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2121气象声讯语音系统是气象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最新、最及时气象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陇南市气象局通过对"12121"系统进行升级,利用Visual Basic重新设计开发了"12121"信箱语音切换客户端软件,与服务器端投入使用的TTS文本语音转化软件配合,实现了气象信息的自动提取和"12121"信箱语音的自动更新。减轻了语音信箱切换工作量,提升了"12121"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12121"拨打量,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开展“12121”外呼业务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殿荣  朱斌 《科技信息》2009,(21):I0393-I0393
开展“12121”外呼业务,将弥补现有各种气象信息发布方式的不足,增强气象信息传播的能力。特别是在紧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方面,达到更加及时、高效、广泛的告知用户。  相似文献   

3.
气象部门自从引入“12121”自动答讯系统之后,在预报服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12121”系统包含丰富的气象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对它进行更新变成我们“12121”雏护工作的重点,本文简单介绍如何利用“12121”系统自带的功能,通过一段小程序对其进行快速批量转换,该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2121"气象声讯服务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分析了山东省泰安市“12121”业务发展状况,指出了泰安市“12121”气象声讯服务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庆市北碚地区2009-2011年的12121气象信息电话拨打次数与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应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重点分析社会公众对雷电天气的关注度.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雷电天气的关注度随关注度风险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雷电天气关注度随着季节变化各异,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基于闪电定位数据计算的关注度理论值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将社会公众对雷电天气事件的关注度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风险水平、中风险水平、高风险水平,为雷电灾害防御管理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电话计费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一种话机外接硬件控制系统,用来防止长途受限用户非法拨打长途电话,并对授权用户显示和记录被叫号码及通话时间长。该文还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框图、电路原理、设计原则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余佳 《科技成果纵横》2012,(4):59+62-59,62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使用的交换机是通广-北电生产的OPTION81程控交换机,其交换机计费系统曾出现用户拨打IP电话后,在计费系统的原始话单(CDR)记录上显示其通话时长长达数十个小时,话费有时高达数千元,但用户反映没有拨打这么长时间,在IP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上显示的通话时长与用户反映的基本相符,从而说明问题出在IP路由上。  相似文献   

8.
秦丽敏  陈玲玲 《科技信息》2011,(35):227-227,19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AT89C51和DTMF解码芯片MT8870组成的家电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接收电话线上的DTMF信号对电器开关进行控制,用户可通过拨打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实现对家电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9.
赵珂 《科技信息》2008,(6):45-47
IMS(IP多媒体子系统)用户不再使用传统的E.164格式的电话号码,而是使用SIPURI。可是因为受到电话终端设备本身的限制,一些电话用户无法直接拨打由字符组成的SIPURI。因此,在现有的解决方案中,用户还是需要继续使用E.164格式的电话号码,然后由网络将其号码翻译成SIPURI,再在网络中进行路由。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直接拨打SIPURI,而不需要从E.164号码再进行转换。主叫用户可以通过email、即时消息或者手机短消息的方式输入被叫方的SIPURI地址,然后将其发送到IMS网络中。IMS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收到这个消息后,将被叫方的SIPURI地址取出。然后应用服务器可以先回叫主叫用户,待主叫用户接听电话后,应用服务器即可通过被叫方的SIPURI连接到被叫方.实现主叫方到被叫方的通话过程。  相似文献   

10.
姚志礼 《甘肃科技》2014,30(18):20-23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移动智能网中越来越多的预付费OCS用户需要加入后付费VPN集团,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短号互相拨打的便利,也可以享受优惠的集团内通话资费优惠.主要讨论预付费OCS用户通过嵌套在后付费VPN平台,提供预付费OCS用户和后付费VPN用户融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李秀成的“保民为乐”与洪仁玕的“革故鼎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世两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即李秀成的“保民为乐”思想和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保民为乐”提倡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和人格,是一种人道精神、人本精神;“革故鼎新”建立在对近代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仿效“西法”,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精神。李秀成和洪仁开是同时代的人物,但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李秀成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改朝换代”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它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将中国推向富强。洪仁开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提出了《资政新篇》;从太平天国本身说,《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整体来观察,其所规划的各种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大多数得到实践。但《资政新篇》过分强调“法制”,丢掉了“伦理道德”。李秀戍的“保民为乐”思想弥补了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两者都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3.
《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就业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其中,对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分别从“总一分”两个角度进行了规定。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又有一定特殊性,为了加强对该项权利的保护,必须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法》中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研究的历程,提出学者争议的焦点是中西文化力量强弱对比和基督教神学与中国文化能否相融两大问题,并分析围绕两大问题形成的不同意见,进而探讨其各自的理论前设,即“冲击一回应”理论与文化互动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应注意经由“他者”认识“自我”,努力达到存异基础上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道”始终是在中日两国的哲学史上本土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无论是中国的“道教”还是日本的“神道教”.都对文化文学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中日古典戏剧中对“道”的体现却不尽相同:中国以“道化度脱”为主题的神仙道化剧成为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其戏剧中潜藏着的“真实物哀”的美学意境。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是中日戏剧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CCTV品牌栏目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其产生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其评选视角体现了对于当下中国社会最缺失因而弥足珍贵的感动这一品质的唤醒,其意义在于一个民族对于其社会脊梁所表达的崇高敬意与重构个体精神家因的可贵探索,在于对沉浸于大众消费文化所渗透的虚幻欲望叙事背景下的个体精神立足点的积极扭转。它标志着一种精神仪式的日益形成,一种社会共识的广泛回归,一种文化传播的可喜实践。  相似文献   

17.
“始基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基本体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事物都有某种共同的“始基”。东西方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恩培多克勒,中国的“五行”说,印度的“五大”,都把水、火、气、土、风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始基”,说明人类最早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人类的神话中解脱出来,用物质性的存在解释世界,标志着哲学的诞生;它把客观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变化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朴素统一。“始基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时代造成的,对此不应苛求。  相似文献   

18.
奏记以公府为对象,作为上行文的郑重性略次于奏笺。《文选》“奏记”类唯选阮籍《诣蒋公》一篇,为辞太尉蒋济之征辟而作。李善注引《晋书》以“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论其辞征之由,几成定论。其时司马氏与曹氏集团的斗争尚未表面化,阮籍辞征和对司马集团的政治态度无关,纯属个人服膺老庄处世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统一战线,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三大法宝。新的“三大法宝”是对中国革命时期“三大法宝”的继承和超越,是时代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运用新的“三大法宝”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