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地层和海侵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李从先 《科学通报》1986,31(21):1650-1650
一、主要的争论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海侵的范围,6000—7000年前有无高于现今的海平面,这是本区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这种分歧是由于对晚第四纪地层划分的意见不一致所造成的。虽然近年来在长江三角洲南翼及太湖地区作了广泛的调查,打了大量钻孔,有数十个钻孔作了较多的样品分析鉴定。然而,由于问题复杂和缺乏系统的测年资料,以上争论延续至今。关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地层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意见,并分别得出三种不同的海侵范围和海平面变动结果。第一种意见主张,长江三角洲南翼东部沿海地带第一陆相(暗绿色硬质亚粘土)层的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农耕遗迹剖面硅藻、植物硅酸体和种子分析显示中国东部全新世最高海平面出现在距今7000年以前.全新世中期海退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大面积的湿地平原,诞生以稻作生产为特征的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全新世中期海平面仍然有过多次波动,其中在6.4~6.3和4.6~2.1kaBP的两次海水入侵是全新世海退期以后的较大2次海面波动,另外在6.3~4.6kaBP湿地草原植被时段,也曾经发生过若干次规模很小、时间短暂的海水向陆地推进的过程.尽管海退期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可能不及高海平面时期,但同样对先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田螺山遗址农耕遗迹剖面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中期以后强度较大的海平面波动时,海水向陆地推进,淹没大片农田;强度较弱的海平面波动时,海水倒灌,土壤盐分升高,水稻产量下降.海平面上升对稻作生产的影响引起了先民食物结构中稻米比重下降,采集和狩猎比重增加.全新世中期以前的高海平面环境意味着东部沿海平原地区稻作源头可能在山区、丘陵的一些小盆地.  相似文献   

3.
张子斌 《科学通报》1984,29(3):167-167
1978年春,地处北京王府井的中央美术学院将挖地道时发现的鲸鱼脊椎骨通知有关单位后,不少研究人员前往现场观察。有的同志把鲸鱼骨骼做为地层“化石”和全新世海侵联系在一起,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认为鲸鱼骨骼“不是近期人类从外地带来的,而可能是被海水冲来的”。文章指出:在“7500年前,气候一度转暖,海面上升,从而出现了全新世海侵。当海水把鲸鱼骨骼带到北京平原时,就会沉积在泥沙里保存下来成为化石”。另一篇,以鲸鱼脊椎骨  相似文献   

4.
腾格里沙漠南缘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南缘红水河剖面的地层分析和年代序列建立,依据分辨率40 ̄50a的TOC、TIC、元素和稳定同位素(δ^18O)分析及孢粉分析,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过程区全新世8000 ̄3000aBP期间的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7980 ̄6870aBP气候变化特点为具振汇性的升温期,且尤以7410 ̄6870aBP最为明显;6870 ̄4620aBP为高温期,并可分为6620 ̄5770aBP温暖而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西北部以儋州湾为界,可划分为地质背景截然不同的南北两区,其中北部属玄武岩台地,南部属冲积平原.儋州沿岸是环岛珊瑚礁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原生礁块在低潮时大部分出露于海面,且出露高度在不同岸段有较大差异.在南部排浦沿岸,原生死亡滨珊瑚直径1~3m,低潮时出露高度0.2~0.5m,礁体保存较完  相似文献   

6.
洪汉净 《科学通报》1992,37(3):245-245
在大陆架地区,海平面变化,历史上通常是以海岸线高程(Sea-shoreline level)变化记录为基础重建的。古海岸线高程变化,除了受全球气候性海面升降的控制外,还与当地的地壳形变有关。这里以南黄海及其邻区为例,探讨冰后期海侵过程重力均衡产生的地壳形变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陇西黄土高原秦安地区全新世植被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曾报道黄土高原西部甘肃秦安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湿润, 湿地广泛分布, 发现以松属为主的针叶树花粉可高达80%以上, 推断当地发育森林植被. 依据前人报道的全新世湿地-冲积黄土剖面并补充了典型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 开展了分子标志化合物组分的研究, 发现所有样品正构烷烃的高碳数部分均具有显著的奇偶优势, 并且以表征草本植物的正构烷烃C31为主峰, 且C27, C29, C31这三个有机分子中C27的含量最低(C272931), 与研究区草原植被现代表土结果一致, 而与以C29为主峰的森林草原现代表土结果有别, 也不同于当地现代松科植物以C29为主峰的正构烷烃分布模式, 表明研究区全新世以草原植被为主, 并非前人报道的森林植被. 研究说明, 若将孢粉和分子标志化合物指标有机结合, 可以弥补因孢粉传播等带来的古植被重建方面的问题, 更好地解释植被变化.  相似文献   

8.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靳鹤龄  苏志珠  孙良英  孙忠  张洪  靳立亚 《科学通报》2004,49(15):1532-1536
浑善达克沙地地质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全新世夏季风存在多次盛衰变化, 有6次强盛期和7次衰弱期, 受季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气候湿润度及地表植被发生相似的周期性变化. 其中夏季风强盛、冬季风衰弱、湿度相对较大和地表植被盖度增大的时期与全球变化的温暖事件对应; 夏季风衰弱、冬季风增强、湿度相对减小和地表植被盖度减小的时期与中低纬度地区干旱事件和北大西洋寒冷事件对应. 而夏季风强度变化存在1456和494年的变化周期, 其变化韵律与全新世全球性寒暖变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小冰期(约公元1400~1850年)的气候变化已经得到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但是,在中世纪暖期(约公元800~1400年)温度是否比近50年温度高这个问题上,仍存在很多争论.有气候模型表明,包括青藏高原北部在内的中亚地区在中世纪暖期的温度仍然低于现代温度.然而,这一区域包含中世纪暖期的高分辨温度记录非常有限,通过气候建模得出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法(U k'37)构建了中国东海北部涡漩泥质区距今3600年以来海水表层温度(SST)高分辨率变化曲线, 结合对季风波动敏感的粒度组分变化曲线, 探讨了东海北部古海洋环境变化. 距今3600年来的环境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Ⅰ期降温阶段, 距今850年以来, 冬季风较强, 存在“小冰期”, 温度最大降幅2℃; Ⅱ期波动升温阶段, 距今1900~850年, 平均升温幅度0.8℃, 存在隋唐温暖期, 响应的时间在距今850~1350年间, 距今1400年的降温事件比较明显; Ⅲ期降温阶段, 距今2550~1900年, 处于南极冰芯记录曲线上一个缓慢降温到快速升温的完整周期, 降温幅度达0.9℃; Ⅳ期相对平稳略有升温阶段, 距今3200~2550年, 处于南极冰芯记录气温波动升温期, 升温幅度仅有0.3℃; Ⅴ期相对平稳略有降温阶段, 距今3600~3200年, 对应南极冰芯记录的波动降温阶段. 5个周期性阶段与南极冰芯记录的气候周期比较吻合, 全球降温一般比较缓慢, 陆架海SST基本上能够同步调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增温及热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不可避免。大量研究表明,到2025、2050和2100年时,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量分别为4.75~42cm、22.95~87cm和60—266cm。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对社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海岸地区被动淹没、海岸侵蚀、生态及生境变迁、海洋及大陆资源枯竭.、温湿地丧失、风暴潮及洪涝灾害、盐水侵入、环境污染、港口功能减弱、海岸抗灾能力降低、趋势性水位抬升等。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人类居住的地球的第二次突变.  相似文献   

13.
14.
李平日 《科学通报》1994,39(22):2081-2081
1 区域概况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华南海岸,为大陆板块上的边缘海海岸,陆架宽阔,地处低纬,属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河流入海口众多,在岸线塑造中河流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位于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加州南部海岸,处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接触带上,陆架狭窄,地处中纬,属地中海型气候区,夏季干热,冬季温湿,雨量不多,河流稀少.河流对岸线的塑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西藏纳木错全新世沉积物的环境磁学参数变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高分辨环境记录对于理解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至关重要.湖泊沉积物的磁学参数能够记录沉积环境和古气候信息.纳木错是西南季风过渡区大湖的典型代表,前人在该湖开展了大量地球化学、微体化石、沉积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极大地推动了该区古气候环境的重建工作.但迄今为止,还缺乏对纳木错湖泊沉积物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因此,本文选取纳木错湖芯NC08/01孔全新世以来(11.3calkaBP)的湖泊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研究,结合地球化学指标,在明确的气候背景下探讨该湖沉积物磁性参数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纳木错全新世沉积物的磁性参数受到陆源磁性矿物输入、还原溶解作用和磁细菌活动的共同影响.根据各磁学参数系统的变化趋势,可将该研究段样品分为3段:第Ⅰ段(236~199cm,11.3~7.8calkaBP)主要载磁矿物为粗颗粒磁铁矿,粒度均一,含量较高,并与Ti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指示该段磁性矿物受后期溶解作用影响较小,其含量主要反映物源输入信息;第Ⅱ段(198~102cm,7.8~2.1calkaBP),磁性矿物颗粒变细,含量明显降低.在该段,湖面下降,水动力减小,进而输入的磁性矿物粒径也减小,容易受到后期溶解作用的影响;第Ⅲ段(101~0cm,2.1~0calkaBP),磁性矿物以生物成因单畴磁铁矿和陆源碎屑成因磁铁矿为主,磁性颗粒含量的变化与Ti含量不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弱还原环境中,湖泊沉积物磁性矿物的保存状态及磁学性质与其初始粒径密切相关.通过对磁性矿物信息的系统研究(包括粒径和含量变化等)并结合陆源输入指标(如Ti含量),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湖泊环境氧化还原程度的变化.以上结果为正确解译该湖沉积物的环境磁学指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全新世江汉平原地区长江南移年代的沉积学依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育新  王苏民  吴瑞金 《科学通报》1997,42(18):1972-1974
江汉平原是长江和汉水的冲积湖积平原,是古云梦泽所在地.全新世以来长江和汉水河道在此多次迁移,由于由西北向东南新构造掀斜运动和科氏力的作用总体南移,荆江河曲现代仍在继续发展.对于长江河道的迁移,历来的研究均以古地貌和史籍记载为主要依据,这就受到一定的局限.本文对江汉平原第四纪沉积中心沔城钻孔(M1孔)岩芯进行粘土矿物、稀土元素、陆源性常量元素、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等多环境指标分析,研究沉积物物源的明显改变来推论河道的迁移,由~(14)C测年得出长江南移的年代,并探讨了南迁前后的环境剧变与古云梦泽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七星洞的石笋进行了TIMS铀系测年和氧同位素组分分析,建立了最近7.7ka石笋δ^18O值的变化序列。重建了贵州地区7.7kaBP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7.7-5.8kaBP,适宜期内的夏季风强盛期;5.8-3.8kaBP,夏季风的稳定减弱期;3.8-0.15kaBP,减弱的夏季风及 气候大幅波动期。并指出7.7kaBP以来石笋δ^18O值增加趋势既反映了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减少引起的夏季风减弱,也反映了西南季风降雨对该地区的贡献相对减少,这与模拟结果所表明的西南季风强度变化相一致;δ^18O值大幅度的波动变化则可能表明与降雨量变化相联系的不同季风降水云团对该地区降雨贡献的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天山北坡晚全新世云杉林线变化和古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芸  孔昭宸  阎顺  杨振京  倪健 《科学通报》2006,51(12):1450-1458
林线位置的变化, 是地质历史时期和现代诸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可用来指示全新世气候的波动. 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作为新疆天山北坡山地针叶林的建群种, 其分布范围和种群大小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 本文选取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桦树窝子村典型自然剖面和邻近的小西沟考古遗址剖面进行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和对比, 结合地层14C 年代分析和文化层炭屑扫描电镜显微结构鉴定, 表明两个剖面在2000~1300 aBP同一时段的地层中均出现云杉花粉百分含量的峰值, 云杉花粉分别达到20%和35%以上, 并与小西沟文化层中雪岭云杉炭屑的年代相吻合, 揭示出在2000~1300 aBP时段, 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的林线相对现今下移约330 m左右.  相似文献   

20.
低频海平面变化及其与太平洋气候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平面变化不仅表现为明显的长期性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而且还可能具有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本文联合卫星测高和验潮站观测数据各自具备的优势,重构了1948~2007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基于该序列,计算得到20世纪后半期海平面上升加速度约为0.010±0.009mm/a2,并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存在包括年代际在内的多尺度低频振荡,而1993~2003年期间的海平面变化正处在低频振荡的加快上升期.然后利用移去长期性趋势后重构的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海平面变化低频信号与南方涛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之间表现了较强的相关性,但在部分时间段内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频发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短期反相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