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莉 《科技咨询导报》2012,(23):215-215
本文主要探究高校图书馆精神。文章从精神、图书馆精神直至谈及高校图书馆精神,对高校图书馆精神内涵进行论述,强调图书馆精神是高校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精神与高校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图书馆精神与高校图书馆事业这一主题,介绍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与作用,提出了以图书馆精神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图书馆意识与图书馆精神的内涵,指出图书馆意识与图书馆精神达成一致,将会全面推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促成学习型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20世纪我国图书馆界丰富的精神遗产,指出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扬光大图书馆精神,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创图书馆事业,更好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5.
朱齐贵 《科技信息》2012,(34):198-198
本文从图书馆精神入手,论述了图书馆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探讨了图书馆精神对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梅 《科技信息》2009,(8):350-350,352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精神内涵和作用的分析,探讨了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育新的职业精神,提高馆员素质等途径,以促进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职业精神和社会价值内涵、职业精神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和职业精神带动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体现等方面,如何使职业精神贯穿图书馆管理工作之中、职业精神体现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又如何在图书馆工作中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图书馆事业管理服务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谢晶  王歆 《科技信息》2013,(17):29-29,60
志愿精神可以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构建,营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资源,不仅是我国革命胜利的强劲动力,也是我国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源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如何将红色资源做为落脚点,寻找到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理念承载和文化土壤,并开辟出一条培育大学生树立以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红色文化为内核的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精神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精神的研究,指出图书馆精神应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及职业精神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亮剑》精神联想图书馆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亮剑》精神,引出图书馆精神的概念,并论述了图书馆精神的特征、内涵及如何塑造,并说明了图书馆精神的重要性,它是图书馆的气质和性格,是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何谓科学精神,向来众说纷纭.比较被认可的传统说法似乎是:科学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精神体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都是好词,然而,又有哪一门学问不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哪一门学问不是在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2.
谭人凤是孙中山领导核心中的重要成员。从1904年加紧在会党中活动,准备响应省会长沙起义起,到1920年4月病逝前,他参与策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他坚决反对南北议和与优待皇室;坚决与同盟会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做斗争,尽心尽力维护革命党人的内部团结;坚决反对袁世凯、段祺瑞的专制与独裁,反对袁世凯和张勋的帝制复辟。充分体现出了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不屈的斗争精神,促进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一精神和黄埔精神一脉相承,它们是华夏儿女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既体现了各自特色:"精诚团结"是黄埔精神最鲜明的特点;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把"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黄埔精神和八一精神,与中国梦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些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特质和魅力,必然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成为引领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八一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奋起反抗强敌、无限忠于人民、始终坚守理想、勇于战胜困难。奋起反抗强敌表现为勇敢果决,毅然决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无限忠于人民表现为在白色恐怖面前坚定地和人民站在一起,与屠杀人民的反对派血战到底;始终坚守理想表现为对革命理想始终坚定不移,始终高扬理想的旗帜;勇于战胜困难表现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无所畏惧、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15.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南昌城市精神提出至今,因宣传力度不够,并未达到广为人知、引导市民行为习惯的良好效果。八一精神是扎根南昌的革命传统精神,其民众知晓度和认同度均高于南昌城市精神。作为同属南昌城市文化范畴的两种精神,二者并不矛盾,且相互依托,交相辉映。南昌城市精神可以充分利用八一精神的美誉度来大力宣传自己,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八一精神”是苏区精神的先导、前驱,苏区精神是“八一精神”的延伸、发展。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是二者的基石:勇于创造的开拓意识是二者的实质。同时它们又各具特色,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而苏区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则集中体现了苏区干部的精神风貌和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分析八一精神和南昌城市精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入手,论述了利用城市老建筑,公共空间及主题活动,弘扬和传承八一精神,并从市民的自觉行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魅力等方面,探讨了八一精神在南昌城市精神塑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安源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源 ,近代中国最大的矿区之一 ,亦是中国现代革命的一大熔炉 ,在这里 ,不仅为中国革命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而且也铸造和孕育了中国革命一种新的历史精神 ,即安源精神。毫无疑问 ,安源精神是萍乡人民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尤其是在今天走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的时候 ,安源精神更应成为萍乡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哺育和激励。一、安源精神的基本内涵安源精神 ,是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的产物。在 2 0世纪 2 0 -3 0年代兴起的这场运动中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 ,选派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 ,进行了一系列影响全国的革命活…  相似文献   

20.
论文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天祥的世界观是唯物的,他认为道是太虚无形、冲漠无Zhen的原始物质,又是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他规定了这种道的本质属性是不息,所以,这种道在人生中的体现就是不息的人生,道不息,人生亦必不息,他的一生体现了这种不息精神,即是不息的爱国反侵略精神、不息的改革精神和不息的反腐反奸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理想人生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文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