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四川部分地区肉牛呼吸道病例中支原体的带菌情况及种类,从四川部分地区6个牛场的54头有呼吸道症状的肉牛鼻腔采取的棉拭子,经支原体属特异性PCR方法检测,并对特异性PCR产物克隆测序后比对分析鉴定支原体的种类;用牛支原体、牛眼支原体、殊异支原体和牛鼻支原体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对这54份样本进行了检测,调查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从54份肉牛鼻腔棉拭子样本中检出23份支原体阳性样本;鉴牛支原体(12/54)、牛眼支原体(6/54)、殊异支原体(3/54)和牛鼻支原体(2/54)共4种支原体.4种支原体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牛支原体的感染率为57.3%,殊异支原体的感染率为29.63%,牛眼支原体检出率为20.37%,牛鼻支原体的检出率为16.67%.在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中,检出率相对较高的是以牛支原体+殊异支原体模式的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6.67%;三种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有出现,而四种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没有被检出.结果表明,四川省肉牛呼吸道疾病样本中支原体感染较为普遍,且种类较多,其中牛支原体检出率最高,首次在国内牛中检出牛眼支原体,研究结果丰富了国内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供马来西亚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我国从马来西亚进行食蟹猴引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野外捕捉的1 916只食蟹猴后股静脉采血,低温静置,高速离心、分离血清,用玻片免疫酶法(EIA)和ELISA诊断试剂盒法两种方法对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总的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68.5%,其中年龄<2岁、2~4岁、4~6岁的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0%、63.8%和76.4%.结论 马来西亚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较大;B病毒相关抗体的阳性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B病毒的感染不受性别的影响.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应选用年龄较小者.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灰树花 (Grifolafrondosa)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分离得到子实体多糖F -D和菌丝体多糖M -D ,得率分别是 0 .5 9%、0 .31% ;F -D的糖、蛋白质含量为 6 4 .8%、15 .6 % ,M -D糖、蛋白质含量是 6 5 .9%、7.37% ;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 ,F -D由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组成 ,各单糖的摩尔比为 0 .9:0 .5 :1.3:5 .0 :2 .9:10 0 .0 ;M -D由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组成 ,各单糖的摩尔比为 5 .9:8.5 :3.2 :2 3.2 :6 .5 :11.7:10 0 .0 ;红外光谱图显示F -D和M -D约在 890cm- 1处有吸收 ,1H -NMR谱显示两者在 5mg/L以上均无吸收 ,13C -NMR谱显示两者在 10 5× 10 - 6 、86× 10 - 6 、和 71× 10 - 6 处均有吸收 ,提示F -D和M -D多糖中均存在 β(1→ 3)和 (1→ 6 )糖苷键。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M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病原,与猪瘟病毒(CSFV)、羊边界病病毒(BDV)同属.其基因组由5‘非翻译区(5‘UTR)、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编码区(3‘NCR)组成,编码结构蛋白P14、gP48、gP25、gP53及几种非结构蛋白.下面就BVD/M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便给该病的进一步防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具有多种病原的常规小型猪场的种群中,经产前检测筛选出不携带胎传病原的小型母猪2 3头,经无菌剖腹产出生仔猪1 5 3头,用人工寄养方法,在隔离器内饲喂超高温消毒牛奶3周。其间接种一次乳酸杆菌,3周后测定仔猪体重、饲喂量、成活率。然后转入环境适应间用超高温牛奶和仔猪料过渡饲养培育至6 5日龄左右。测定仔猪携带病原、体重、成活率。结果表明,剖腹产仔猪的成活率94 . 8%,适应期成活率90 %。原猪场具有的病原均被净化,达到了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牛源性样本中BHV-1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BHV-1 gB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BHV-1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等进行测定。用建立的方法对181份牛源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BH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与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猪伪狂犬病毒(PR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猫疱疹病毒1型(FHV-1)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101copies/μL;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81份牛源性样本,有6份样本BHV-1核酸为阳性。结论 建立的BH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及稳定的特点,可用于牛源性样本中BHV-1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在蛋鸡中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对2012~2013年采至7个蛋鸡场的1735份泄殖腔拭子和57份疫苗样品进行了P27抗原检测,1512份血清进行了ALV-J亚群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1)此次调查的蛋鸡场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血病病毒感染,其中两个疑似发病的鸡场P27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989%和1183%;(2)不同代次蛋鸡的AL阳性率均有所差异.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蛋鸡P27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16%、649%、887%,ALV J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36%、463%、713%.商品代蛋鸡的感染情况比父母和祖代种鸡严重,提示存在垂直感染的情况;(3)不同日龄蛋鸡的AL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以产蛋初期和产蛋高峰期阳性检出率较高;(4)AL阳性率在不同品种的蛋鸡中也有差异,尼克粉蛋鸡的P27抗原阳性率最高,海兰褐蛋鸡的ALV J抗体阳性率最高;(5)57份弱毒疫苗中,有一份检出P27抗原,可能受到白血病病毒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盒对呼吸道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包括流感病毒A、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和腺病毒共7种.结果表明,从本地区64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158例,阳性感染率为24.50%.感染率居前三位的流感病毒A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B型占85.44%.呼吸道病毒感染以秋、冬两季高发,检出率分别为30.37%和28.78%,与春、夏两季相比差异较明显(P0.05).从年龄上来看,0-5岁年龄组呼吸道病毒阳性率最高,为32.61%,与其他年龄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在男女性别的阳性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病毒所致疾病中阳性率最高的是肺炎(35.23%),其次为支气管肺炎(27.27%)和支气管炎(23.78%).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同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资料,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对3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地衣芽孢杆菌、假丝酵母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混合培养,探讨3种菌混合培养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生长关系.实验结果表明,3种菌均可良好生长的培养基为每升水含葡萄糖10g,酵母膏10 g,蛋白胨6 g,NaCl220 g,MgSO40.2 g,KH2PO40.5 g,K2HPO40.3 g,pH6.5;3种菌混合培养的接种顺序与培养条件为在培养液中先分别接种3%荚膜红假单胞菌与假丝酵母菌,于35℃、200 r/min摇床下培养48 h,后接种4%地衣芽孢杆菌继续混合培养至60 h;3种菌混合培养时的生长关系为假丝酵母菌与荚膜红假单胞菌存在互惠互利关系,而地衣芽孢杆菌与其它两株功能菌为无关共栖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尿β2—MG对尿路感染定位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验证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在尿路感染 (尿感 )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放射免疫技术对 130例尿感病人进行尿 β2 MG质量浓度测定 ,其中 ,上尿感 6 0例 ,下尿感 70例 .结果  6 0例上尿感尿 β2 MG平均值为 770 .0 6 μg/L± 5 49.0 7μg/L ,70例下尿感尿 β2 MG平均值为 15 3 .5 0 μg/L± 71.36 μg/L ,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P<0 .0 5 ) .6 0例上尿感中 5 6例尿 β2 MG高于 2 30 μg/L,阳性率 93 .3 % ;70例下尿感中 5例尿 β2 MG高于 2 30μg/L,阳性率为 7.1% ,两者差异比较显著 (P <0 .0 1) .尿 β2 MG测定对尿感定位诊断的特异性为 91.8% ,能正确区分上、下尿感的可靠性为 93.1% .结论 尿 β2 MG测定是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可靠、可行、快速、简便和非侵入性方法 .  相似文献   

11.
以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及16s rDNA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分离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通过PCR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对小鼠致病力的分析。本研究从采取的86例尿液标本中分离检出11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2.79%。耐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blaNDM、blaVIM、blaIMP和blaKPC基因在分离株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耐药性分析发现1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9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3.6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分离的11株细菌中10株均为强毒力型菌株(90.9%),其中K57血清型4株(36.4%),K1血清型1株(9.1%),K2血清型1株(9.1%),K5血清型1株(9.1%),K20血清型3株(27.3%),提示该批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此外,毒力因子分布结果显示,其毒力因子rmpA(54.5%)、Aerobactin F(54.5%)在菌株中分布较为广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致病力可能与荚膜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致尿路感染病原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7荚膜型为主,K1、K2均有分布,提示对尿路感染病原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控多重耐药和强毒力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品种羊肚菌干品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的方法对M2、M3、M4、M5和M6共5个人工栽培品种羊肚菌干品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5个品种中共检测出173种化合物,其中不同化合物134种,分别为31种烷烃、19种醇类、16种醛类、12种胺类、9种酸类、8种烯烃、8种酯类、6种酮类、4种苯类、4种吡嗪、3种炔烃、3种呋喃、12种其它类型化合物;在2个及以上品种中含有的非特征化合物共46种,在各品种中的相对含量为70.13%~90.15%;只在1个品种中检测到的特征化合物共88种,在各品种中的相对含量为9.85%~29.87%.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品种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大小与品种间亲缘远近关系表现出相一致的特点;检测结果表明特征化合物种类少、但含量高,是羊肚菌挥发性成分的主体,而非特征化合物种类多、含量却较低是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疑似孢子丝菌病患者的脓汁和新鲜组织标本培养的阳性率和培养时间.方法对89例临床疑似孢子丝菌病的患者分别进行脓汁培养、组织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测,并对孢子丝菌病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脓汁培养、组织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39%,79.78%,93.54%.阳性判读脓汁培养时间平均4.6 d,组织培养平均6 d,组织病理一般需要3~5 d.结论脓汁培养阳性率高于组织培养,而且脓汁培养周期比组织培养时间短,脓汁培养优于组织培养,对于孢子丝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种生物化学及生物活性物复合制剂 ,无需外加微生物 ,直接发酵搓揉处理的秸秆 ,靠天然有益菌的快速的增殖 ,并抑制杂菌的生长 ,降解秸秆粗纤维 ,增加菌体蛋白质 ,提高秸秆的生物学价值和有效养分的利用。用该生化培养剂处理稻草 ,蛋白质含量可提高 2 6 0~ 3 39个百分点 ,可降低粗纤维 1 0 4 2~ 1 6 5 9个百分点。以秸秆生化培养剂发酵稻草 70 86 %、发酵脱毒棉籽饼 1 2 2 7%、大豆粕 1 5 34 %、食盐 1 5 %组成的饲粮 ,饲喂舍饲杂交肥育肉牛 ,日增重达到 1 5 0 0~ 1 833g ,增重料比达 3 5 6~ 4 35。  相似文献   

15.
由乙二醇与氢化诺卜基氯作用得到氢化诺卜基羟乙基醚,后者与4种卤代烷反应制得4种氢化诺卜基羟乙基醚的烷基醚,得率和纯度均在90%以上.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等方法表征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5个化合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药液浓度为500 mg·L-1下5个化合物对所选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辣椒菌核病菌,化合物3d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均达到100%,化合物2、3a、3c对辣椒疫霉病菌抑菌率达到95%以上,所有化合物对毛竹枯梢病菌的抑菌率都能达到89%以上.化合物2、3a、3b对拟茎点霉菌,化合物2、3a、3c对油茶炭疽病菌,化合物3c对猕猴桃果实拟茎点霉菌抑菌率均达到79%以上,超过同浓度下的百菌清对相应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简称 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43例胃癌患者的新鲜癌手术标本及血清标本、36例十二提肠溃疡患者 (对照组 )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血清标本入本组研究。分别采用 PCR及血清学试验检测其 Hp感染状况 ,两项检测均为阳性者即确立为 Hp感染。结果 :(1) 4 3例胃癌中 ,Hp阳性 30例 ,阳性率 6 9.77% ;36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阳性 30例 ,阳性率 83.33% ,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Hp阳性患者中 ,胃癌及对照组 cag A基因阳性分别为 2 4例、2 5例 ,阳性率分别为 80 .0 0 %、83.33% ,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 ) 4 3例胃癌中 ,高中分化腺癌组 Hp及 cag A检出率分别为 6 2 .5 0 %及 70 .0 0 % ,低未分化癌组 Hp及 cag A检出率分别为 74.0 7%及 85 .0 0 % ,但两组 Hp及 cag A检出率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 Hp感染及 cag A+ 菌株感染不是胃癌发生的唯一或必须因素。 (2 )胃癌的分化程度与 Hp及cag A+菌株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口市某鸡场雏鸡爆发一次 IBD 进行了临床、病理剖检观察、细菌检验及病毒分离,并与标准抗体的琼脂扩散试验以及病毒复制,确诊该次流行病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使用蛋黄抗体液治疗病鸡,有效地控制疫情。此外,还对海南省六个县(市)的10个鸡场及三个专业户鸡群进行了 IBD 血清学调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阳性率达64.2%.其中1—3日龄阳性率为18.41%,17—48日龄为92.42%,成年鸡为34.38%,不同品种鸡阳性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非洲菊常见品种的染色体核型与倍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技术对非洲菊3个常见品种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倍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非洲菊品种均为二倍体.深圳5号核型公式为2n=2x=50=2M+34m+1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n=6L+12M2+24M1+8S,按照Stebbins标准核型分类属于2C核型,不对称系数AS.K% =60.09%.香槟核型公式为2n=2x=50+B=36m+12sm+2st+B,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n=8L+10M2+16M1+16S,属于2C核型,不对称系数AS.K% =62.17% .大头粉核型公式为2n=2x=50+B=34m+12sm+4st+B,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n=8L+8M2+28M1+6S,属于2B核型,不对称系数AS.K% =62.21%.综上所述,3个非洲菊品种的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B染色体的有无均不同,核型呈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法染色技术测定 6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的CD4 4v6、VEGF、C erbB 2和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 .显示CD4 4v6、VEGF、C erbB 2及nm2 3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66.2 %、78.5%、63.1%及73.8% ,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上述四项指标阳性率与NSCLC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CD4 4V6及C erbB 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VEGF在肿瘤3.0≤Φ <5.0cm及Φ≥ 5.0cm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Φ <3.0cm组 (P <0 .0 5) ;提示检测CD4 4v6、VEGF和C erbB 2基因蛋白的表达 ,有可能为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病变的发展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尼罗罗非鱼RAPD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 4 18个引物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了RAPD分析 ,筛选出 4 6个重复性好、可用于尼罗罗非鱼RAPD标记的引物 .另用 12个引物对尼罗罗非鱼群体 (2 3尾 )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共检出 5 8个位点 ,其中 18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 ,多态位点比例达 31.0 3% ,其群体的Nei&Li氏遗传相似率为 90 .2 3% ,申农信息指数为0 .10 0 5bit.上述三项指标表明 ,该尼罗罗非鱼群体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