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不同历史时空的主体作用下,文化系统和科技系统的关系处在不断分合的动态调整之中。文化与科技在结构、主体、起源以及性质上具有趋同性。文化和科技的互动融合是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中进行的,经常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使文化系统和科技系统保持"必要的张力"。在科技革新的推动下,文化系统和科技系统的融合使得各自发生变化并呈现出由物态层—制度层—观念层的渐进式嬗变。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化系统与科技系统融合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其中,中西文化的既冲突又协调的关系,正是文化这一大系统下的两个“负阴抱阳,独立不改”的重要子系统。它们在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背景的华裔卓越科学家身上体现得尤其鲜明和具体。本文首次以杨振宁为范例,对中国文化在现代科学创造中的作用进行了专门具体的实证研究,指出:在对待中西文化的关系上,杨振宁深受中国文化重整体、致中和的影响。具体地说,对待中国文化,他在吸收中批判;对待西方文化,他在批判中吸收。基于中西元素既冲突又协调的具体的实证分析,本文生动有力地诠释了杨振宁“从不只一层意义上说,我是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共同的产物”这一结论,或者说是中国文化气质与西方科学精神二者的美妙结合成就了杨振宁的伟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微反映的是一种四维存在:量-质维,几-必维,卑-尊维,隐-显维。本文分别按照这四个维度阐释微的含义,提出微世界和微意识概念,对"有生于微"命题作了补充论述,提出"亡始于微"命题,阐明它是系统消亡论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的角度看中医理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董向辉  戴汝为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58-1463,1478
中国的中医理论古老而超出西方现代理论体系之外,然而中医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巨大差异,单纯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是难以解释中医理论的,在认识到这一差异的基础上,作者引入系统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的方法和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视步分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着重从时间维上系统的发展阶段角度分析了阴阳,从系统间关系种类的角度来解释五行,最终要在中医理论中引入现代分析观点,将中医理论方法用于复杂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复杂系统哲学为理论,融合德勒兹差异论、现象学最新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讨论差异和多元性问题,提出一种哲学观点,即关系差异多元存在论的复杂系统哲学。(1)本文在复杂系统哲学以及之前提出的破碎系统观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差异与关系概念,指出应该融合"差异"与"关系"为"关系差异";然后比较了中西哲学关于"差异"的追求之差异,以及对于多元论的容忍性;(2)本文继续研究了现象学视域中对于"差异"的认识及其发展,特别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3)本文最后给出了关系差异多元论的要义,认为这种哲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价值上打破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可以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上为本土知识、地方性实践和多样性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张目,为和谐的多样性观点做出有意义的有力论证。指出只有在关系差异多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坚持差异论,复杂系统哲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论视域,从整体上探究事物本质之研究,无论在中国或西方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有机论自然观在西方近代经过机械论的过渡,从机械论出发迈向新形态,在自然法则的独立性、实在界的理论研究方面不存在论证上的困难。而有机论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呈现为一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观,它最大的特色是从根底上认同人间法则与自然法则的一致和交互作用。这种自然观虽然充分认同人的存在价值,但却与现代理念和制度难以交融,未能催发客观独立的科学研究的效应。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现代转型,在自然哲学与科学思想方面,是传统有机论自然观经过近代机械论的洗礼,逐步迈向现代科学有机论与机械论的融合,也即表现为科学秩序和道德秩序的重新整合。因而,中国的有机论与西方的有机论的"有机地"结合,应当走一条批判—沟通—重建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依法治国概念存在"依法治政"、"依法治经"、"依法治文"等碎片化理解。其实,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系统,即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国家事务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并处于特定环境中的整体。只有把国家作为一个系统对象来进行治理,才能真正收到依法治国的最大成效。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当代中国与世界融合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差异协同律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文明圈系统发展的历史特征,从差异的特殊性、协同性、普遍性揭示"一带一路"内在各要素的系统关联,总结了从差异协同律视角研究"一带一路"系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系统论角度,以系统哲学的三大定律差异协同律、自组织突现律和整体优化律来诠释,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供应链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链文化对于供应链的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供应链文化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首先提出了供应链文化的概念,分析了供应链文化的系统特征,提出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供应链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计算实验建模~1以其独特的"上帝视角",正广泛地影响着传统经济和金融学研究.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计算实验建模与这些金融科技领域的基础支撑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金融科技不断突破.特别是,在大数据的本体论研究、计算实验模型校准、投资者行为建模、监管科技应用等方面,计算实验建模均展示出了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独特优势.从大数据本体论考虑,计算实验是运用金融大数据本体论建模来刻画金融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研究其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从人工智能角度考虑,人工智能为个体的精细化建模和行为演化建模提供了基础,计算实验为算法交易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从监管科技角度考虑,计算实验模型在发展过程中推动形成了"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新思想,从而为"监管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撑.本文认为,计算实验能够与金融科技的基础支撑技术相融合,为计算实验建模的发展和金融科技中监管创新提供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系统哲学与后现代哲学都是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它们是同一时代的两种哲学思潮。一些系统哲学家和后现代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互相提及,那么,系统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到底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遗著中上帝观念的梳理,一方面认为其上帝观念与康德批判时期的观点有很大的继承关系,但也开始展现出自我设定这个在康德遗著中新的观点,并把这种自我设定运用到了实践哲学相关领域,另一方面在遗著中康德也开始第一次完全采用了自我设定的方式,展现出与批判哲学时期形式与内容截然不同的方式。自我设定成为了一种完全的自发性,成为了直观和概念的先天综合知识的统一体,而处在这个统一体核心地位的正是其重建的上帝观念。  相似文献   

14.
信息融合的熵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的信息融合熵理论包括:对信息融合中存在着两种信息源的分析、利用信息熵概念定义信息融合熵、论述融合过程中信息融合熵的变化和传递以及提出信息融合熵二定理,由此揭示了信息融合过程中多源信息的管理(选择)和信息融合有效性及系统性能极限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我们还应用这一理论具体分析了目标状态估计(跟踪)融合与检测融合这两个融合应用问题,以说明该熵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逻辑和无偏最小方差估计(UMVE)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CFAR系统(分布式模糊UMVE),系统中每个UMvE-CFAR检测器根据参考单元计算出映射到虚警空间的隶属函数值,并传给融合中心,融合中心根据这些值采用模糊融合准则进行判决.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模糊UMVE在均匀背景和非均匀背景下具有比分布式模糊OS更好的检测性能,同时,模糊算术积融合比二元"与"融合和"或"融合提供更好的检测性能.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警戒雷达系统.  相似文献   

16.
整体与破碎     
1.反对大一统系统观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方面的理由;2.针对整体系统观和破碎系统观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融合,指出承认差异、容忍差异的整体系统观与破碎系统观可以融合;3.指出现代科学的标准化方式是大一统系统观的基础,对文化多样性的保存不利,认为在文化多样性方面以破碎的局域的系统观为观念基础,比以大一统的系统观要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世界本原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认为,信息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都是信息所展示出来的"象",并提出其数学表达式,以及信息生成世界的第一法则——最大流原理,由此得到关于整体态势的演化方程。西方现代科学体系以物质、能量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对事物本质的简化的认识,导致了人与自然的隔离,环境问题也由此而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对更加全面和根本的世界图景的认识,与本文的信息本原整体认识论不谋而合。因此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转换西方现代科学范式,建立起一套以信息本原及最大流原理为基础、以整体为对象的新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周易》以"发现"形式来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既有"贵道"的认知活动,又有"尚德"的德行建构,二者共同承载着社会性实践活动,衍生了"道"、"德"、"理"、"性"、"器"、"中"、"和"等概念,而运思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有机系统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具有4项世界第一的苏通大桥的工程管理基础上,通过中国系统科学家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论与工程管理的融合,提出了关于大型复杂工程建设管理的综合集成管理概念,探索了它的基本原理与范式,并介绍了在苏通大桥工程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象思维"是一种区别于概念思维的原创性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概念思维相比,"象思维"的"系统性""关系性"思维本质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的获取与转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象思维"的运行机理与实现路径,也为隐性知识的获取转化提供了确切思路与有益启示。文章在探讨"象思维"对把握隐性知识契合性的基础上,阐释了基于"取象比类"的隐性知识的获取转化机理,结合"取象比类"展开形成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据象表达"4阶段体系,构建了"基于‘象思维’的隐性知识获取转化模型",同时阐释了隐性知识的获取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