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
熊吕茂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2(1):59-62
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才能创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化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贤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4)
邓小平文化理论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体现 ,而中国传统文化为邓小平文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从传统文化视角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文化渊源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周淑敏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
能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这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关键。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不符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而不朽的文化,曾经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我国的文化传统不应该也不会中断。因此,必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总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研究成果,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道德遗产,使它更好地为现实服务;还要弄清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爱国主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为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艳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与其友人论道讲学,互相影响,在事实上形成"刘知幾学派".在当时史馆修史弊端丛生的情况下,他们发扬"无所阿容"的批判精神,坚守"彰善贬恶"的史家职责,主张"善恶必书"的直书原则,展现出史家"以史为鉴"的忧患意识.这种史学风范不仅对当时史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后世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义芳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3,(4):89-91
作为有独立社会地位的士阶层在楚国形成于楚庄王至楚惠王时期。楚国士的来源复杂,除了传统旧贵族的没落和平民知识分子上升为士之外,异族的政治避乱者、灭国将领、战俘及其后裔等,都成为楚士的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成为楚国的军事将领和中高级行政官员,为楚国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庄若江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本文从台湾散文流露出的自然崇尚倾向、作家们追求“天人合一”对自然欣赏和投入的态度,及其陶醉于自然的深层内涵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台湾散文家创作的影响,论证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阻隔都无法使文学家超越或摒弃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机制的制约;而新文化的许多成就恰恰是通过对古文化的再发现与再认识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世界的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国与国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文化建设都将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因此科学的文化体系应建构在继承并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要充分体现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就要用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科学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统领现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童心"是他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根源.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文化均有对"童心"的推崇与追求,丰子恺作为传统型的现代文人,他的"童心"正是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两汉散文诸文体中,"设论"文无疑是其中较特别的一种,它不像其他散文文体,多出于公文与应制,而体现了作家主体情感中更真实的一面,也表达了盛汉之世昂扬精神背后的隐忧.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中国2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涉及老舍建国后创作及思想转变的文章却相对较少。从话语范型转变的角度出发,结合老舍的创作和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他在建国之后与革命话语范型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晰地划分为认同、反抗与疏离三个阶段。其中,从1950至1957年,是老舍对革命话语范型的自觉认同阶段;从1958年至1962年,是老舍对革命话语范型的不自觉反抗阶段,也即老舍的创作与思想对革命话语范型开始质疑,进入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审父阶段;从1963至1966年,是老舍对革命话语范型的疏离阶段,并开始对古典话语范型趋同,表现出一种文化上的恋母倾向。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4):50-56
"老来得子"是李渔重要的生平经历,亦在其话本小说《十二楼》《连城璧》中反复出现,是其话本小说"自寓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李渔话本小说中的"老来得子"情节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透射出李渔膝下无子时的焦灼心理,成为李渔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特殊方式。李渔在其话本小说中通过对亲子与继子、复兴与覆灭等与"老来得子"情节相关问题的书写,展现了"老来得子"情节的多重面相以及其敷衍、生发故事的强大叙事动能。此外,李渔在话本小说中灵活地添加了"老来得子"情节,"老来得子"或是作为一种背景或结果被放置于小说的开头或结局处;或是参与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中,成为小说主要矛盾冲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抑或是驱使故事发展的起点与动力,显示出丰富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越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5):123-127
短篇小说《人同此心》、《且说屋里》英译最初发表于《天下》英文杂志,是老舍作品译作的发端。基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考察老舍作品初期英译的赞助人、译者与作品,探讨译作中的文化元素翻译策略选择及制约,填补了老舍作品初期译作研究的空白。通过分析表明,宏观归化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微观异化翻译策略。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反映了各种文本及文外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刘建秋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2,(2):9-11
鲁迅和老舍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家分别以独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在跨文化的背景下理智而清醒地做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反思,又眷念返归,对西方文化既倾心向往,又能谨慎筛选。同时以鲜明的姿态,积极地建构着自己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6.
冯燕庆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
试从“文化蕴含”的广角,对京味儿文学予以观照,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京味儿文学的历史成因和三个文化层次。其中论述了“一种地方特色的‘味儿’,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文化特征的体现”,在构成“味儿”的诸因素中,“人是文化的结晶”。高层次、高品位的京味儿文学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塑造既具有地方性格特征又具有深层次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人物形象上。指出了老舍的创作即是京味儿文学“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并从老舍特殊的文学地位中进行了多向性的文化思考,得出了老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量级的京味儿文学作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18.
唐北海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4):27-30
法治与德治之间,道德的作用更具根本性。当前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必须继承古代德治的优良传统,从古代德治思想中吸取有益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是"字存在句与其他"是"字判断句,得出:"是"字存在句的基本结构为"NP处所+是+NP主体",语义上表示"某处存在着某物"(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包含关系),语用上构成"话题+说明"(或"背景+目标")的聚焦式表达,反映的认知方式为只凸显视觉感知上的聚焦;"是"字存在句的"是"比其他判断句的"是"语法意义更虚,可以省略;这种表达是标示空间域所包含的事物C,其话语信息焦点位于C段,即新信息为C事物的有无。 相似文献
20.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利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83-84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