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测算2011—2018年产学研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第一,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空间分异显著。第二,省域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但空间相关性较低,空间关联有待加强,省域产学研耦合协调度之间呈现出“空间集聚性”与“空间异质性”并存的特征。第三,省域产学研耦合协调度核密度曲线经历了“向左——向右”的阶段性变化过程,反映出省域产学研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从人口发展、人口质量、公共服务质量、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TOPSIS法对民族地区人口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人口城市化质量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人口城市化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内蒙古人口城市化质量最高,新疆次之,贵州居末位;人口城市化质量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低水平阶段,其中人居环境质量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3.
基于比较视角理清绿色生产研究的演变路径、研究框架及趋势,并形成值得中国发展借鉴的"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85-2018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的1082篇国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1513篇中国学者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所呈现的关键词、主题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从发文量看,国际与中国绿色生产研究的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08年起,中国绿色生产研究的发文量和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国际绿色生产研究.2)从高频关键词看,国际绿色生产研究多与工业绩效、可持续发展相联系;中国绿色生产研究与精益生产、循环低碳发展联系紧密.3)从研究热点看,国际绿色生产研究关注的是宏观+微观角度下的环境污染物质、污染治理、行为与治理主体多元化.中国绿色生产研究关注的是宏观视角下的发展战略、生产方式优化和"工业-环境-政策"一体化.4)从高频关键词聚类看,国际和中国绿色生产研究均可以基于"个体-组织-社会"系统逻辑视角呈现聚焦主题.国际绿色生产研究的主题为个体绿色态度与行为、工业技术发展与生态共生、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督与政策引导.中国绿色生产研究的主题为个体绿色消费、企业管理与审核、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机构及相关法规制定.最后,本研究分别提出国际与中国绿色生产研究未来展望,以期为绿色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上海市2005~2015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投入、产出、规模、结构和成长五个维度评估两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采用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发展情况以及两类子系统之间的复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序度波动上升,两业之间的协调度呈现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演化趋势,协调水平总体平稳上升,但仍存在较大协调空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耦合协调度计算的主观性、揭示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间的耦合协调状态,通过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装配式建筑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评估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和理论推导,揭示了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机理;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建立了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基于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收集全国不同地区14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的样本数据,分析这些项目中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从项目维度看,目前多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耦合协调度在0.609与0.761之间,处于初级或中级协调水平,个别项目耦合协调度低于0.5,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从区域维度看,南、北方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耦合协调水平差距明显,这主要归因于使用意愿、推广力度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非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时间.基于结果分析,进一步提出营造装配式建筑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转化的良性生态,完善现有精益施工能力培训体制.研究结果为实现装配式建筑精益施工能力与效益的良性耦合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基础设施系统的复杂性与长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归纳了基础设施的系统特性,解析了区域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设施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提出4个命题,论证区域发展复合系统演进过程中各子系统的耦合机理,从子系统间耦合作用的角度阐释基础设施系统长效性的内涵;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基础设施系统长效性模型,进行政策实验,提出了长效性保持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供给侧结构视角下,分别从产品层面和区域层面测度我国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水平,分析城市住宅-办公-商业的耦合协调关系,揭示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的平衡性、充分性、区域性和时序性特征.通过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7年的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的平衡性较强但充分性较弱,整体平衡充分性水平偏低且城市差异显著;2)房地产供给结构的区域性特征明显,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城市的平衡充分性弱于东部地区,国家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平衡充分性较强;3)房地产供给结构平衡充分性的城市差异在逐年收窄,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整体趋于平稳健康发展.现阶段提升住宅-办公-商业的协调度将有助于优化我国城市房地产的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合理选择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鉴于基础设施的多系统复合特征,结合系统动力学和耦合协调理论,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效益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设计出资金投入总额有限下的4种基础设施投资情景,模拟了北京市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在模拟期内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参考方案。结果表明: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差异,整体处于上升状态,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变为极度耦合协调;均衡兼顾型和现状延续型情景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分别在2018~2027年和2028~2030年两个时段内表现最优,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可将此两种情景下的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作为相应时段内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港城互动关系具有系统动力学耦合特征, 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 从港城系统特征、系统模型边界和系统要素因果关系出发, 建立港城耦合系统的SD模型, 解剖港城耦合系统多重反馈机理和各系统相互作用过程. 将模型用到江苏省连云港的港城耦合系统中, 并借助Vensim软件完成结构和量纲的一致性检验, 确定模型具有可靠性后, 选择投资贡献度、三产增加系数、 资源转化系数及资源利用系数等参数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模型仿真. 结果表明, 连云港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实现港城可持续发展, 需要加大第三产业投入, 适度控制码头岸线资源利用率, 同时增加港口投资, 提升港口能力建设, 以适应战略地位提升的连云港港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白勇军  陈阳  赵勇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2):2768-2776
在线虚拟采办是与真实采办实时交互和并行发展的、仿真模型动态演进的、多学科模型和仿真技术集成的协同仿真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仿真模型与真实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从分析采办的多域多维多尺度特点入手,以采办的工作分解结构为协调基础,建立虚拟采办过程模型,并从任务、信息和资源三个方面讨论同步和异步方式的协同建模问题,最后提出在线虚拟采办系统框架。该系统可实现虚拟采办与真实采办在不同域、不同层次、不同维的动态交互,体现了在线仿真系统并行性、动态性、集成性的特点,可促进虚拟采办的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公平偏好对零售商主导低碳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和产品绿色度决策的影响。具体地,分别在公平中性和双公平偏好两种情形下,探讨低碳供应链中的最优决策和绩效问题,并对两种情形下的均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制造商的公平偏好性不影响产品绿色度水平,而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性使得产品绿色度水平和市场需求降低。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的公平偏好对其自身效用总是有利的,而对对方效用是不利的。并且,随着制造商公平偏好的增强,供应链系统的最大效用先减少后增加,而供应链系统的最大效用总是减少的。所以,制造商公平偏好对供应链系统的效用不一定是有利的,而零售商公平偏好对供应链系统的效用总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的互动关系显示出系统动力学耦合特征,首先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验证了三指标各自的空间依赖关系和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运用了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方法建模,流图中引入了空间影响因子对东、中、西三大地带的金融集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率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正向作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使东部地带、西部地带生态效率有所提升和使中部地带生态效率有所下降;经济发展水平正向作用于金融集聚度和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正向作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反向作用于金融集聚。最后提出了东、中、西三大地带各自的生态经济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估算了中国1997~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强度数据,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性。结果显示:(1)我国省域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碳排放强度水平相似区域倾向于集聚分布。(2)经济发展水平、所有权制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可以降低区域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则会增加区域碳排放强度。(3)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能源结构和能源禀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以上变量的变动不仅对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还会通过空间传导机制辐射至周边地区。(4)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水平是目前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最后,依据所得研究结论,提出了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防治中国雾霾天气的对策措施,使用系统思考方法,结合"舍本逐末"基模从气象环境,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三方面建立系统主体因素的因果循环图,对中国雾霾天气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基于此提出中国雾霾天气系统主体因素的杠杆解分别为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发展战略和动态协调治理机制,指出要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必须降低杠杆解的时滞效应,实现杠杆解之间的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专用设备制造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专用的、专业的设备,在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和升级的过程中,该行业发挥着基础的、广泛的制造优势,同时,此类专用制造业更是支持服务业长期发展的一类物质基础行业。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是一种趋势,研究专用设备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耦合形态,是论证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一个重要支撑。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耦合运作机理,发现两者的耦合发展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价值链,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制造驱动转向服务驱动。基于物理学耦合机制构建生产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耦合发展模型,并依据产业特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最后,对我国生产服务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进入了初步的耦合发展阶段,但产业间的协调度有待大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和Moore结构变化值,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计算全局Moran'sⅠ指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率,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其经济增长效应仍显著;"产城协同"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产城联动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时期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共享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而评价共享经济发展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到共享经济的规模,更要考虑到共享经济的质量。本文依据系统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0—2019年的共享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我国共享经济质量不高,位于可接受区间的省市较少,但大多省市共享经济质量在10年间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从区域上看,我国共享经济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特征。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发展系统论——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既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城乡互利、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选择,又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目标模式。城乡一体化是在一定范围内城乡"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这个复合系统的演化过程。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遵循"五位一体"的系统发展模式,全面实现"空间一体化、人口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等五大基本要素构成的战略目标;要认真贯彻非均衡整体发展、双向演进互动发展、系统协同、制度创新、市场取向与政府有效干预等五项原则;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集中城市(镇)化、推进非农化、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全生态系统等五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SD 的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情景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内涵,在ISM和SD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了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选取五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进行情景模拟.分析表明:①在不同的模式下,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结果和情景存在较大差异,五种耦合发展模式都有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发展缺陷;②根据该省的发展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并结合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分阶段和分地域的推进人口城市化发展模式和社会城市化发展模式,可以实现该省人口、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是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新的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产业形态的过程,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二者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从系统的角度看,两者耦合是两个关联系统重新塑造自身系统结构、形态和功能的过程,但旅游开发侧重市场行为,生态文明建设侧重公益行为,二者存在着一定矛盾和局部冲突。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其耦合发展,借助于主辅嵌入式耦合系统理论指导,构建耦合矩阵,分析耦合点,从旅游生态化、生态旅游化两方面探索耦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