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山羊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藏山羊肌肉组织学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肌纤维细,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27.407±3.120μ,股二头股29.733±2.151μ;肌纤维密度大,背最长肌1195.06±274.03根/mm~2,股二头肌997.16±107.53根/mm~2;肌内肌纤维比例大,背最长肌为81.428±2.920%,股二头肌为84.406±0.72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山羊肌肉肉质细嫩。提示在开发和综合利用藏山羊时,除重视其产绒性能外,同时,也应重视其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2.
肉质性状是畜禽最主要的经济性状.为阐明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肉质的特性,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九龙牦牛(n=107)肉的部分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5岁犊牦牛背最长肌的蛋白质、肌内脂肪(IMF)和肌红蛋白(Mb)含量、剪切力等均显著低于成年牦牛,而这些指标在成年公牦牛与成年母牦牛之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成年九龙牦牛背最长肌IMF含量接近,提示其IMF沉积受年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牦牛背最长肌剪切力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与成年黄牛相比,牦牛背最长肌IMP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熟化后p H下降幅度小.本研究还建立了九龙牦牛肌肉双向电泳方法,为阐明肌肉差异表达蛋白提供了方法.九龙牦牛肉的蛋白质、IMF和Mb含量以及剪切力等与黄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根据临床的需要和肌皮瓣移植手术的开展,有关肌肉血管应用解剖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实验动物例如家兔肌肉内的微细血管的构筑情况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情况,对家兔进行不同方法处理后解剖,观察动脉血管在背阔肌、后斜方肌、股薄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血管类型及血管源头;并取相关肌肉制作石蜡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记数、测量、确定微细血管在家兔背阔肌、后斜方肌、股薄肌和小腿三头肌内的密度和管腔直径,为肌肉损伤后的修复提供依据,希望通过进一步实验应用到临床实践,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4.
采集了不同运动项目引起的股后肌和小腿三头肌蹬地拉伤的病例92份,结果表明,业余运动员蹬地动作引起股后肌和小腿三头肌的拉伤,其中半腱肌和半膜肌拉伤多于股二头肌,腓肠肌内侧头拉伤多于外侧,腿后屈肌的后内侧部多于后外侧部,疾跑后蹬引起肌肉拉伤的部位多偏向于股后,向上跳起的蹬地动作引起肌肉拉伤的部位似有相对下移小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藏羔羊日粮中氮硫质量的最佳配比,选用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60日龄断奶藏羔羊公羔150只,随机分为5组(Ⅰ、Ⅱ、Ⅲ、Ⅳ、Ⅴ),每组30只,分栏分组舍饲饲养。分别用不同氮硫质量比的日粮Ⅰ(4. 5∶1)、Ⅱ(6∶1)、Ⅲ(7. 5∶1)、Ⅳ(9∶1)、Ⅴ(10. 5∶1)进行限量饲喂(试验羊体重的3%),自由饮水。预试期5 d,正式期115 d。试验羊180日龄进行屠宰取样,测定藏羔羊左侧背最长肌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第Ⅱ(6∶1)组羔羊背最长肌中癸酸(C10∶0)、月桂酸(C12∶0)等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 05);第Ⅱ(6∶1)组羔羊背最长肌中硬脂酸(C18∶0)、反油酸(C18∶1n9t)的含量高于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 05)。因此,日粮中氮硫比为6∶1时有利于提高藏羔羊肌肉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更符合藏羔羊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上臂动作与上臂肌肉的关系,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正确识别上臂的动作,是实现上肢功能修复的关键.设计了上肢曲臂、伸臂、水平外摆、水平内收、手臂垂直外旋和手臂垂直内旋6个动作,分别同时记录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和频域的方法提取特征值,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识别,识别率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识别上臂的运动是可行的,为应用生物电信号控制机械假肢和实现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郑壮荣 《科技信息》2010,(18):253-253
由于蝶泳的技术主要集中于躯干、腿及臂三个部分,因此运动员需要加强腰腹、下肢和上肢专项力量训练。通过陆上训练和水中训练的方式增强运动员的腹直肌、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胸大肌及胸小肌等原动肌的力量素质。并且将陆上训练的素质要转变为水中的力量才能提高游泳成绩,相比之下,水中力量训练的效果更直接。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校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做正、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时上肢主要肌肉(三角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肱二头肌、尺桡肌)的肌力特征。运用美国Delsys公司生产的无线GPS表面肌电测试仪对体育学院羽毛球运动员上肢主要肌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腹外斜肌和胸大肌,做功最大的是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尺桡肌;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上肢肌肉发力最早的是三角肌和背阔肌、腹外斜肌,做工最大的是三角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2)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三角肌均为主要发力肌,做功最大,发力时间也最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下肢肌肉拉伤学生的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和比较.结果发现体育教学中造成下肢肌肉拉伤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但最易引起拉伤的部位是股后肌群,占本文研究人数的56.3%.而股后肌群中半腱肌、半膜肌的拉伤率又远远高于股二头肌,分别占74.6%和25.4%.另外对引起拉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正握引体向上比反握引体向上难做的因素,明确了做引体向上动作,主要用来发展胸大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的肌力,发达这些肌肉的肌肉块。  相似文献   

11.
芦荟作为生长肥猪的饲料添加剂,以不同的浓度添加于猪饲料中喂养生长肥猪,测定其平均日增重(ADG)和全期的增重/料耗,对猪肉品质和猪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的分析等。结果表明:芦荟饲料添加剂能显著增加生长肥猪的重量,减少料重比;用芦荟添加剂喂养的生长肥猪的猪肉在脂肪率、失水率和贮存损失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在熟肉率、猪背最长肌的磷酸肌酸激酶(CPK)和猪背最长肌的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的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氨基酸的总量、必需氨基酸的量和鲜味氨基酸的量都比对照组高。因此增加了猪肌肉的营养,改善猪肌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九龙牦牛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纤维的细度与密度以及肌肉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的品质。作者于1989年研究了九龙牦牛的斜卡、洪坝两类系14头2.5~6.5岁以上健康牦牛背最长肌的组织学特性,并与其它牛种相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九龙牦牛肌纤维直径为41.94~53.66μ,肌纤维密度为301.6~336.45(N/mm~2),并测定了不同年龄九龙牦牛背最长肌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体积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九龙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为九龙牦牛作为肉用型牦牛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检测得到的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电信号,探讨了人体右上肢主肌肉群的肌肉功能状态和男性与女性之间肌肉功能状态的差别.20位实验者右上肢完成13个基本动作,对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五块肌肉进行肌电采集,用SPSS 14.0软件时特征参数平均振幅(AEMG)和积分肌电(IEMG)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完成不同的日常生活活动,肌肉的活跃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男性以增强指伸肌和三角肌为主,女性则以掌长肌和三角肌为主.实验数据可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及肌电信号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根据临床的需要和肌瓣,肌皮瓣移植手术的开展,有关肌肉血管应用解剖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用到临床之前必须有充足的动物实验作依据,但实验动物肌肉内的血管构筑情况目前仍是空白,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实际,对三十例经铅丹油造影剂灌注的家兔,进行大体解剖,并进行软X线造影,观察动脉血管在背阔肌,后斜方肌,股薄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分支类型,分布范围,同时测量动脉主干直径,从而确定家兔八块表层肌肉内动脉血  相似文献   

15.
尚文霞 《科技信息》2013,(25):87-88
运用表面肌电与摄像同步测试技术,本文分析重剑复合步法腿部肌肉的用力特征,旨为运动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向前两步出弓步过程中,前腿所有肌肉和后腿股内外肌积分肌电出弓步时显著性大于前两步;弓箭还原后退两步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弓步还原显著性大于后退两步。结论:后腿腓肠肌是前两步启动和前移的主要用力肌肉;弓步的加速,主要是后腿股四头肌力量变大和前腿发力变大的协调配合;复合向后步法过程中前腿股内外肌是推动身体后移的主要用力肌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根据临床的需要和肌瓣、肌皮瓣移植手术的开展,有关肌肉血管应用解剖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用到临床之前必须有充足的动物实验作依据,但实验动物肌肉内的血管构筑情况目前仍是个空白.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实际,对三十例经铅丹油造影剂灌注的家兔,进行大体解剖,并进行软X线造影,观察动脉血管在背阔肌、后斜方肌、股薄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分支类型,分布范围,同时测量动脉主干直径,从而确定家兔八块表层肌肉内动脉血管(营养血管)构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分别提取处于同一发情周期的5只低繁藏山羊和5只高繁金堂黑山羊的卵巢、垂体的总RNA,并通过RT-PCR技术对INHA、INHBA基因c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以Real-time PCR技术对其进行组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和金堂黑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均长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7处碱基不同,并导致3处氨基酸的差异;INHBA基因编码区均长1278bp,编码425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4处碱基不同,并导致1处氨基酸的差异.藏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4%、98.9%、95.8%、88.6%、81.0%、79.5%和84.8%;藏山羊INHB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9.4%、98.1%、91.7%、88.0%、88.5%和91.2%.INHA和INHBA基因mRNA在两个山羊品种的卵巢、垂体中均有表达,但两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INHA和INHBA基因在动物进化中比较保守,与山羊多羔性状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2.15±0.12)g的健康黄颡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对照组)、0.20%、0.40%、0.60%、0.80%、1.60%、3.20%小球藻的试验饲料,分别标记为Diet 1~Diet 7。在试验中期和试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指标、肉质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肌肉保水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呈增加趋势,饵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并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变化幅度加大,在小球藻含量3.20%时,生长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提示小球藻的添加可以改善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添加小球藻可显著提高黄颡鱼肝脏和血清中的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以添加3.20%水平的小球藻时,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黄颡鱼生长、提高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还可以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最佳添加量3.20%。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解冻方式对羊肉脂质及蛋白质氧化的影响,以哈萨克羊半膜肌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脂质、蛋白质氧化指标,结合SDS-PAGE观察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冷藏解冻后羊半膜肌及背最长肌过氧化值为3.33、4.58mmol·kg-1,丙二醛质量比为0.16、0.24mg·100g-1,羰基质量摩尔浓度为3.59、4.62nmol·mg-1,巯基质量摩尔浓度为41.26、38.73nmol·mg-1,疏水键质量为64.72、75.25μg;静水解冻后2种肌肉过氧化值为4.91、5.79mmol·kg-1,巯基质量摩尔浓度为38.40、33.40nmol·mg-1、全蛋白溶解度为184.50、171.90mg·g-1,肌浆蛋白溶解度为69.07、60.77mg·g-1,肌原蛋白溶解度为115.43、111.13mg·g-1;而空气解冻后2种肌肉的过氧化值为7.00、7.71mmol·kg-1,丙二醛质量比为0.33、0.44mg·100g-1,羰基质量摩尔浓度为13.19、14.06nmol·mg-1,巯基质量摩尔浓度为17.46、12.56nmol·mg-1,疏水键质量为75.20、82.47μg。5种解冻方式羊肉氧化程度由低至高依次为冷藏解冻、静水解冻、超声波解冻、微波解冻、空气解冻(P<0.05)。SDS-PAGE结果表明:羊肉经冻结-解冻后蛋白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超声波解冻对背最长肌蛋白质降解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冷藏解冻及静水解冻后羊肉氧化程度较低,具有较好的品质,更适于冻结羊肉的解冻。  相似文献   

20.
以AnyBody仿真骨骼肌多体逆向动力学三元素肌肉收缩力模型及有限元法构建八段锦动作的三维胫骨模型,全面、客观地计算不同动作最大肌力峰值时刻的积分肌电、力矩、肌肉收缩等生物力学特性. 将10例健康青年八段锦志愿者的身高、体质量、髋宽、髋深、膝宽、踝宽等形态学数据作为约束条件,用AnyBody7.1.2软件导出八段锦8个动作下肢最大肌力指标,依据胫骨最大应力约束条件,用Minics 10.01、Geomagic studio 2013、ANSYS 19.2软件建构三维数据,添加AnyBody中的3个方向数据,分析并计算不同动作最大力的应力传导大小、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八段锦是左右对称性运动,双侧同块肌肉积分肌电值、肌肉力值无显著性差异,有利于锻炼双下肢稳定性及协调性,运动中人体需要通过移动来保持平衡,膝关节在垂直轴方向力最大,伸展力矩值最大;做八段锦运动过程中,髋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臀中肌,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踝关节主导发力肌肉为拇长屈肌;表面肌电验证是评价人体肌肉激活程度的主要方式,八段锦运动中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肌肉活性仿真结果与积分肌电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nyBody软件分析下肢动作特征和有限元软件建构的胫骨模型,适用于八段锦动作的动态研究,可为计算八段锦运动时动力学变化提供新思路与实践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