子化石、科达纲、银杏纲.此古植物群华夏植物群的特点明显,纵向上可划分成5个古植物组合;演化具有阶段性,组合的变化与古地理6个演化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石炭纪植物群的演替概况和古植物地理区系的分化,作者主张我国石炭纪地层分为下石炭统和上石炭统。根据植物化石的层位分布和各类植物的盛衰变化,我国石炭纪植物群可概括为五个植物化石组合带,由下而上为:1.Lepidodendropsis himeri-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 组合带,2.Cardiopteridum spetsbergense-Triphyllopte-irs collombiana 组合带,3.Eleutherphyllum mirabile-Mesocalamites cisti-formis 组合带,4.Conchophyllum richthofenii-Neuropteris kaipingiana组合带,5.Neuropteris ovata-Lepidodendron posthumii 组合带。这五个植物化石组合带大致与西欧的杜内阶(或杜内阶晚期至维先阶早期)、维先阶、纳缪尔阶、维斯发阶和斯特凡阶分别相当.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3,(12):45-45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内,它是北京地区继周口店之后远古人类遗存的又一重大发现。在最现代化、最繁华的中心商业街发现如此久远的人类活动痕迹,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为了妥善保存这一弥足珍贵的古人类遗址,东城区人民政府与李嘉诚先生共同投资在原址兴建了这座专题博物馆。作为独具特色的遗址博物馆,3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演绎着2.5万年前的古人类生存画卷,真实记录了北京地区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看点一:原土层遗址块。作为整个博物馆最核心的内容,陈列原址发掘出土的石器、骨器、用火痕迹,运用照片、壁画、…  相似文献   

10.
蒋家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400多件,主要有石镞、网坠、石锛和石刀等,石器中含石玉.C14测定年龄最早为5070±150a.B.属新石器晚期遗址.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将家山文化遗址有居民生活区,部族首领生活和指挥区,燎望台等功能区.初步研究,该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晚期生活在太平盆地中的一个部落,其文明发展有3个活动期,期间有四个文化间断期,其文化变化的原因与古气候等古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青铜时代是指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安徽大量古矿冶遗址的发现,显示了古代其作为长江中下游主要矿区以及冶炼和铸造青铜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13.
正风中,古城大殿中央的罗马柱顶端筑巢,白鹳仰天长鸣,翩翩起舞,诗意盎然;与沉睡古城作伴的还有生机勃勃的野花,和草丛中婉转歌唱的凤头百灵,想必这里的土壤一定十分肥沃,一同飘荡在空气中的,还有旅人对古罗马帝国的缕缕幽思。沃吕比利斯(Volubilis)古城是摩洛哥保存最好的罗马时代古迹,也是我到过的第六座意大利本土之外的古罗马遗址,前五个分别是黎巴嫩的巴勒贝克(Baalbek)、约旦的杰拉什(Jerash)、克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28日,北京的“金街”——王府井东方广场,一座新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开幕了,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因为在1996年底,北京的报纸和新闻媒体就曾经报道过,在王府井东方广场施工工地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物。时隔5年,东方广场建筑群拔地而起,王府井大街热闹非凡,在这样的寸土寸金之地出现一座与古人类有关的博物馆,当然会引起人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夏,因参加北京中学生夏令营活动,我有机会考察了红螺山的植物。红螺山距北京的怀柔县城不过5公里,山高800多米。山脚下有一古庙,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名叫红螺寺。作为旅游风景点,庙已修整一新,游人很多。初识红螺山植物夏令营活动中有半天是带学生们爬红螺山识植物,计划只到半山的长亭子处。我们从一  相似文献   

16.
上海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常绿栎-禾本科-香蒲属-松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环纹藻-常绿栎-槐叶萍-水龙骨科-香蒲属-禾本科为主孢粉带;3带是以松属-柳属-常绿栎-藜科-蕨属-水龙骨科-环纹藻为主孢粉带.恢复了当时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并对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讨,为上海地区文化发展及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99,(4)
铜录山位于湖北省大冶市,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铜矿遗址。铜录山名称虽然为“山”,其实它早已被挖平、挖成谷地,因为从西周到战国、到汉代、到宋代,直到现代,这里一直是一个大型的铜矿场和冶铜基地。据专家估计,两千多年来这里炼出的铜,至少有10万吨。难怪现已发现的古代炼铜剩余的废渣,堆积的厚度就有3米,重量至少有40万吨。说起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实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虽然这里自古就是有名的大铜矿,当地人传说宋代名将岳飞曾在这里造过兵器,可是从来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与考证。60年代矿山使用电铲采矿石,从地下挖出不少坑木和小型铜制兵器,但没有人把这当回事。老乡把坑  相似文献   

18.
南陵县大工山及其周围古铜矿采冶遗址的陆续发现和研究,证实我国在西周时就开始了铜矿采冶活动,延续时间长达1千多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保存较好。这不仅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环境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本文着重对此进行阐述,并对如何做好合理开发和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古坑木保存状况及环境条件进行了检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遗址的封闭缺氧环境遭到破坏、有害微生物的侵蚀是遗址部分古坑木朽坏的主要原因,且主要危险在浅层。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地区晚二迭世陆相地层及其古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新地质资料,对甘肃北山地区的晚二迭世陆相地层作了初步总结。按沉积物性质,将北山地区的上二迭统分为南、北两个相带:北带为正常沉积岩,沿用红岩井群。南带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新命名为方山口群。文中简略地分析讨论了北山地区晚二迭世古植物群特征,指出它是以安加拉区植物群为主体,并混杂有少量华夏区植物分子。根据化石组合内容及地层层序,论证了它属晚二迭世的理由,并与国内相当地层作了概略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