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有时选择向厂商提供个人隐私。鉴于此,构建了圆形城市模型,其中,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隐私提供量,厂商竞争消费者隐私信息,并从消费者的购买和隐私披露中获得利润,分析消费者隐私信息的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考察市场最优进入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不完全覆盖,此时厂商价格可能为负,且厂商的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大,隐私披露水平随着支付意愿的提高而降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小或支付意愿较高时,市场完全覆盖。此时,如果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则厂商不对消费者隐私进行披露,否则厂商从消费者购买和隐私披露两个方面获得利润,且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水平差异化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厂商市场最优进入分析表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厂商数量相比,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厂商的数量过多。但是,自由进入的隐私披露水平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隐私披露水平。从规制的角度而言,当厂商告知消费者的隐私披露水平时,消费者的隐私提供量和厂商的隐私披露水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隐私信息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护隐私信息的手段已经应用于实践,而在学术界还未有研究。构建博弈模型,探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信息保险的应用价值,分析隐私信息保险的引入对企业的服务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隐私信息披露策略等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对消费者而言,隐私信息保险提升了消费者进入市场的意愿并能激励消费者披露更多的隐私信息;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市场上购买隐私信息保险的消费者越多,企业付出的服务成本越低,企业获得的利润越高。同时,企业还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格优惠。总之,隐私信息保险的存在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企业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私信息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护隐私信息的手段已经应用于实践,而在学术界还未有研究。本文构建博弈模型,探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信息保险的应用价值,分析隐私信息保险的引入对企业的服务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隐私信息披露策略等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对消费者而言,隐私信息保险提升了消费者进入市场的意愿并能激励消费者披露更多的隐私信息;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市场上购买隐私信息保险的消费者越多,企业付出的服务成本越低,企业获得的利润越高。同时,企业还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格优惠。总之,隐私信息保险的存在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企业均能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同时存在3种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市场上,网络零售商通过两种模式——普通网购模式和网络团购模式向消费者出售产品。通过制定最优团购阈值,影响战略消费者行为,获取最大化利润。考虑战略消费者的跨期购买能力,战略消费者通过估测团购成功率,对比不同购买模式和不同购买时机,实现效用最大化。研究表明:战略消费者行为对网络零售商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网商的利润会随着价格的增大而提高,但是团购阈值随着普通网购价格的增大而提高,随着网络团购价格的增大而降低。效用折扣因子越大,等待成本越低,则消费者效用值越高,社会福利相应地增大。  相似文献   

5.
数据技术的发展让厂商可追踪消费者历史购买信息并基于其显示偏好进行差别定价,即基于行为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 BBP).同时,随着各类市场中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激增,消费者寻求多样性行为变得越发显著.本文主要研究竞争厂商在面对寻求多样性的消费者时基于行为定价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厂商利润的影响.基于双寡头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本文研究发现,厂商均衡时的定价策略和利润水平取决于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强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当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相对较低时,厂商会采取诱导转移定价(即对老客户定高价,给新客户折扣价),使用BBP策略会降低厂商利润;否则,厂商会采取奖励忠诚定价(给老客户折扣价,对新客户定高价),使用BBP策略将提高厂商利润.本文的研究结果解释了现实中不同类型产品迥异的定价策略,也对厂商综合考虑消费行为和显示偏好以进行产品定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存在消费者多方购买情形时生产网络外部性产品的双寡头垄断企业博弈模型,研究企业定位定价策略和产品差异化问题.均衡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均匀分布和消费者集中分布且单方购买消费者认为网络外部性强度不是很大时,市场中多方购买消费者所占比例越大,产品间的差异化越大,均衡价格越高,均衡利润越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灰色市场条件下产品质量为非对称信息的情形,构建由一个制造商、一个灰色市场投机者和顾客组成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的质量披露及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在产品质量和低价市场顾客支付意愿较低时,制造商的质量披露策略是向顾客隐藏质量信息,反之则向顾客披露质量信息;在定价策略方面,随着低价市场顾客支付意愿的提高,制造商可通过不断缩小高、低价两个市场的价格差与灰市投机者进行竞争.进一步地,通过与产品质量对称信息情形对比分析发现,虽然非对称信息情形下制造商具有信息优势,但制造商不一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且其利润并不总是受到灰市投机者的影响.最后,通过将模型进一步扩展到制造商进行质量研发,即质量为内生时的情形,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普适性,可为灰色市场下制造商质量披露与定价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不确定需求下的再制造产品联合定价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单一制造商为研究对象,在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基于替代性两产品报童模型,对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的联合定价决策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利润最大化的两产品定价模型, 在证明目标函数凹性的基础上,给出求解的Karush-Kuhn-Tucker优化条件;然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了再制造产品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对制造商定价、 产量决策及利润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再制造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增加,新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再制造产品价格逐渐增加,新产品及再制造产品产量均有所下降,制造商利润随之增长.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的服务定价策略是数字音乐平台提升用户黏性和盈利水平的关键。针对数字音乐平台的免费、单阶段、连续阶段服务特点以及策略型、短视型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构建基础模式和混合模式下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平台的最优定价、利润水平和市场需求量,揭示平台服务水平、消费者支付意愿和策略型消费者所占比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基础模式,采用混合模式可以提高数字音乐平台利润水平;平台单阶段会员服务应采取撇脂定价策略,会员服务价格随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提高而提高;若提供较高水平的免费服务,平台降低会员价格并不能保证需求和利润的提升。随着策略型消费者占比提高,平台应降低连续阶段会员服务价格以提升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偏好不确定下的双寡头企业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具有Stackelberg博弈均衡的Hotelling模型中,本文引入消费者偏好不确定性,研究其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博弈的均衡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偏好不确定下,市场先进入者比后进入者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和利润;企业产品的均衡价格、利润、差异性和社会福利都随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在Stackelberg博弈均衡中获得的市场价格、利润、产品差异性和社会福利都大于在Nash博弈均衡中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切实从消费者行为特性角度制定营销策略是双渠道供应链长足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消费者策略行为考虑到双渠道供应链中,在理清消费者渠道选择及购买时机选择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分散与集中决策下短视型与策略型消费者并存的双渠道动态定价模型,探讨双渠道最优响应策略,并对模型进行数值验算.研究发现:存在两阶段最优定价策略实现供应链利润优化;分散决策全价期定价小于集中决策,但优惠期定价大于集中决策,集中决策下两阶段供应链利润均大于分散决策,有效缓解渠道冲突和双重边际效应;随短视型消费者数量比例的增大,分散决策下的实体与网络渠道价格战越激烈,此时制造商在竞争中占优,而供应链成员合谋行为使实体和网络渠道定到高价,此时零售商在竞争中占优.双方均倾向于提供更大优惠促使消费者尽早作出购买决定.研究结果可为双渠道供应链动态定价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纵向差异化的多产品构建产品线,是厂商普遍采用的(二级)价格歧视策略。现有研究分别基于完全垄断、寡头垄断、耐用性产品等市场结构或产品特性,分析厂商产品线策略。基于消费者认知的存在,讨论了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线策略。模型分析表明:若消费者认知实现后厂商利润增加,厂商将采用产品线策略;厂商通过设计一个相同成本的低质量产品帮助消费者实现认知,再而向部分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并获得较消费者认知前更大的利润水平;消费者认知成为产品线设计的关键因素;厂商利润增加的同时,社会总福利水平也获得提高。研究虽然针对完全垄断厂商进行分析,相关性质在寡头及垄断竞争市场也存在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论文研究了双寡头竞争市场中的个性化定价策略和对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的影响. 研究发现, 无论是短视消费者, 还是有预见性的战略性消费者, 个性化技术都能够给拥有较多忠实顾客的厂商增加利润. 同时, 如果两厂商忠实顾客数量相差不大, 无论消费者是何种类型, 个性化技术也可以提高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 但如果两厂商忠实顾客数量相差较大, 个性化技术会减少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 此外, 在战略性消费者市场, 相对于短视消费者市场, 个性化技术能提高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的参数空间更小.  相似文献   

14.
在双边市场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消费者广告屏蔽和信息隐藏两种反广告行为对媒体平台竞争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以期为媒体运营商和传媒产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在广告商单归属情形下,媒体平台竞争的均衡广告量不依赖于消费者反广告强度大小.在广告商多归属情形下,媒体平台竞争的均衡广告量、均衡利润均随消费者广告屏蔽概率单调递增,均衡广告价格随广告屏蔽概率单调递减;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广告投放量随广告屏蔽概率单调递增,随信息隐藏程度单调递减;当广告商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大于消费者对广告商的网络外部性强度时,消费者信息隐藏时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小于广告屏蔽时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讨论了电子口碑虚拟社区平台的定价策略和信息传递效率选择策略。结果表明:高、低质量商户都接入时的平台利润大于只有一种类型商户接入时的利润;平台可调整社区内的信息传递效率从而使其自身收益最大化,且其成本函数关于信息传递效率的最优一阶条件与平台双边用户的数量及价格需求弹性有关。当信息传递效率较高时,低质量商户可能不会接入平台,且平台对消费者最优定价随信息传递效率增加而降低;当信息传递效率较低时,高质量商户可能因被"误认"为低质量而退出平台,且平台对消费者最优定价随信息传递效率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共交通的替代性及交通拥堵所产生的情绪效用角度,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了私家车厂商的最优动态定价问题。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恶化以及消费者情绪效用系数的增大,私家车厂商的最优动态定价及厂商的利润均不断下降,并且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及消费者情绪效用系数对低质量私家车厂商的影响大于对高质量私家车厂商的影响,而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则相反;随着2个厂商生产的私家车之间的质量差异不断增大,这种影响差异不断增大;厂商私家车的最优动态定价随着时间不断下降,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改善加速了最优动态定价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不均匀分布时企业的最小产品差异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需求集聚对企业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影响,构造了考虑消费者选择购买且消费者分布不均匀的Hotelling两阶段博弈模型,在需求充分覆盖的条件下,研究了竞争企业定价定址的策略均衡,得出激励企业采用最小差异化产品战略的若干条件和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十年来一个重大技术突破,云(计算)服务已在产业界掀起应用热潮.然而,对于云计算商业化最为关键的服务定价问题,学界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在传统"订阅定价"和"按需定价"机制基础上,本文首次引入用户群体异质性和按需收费成本因素,构建了基于"用户适应度"和"交易成本"的混合定价模型.模型分析发现:①市场发展初期用户群体适应度较低,云服务企业一般应采用"订阅定价"并结合低价策略培育用户习惯;随着市场走向成熟,用户适应度上升且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可引入"按需定价"从而逐步过渡至混合定价模式.②在混合定价机制下,随着用户适应度上升(或交易成本降低),用户倾向于从"订阅购买"转向"按需购买",此时云服务企业利润随之增加.③用户适应度和交易成本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用户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但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本文研究为云服务提供企业在商业实践中制定价格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9.
全渠道是近年来涌现的新型零售模式,考虑优惠券投放的全渠道价格调控及渠道整合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针对同时开通线下、纯线上和BOPS (buy online,pick-up in-store)渠道并在线上渠道投放优惠券的全渠道系统,基于消费者效用分析不同渠道组合的形成条件及市场划分,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探讨零售企业全渠道整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定价与优惠券面值正相关,而当BOPS渠道旅行成本或购买溢出较高时,BOPS渠道定价与优惠券面值负相关.若零售商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线下渠道获得利好,总需求增大,利润增大.零售商应在纯线上渠道以低价吸引旅行成本较高的消费者,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吸引购买溢出或产品体验价值较大的消费者.不同系统参数阈值范围的零售商利润演变规律不同,零售商应根据消费者行为特性设计价格-优惠券组合及渠道组合策略提升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非线性边际支付意愿假设,有效地克服了线性假设的缺陷;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证明了每位消费者都存在理想消费量,且理想消费量是偏好参数的严格递增函数;通过对厂商行为的分析,证明了厂商的版本质量及其对应的价格都是偏好参数的非减函数;基于消费者和厂商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建立了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的一般变分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方法和计算结果. 模型结果表明,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是:对于高端用户,厂商采取的是最大质量的固定定价策略;对于低端用户,厂商采取按质定价策略. 该结果对信息产品定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