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
3.
4.
对高频脉冲电路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讨论了时间常数ι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高频脉冲电路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讨论了时间常数τ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刺激电流的方法,以猪的肩胛骨为例,对生物体的驻极效应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对生物极体的极化驰豫特性作了分析,实验表明,复杂的有机生命体中存在着显著的电荷储存效应,产生这一效应的基本原因在于生物体胶原纤维和基质细胞中的结合水及生物体内少量可动载流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磁驰豫实验研究发现,Pr的掺杂对提高高温超导体的磁通钉扎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偶氮类化合物掺杂有机聚合物薄膜,并对其吸收谱、厚度、折射率、进行了测量,采用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的方法对全光极化后薄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和生色团含量的增加其二阶非线性增强.这与聚合物薄膜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分散红1有关.对极化饱和后的驰豫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厚度薄膜的驰豫速度不同.这是由于薄膜中偶氮分子含量越多,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导致驰豫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系统弱相互作用下,近平衡态系统的Boltzmann方程的驰豫近似方法,推证了近平衡态的Boltzmann方程的驰豫近似公式,并计算了弱电场的电导率和二元混合气体的互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0.
用沉定法和水溶胶法制备得到了Fe_2o_3超微粒,讨论了生成物粒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了测定.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讨论了样品的结晶情况.测量了样品的室温穆斯堡尔谱,对穆斯堡尔谱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低合金高强度钢在不同驰豫时间下具有组织与拉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适当的驰豫时间,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氧化物混合法制备了铌镁酸钡Ba(Mg1/3,Nb2/3)O3(BMN)和Ba1-xLax(Mg1/3,Nb2/3)O3(BLMN)驰豫型铁电陶瓷。通过XRD和SEM分析发现,Ba(Mg1/3,Nb2/3)O3陶瓷进行La掺杂有利于钙钛矿相颗粒的晶化度改善,而且掺La量的增加促进了晶粒的细化和均匀化。这是由于La的引入使钙钛矿结构的对称性降低,晶格畸变严重,抑制了晶粒的长大。烧结温度为1 400℃,保温时间3 h时,BMN介电常数达到了32.8。La的掺杂量为0.02%时,BLMN的品质因数(Q×f)值为32 300,体系的微波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MAEAM)计算了具有L12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Ni3Al的由反相畴界引起的多层驰豫及反相畴界能.计算结果表明,Ni3Al中{111}晶面的弛豫要比{001}和{011}两个晶面大几个数量级,可以认为弛豫主要表现在(111)方向;计算了Ni3Al中{001}、{110}和{111}三种反相畴界能...  相似文献   

14.
对卤族桥接含金属离子的混合价化合物(HMMC)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因为这种物质具有准一维电荷密度波基态,能生长成良好的单晶,是研究低维量子理论的一种良好的样品,具有很大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作者所发展的处理电子-声子作用的方法;提出了一个HMMC被光激发后的晶格驰豫模型,讨论了其对光感应吸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光感应吸收峰,较之其他模型所算得的结果更符合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5.
王炜 《河南科技》2000,(8):13-14
豫棉 19号 豫棉 19号由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 1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级审定。 形态特 征 植 ;株塔型, 株高 70-90cm,主茎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果枝节位6-7节,果枝下长上短,第一节间较长,果枝属Ⅱ型。叶片大小中等,色深,较厚,叶功能期长达90天以上。赘芽少,好管理。中下部成铃集中,霜前花率高达90%以上。铃卵圆,4-5室,壳薄、絮畅,铃重5g左右,衣分40-42%,绒长30-31mm,籽指9-109,饱满,发芽率高。 二、主要特征 1中早熟适播期长:生育期春播 (4月 20日)122天…  相似文献   

16.
<正> 予麦18号小麦,原名矮早781,是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于1987年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经连年选育而成的高中产兼用的小麦新品种。1990年10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予麦18号。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对该品种有个系统的了解,加速繁殖推广,尽快地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现把该品种历年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以及栽培要点等作以下介绍,供本年度种植予麦18的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豫麦13(郑州891)是当前河南省正在推广的一个小麦优良品种。为了掌握该品种的主要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潜力,1989~1990年在本院试验地和新郑县七里井村一户的责任田内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其产量结果是: 新郑县七里井村张荣西责任田,经新郑县小星火办公室实地验收,豫麦13小麦实收面积4.2亩,总产2646公斤,平均亩产630公斤。收获时取点测产(每点6m~2),平均亩产608公斤。陕农7859小麦1.2亩,小区实收亩产392公斤。本院内试验田的豫麦13,因后期严重倒伏,产  相似文献   

18.
豫玉1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竖叶大穗型新玉米杂交种,在各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优点,已显示出巨大的增产潜力。为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1997年我们进行了豫玉18高产的形态及生理特点研究,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正> 小麦新品种豫麦13号(郑州891),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经受过不同年份各种因素的考验。该品种产量较稳,增产显著,特别是1990和1991年在重发白粉病的情况下,各地反映其亩穗数较多,穗粒数和粒重较稳,早熟,熟相好,亩产多在300-400公斤之间。它不抗白粉病,抗条锈病。凡抽穗期喷施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的麦田,植株熟相更好,粒重显著提高。我们认为,选育小麦高产稳产品种,提高产量的关键是了解品种各个生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才能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为此,笔者于1987-1991年,连续5年对豫麦13号等小麦品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