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小传     
家蚕起源历史久古代西方文献中说:中亚有一条丝的路,东方有一个丝的国,它就是中国.《通鉴外纪》里说:"西陵士之女嫘祖为黄帝之妃,始教民蚕桑,治丝茧以供衣服".传说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时,活动在黄河流域,这里就成为蚕的发祥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河南殷墟曾发掘出一些蚕茧和蚕丝.说明会养蚕的人就更多,殷代到现在已经三千年有余了.最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的半个割裂蚕茧,浙江吴兴县钱山漾出土的绢片、丝线和丝带,以及河北正定县南杨庄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2.
用改良成对家蚕限性黄茧品种 (中黄 B× 0 2、中黄 4×日黄 1)与现行强健、丝质优的成对白茧品种 (932× 75 32、芙蓉×湘晖 ) ,按现行四元杂交种的组配方式组配成四元杂交种 ,并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在正常季节 ,由 1对限性黄茧品种 (中黄 B× 0 2 )与 1对白茧品种 (“932× 75 32”或“芙蓉×湘晖”)组配成的四元杂交种 (“932 .中黄 B× 75 32 .0 2”或“芙蓉 .中黄 B×湘晖 .0 2”)与 2对白茧品种组配的四元杂交种“932 .芙蓉×75 32 .湘晖” (对照 )相比较 ,虫蛹率相似 ,万头产茧量增加 2 .2 2 %~ 4.2 8% ,万头茧层量增加 1.2 1%~ 3.86 %。白茧的一茧丝长、解舒率与对照相似 ,黄茧的一茧丝长 10 0 0 m左右 ,比对照短 10 0 m左右 ,解舒率比白茧差 2 0 %~ 30 %。说明成对限性黄茧种与成对白茧种组配的四元杂交种 (简称“2限黄 2白四元杂交种”)的综合经济性状可达到或超过现行实用四元白茧品种 (932 .芙蓉× 75 32 .湘晖 )的水平。“2限黄 2白四元杂交种”的杂交原种 8种组合中 ,有 4种组合 (即“限性黄茧 .白茧”)是雌茧黄色 ,雄茧白色 ,良种繁殖过程中利用这一特点鉴别雌雄工效比现行白茧品种提高 5倍左右 ,比斑纹限性品种提高 3倍左右 ,雌雄鉴别的准确率为 10 0 %。  相似文献   

3.
我厂是个有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厂。现有职工一千八百多人,有立式缫车五百六十台,具有年产白厂丝×××吨的生产能力,并承担白厂丝出口任务。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深入人心。技术革新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缫丝的整个生产工艺还是沿用老的高温缫丝工艺。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首个发明和利用蚕丝的国家。相传中原地区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形成更是让它在全世界获得了"纤维皇后"的美誉。但蚕丝自古以来大多是白色,让家蚕吐出天然彩色丝,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大梦想。浙江大学陈玉银教授历经十余年的科研攻关,让这一梦想成为了现实,其浙江省农业(畜禽)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蚕桑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多元化利用与育种新技术研究,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栗蓬刺束间或树皮裂缝中结茧化蛹(化蛹于白色丝茧中)越冬,或以幼虫在被害栗蓬总苞内越冬.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盛发期.第2代幼虫在7月初孵化.化蛹场所高度集中在原被害蓬上.第1、第2代为害板栗较重,第3代为害较轻.豫南丘陵板栗产区采用农业和生物方法防治该虫,6年防治实验表明,该方法平均株杀灭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6.
Bm-152是前期研究中发现的一个在家蚕丝腺中高表达的非编码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Bm-152在家蚕5龄到预蛹期不同发育天数丝腺中的表达谱进行检测.同时,在个体中过表达Bm-152,检测Bm-152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Bm-152在家蚕5龄幼虫丝腺发育过程中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吐丝第1天表达量较高,随后表达量又下降.通过在血淋巴中注射2μg piggyBac[A3-EGFP-A3-Bm-152]过表达载体,48h后发现Bm-152在丝腺组织中无明显过表达,但在非丝腺组织中可实现明显过表达,且表达量上调1.66倍;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基因Usp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1.95倍,E75A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2.26倍,保幼激素信号通路基因Met在非丝腺组织中上调1.79倍.表明非编码RNA Bm-152可能通过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信号通路参与家蚕发育,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索Bm-152的功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电磁辐照诱发家蚕变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磁场辐照家蚕卵,能使家蚕产生明显的变异.比较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电场刺激后的蚕种,茧质和茧量均有所提高;此外,也观察到生物大分子的局部结构变化的表现型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家蚕的育种中,蚕茧个体茧层率、全茧量和茧层量之间的关系特性,实现茧层率的自动测定与信息化管理。【方法】基于C/S结构设计家蚕育种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快速记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数据,并自动统计出需要优选的蚕茧个体,实现家蚕育种过程茧层率这一重要指标的数据采集、管理和统计分析。【结论】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应用,为育种管理人员选育家蚕新品种提供及时可靠的详细数据,加强了育种质量管理,提高了培育家蚕品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家蚕50~500 nt非编码RNA的cDNA文库,发现了189个新的ncRNA,其中一个小RNA-Bm-86在家蚕幼虫和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和成虫.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ncRNA的特性及其与上下游基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该ncRNA与其宿主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ncRNA属于H/ACA box snoRNA家族,是由家蚕eIF5A基因的第二个内含子转录产生的,且在家蚕中没有明显的靶标位点.分析其上下游基因结构发现,在其上游263 bp处存在着一个可能的启动子位点,表明其有独立转录的倾向.进一步分析Bm-86与其宿主基因eIF5A在家蚕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发现,二者在表达上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且该现象在丝腺中尤其明显.推测Bm-86可能通过影响eIF5A基因的表达参与到家蚕丝腺发育调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1974年早、中秋蚕,我们用250倍“板兰根”液对家蚕中肠型脓病、血液型脓病和卒倒病进行了添食试验,结果用于防治中肠型脓病的结茧率达82.5~92%;用于防治血液型脓病的结茧率达80~92%;用于防治卒倒病的结茧率达77.5~86%。说明,“板兰根”具有良好的消灭病毒和杀菌作用,是防治家蚕病毒性病和细菌性病的良好中草药剂。而防治病毒病的效果又尤于细菌病。用250倍“板兰根”液喷在桑叶上立即给蚕吃,蚕儿欲食欲旺盛,无异  相似文献   

11.
日本蚕业的特点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精耕细作的商品性生产,然而茧丝加工则操纵在大资本家手里,实行高度的机械化。据统计,1972年日本桑园总面积2461500亩,全年收蚁3307400盒(每盒蚕卵2万粒),产茧2102194担(较1971年减2.4%),其中丝茧208526担,全年平均每盒种产茧量63.6斤,亩产蚕茧85.5斤。收购上茧率在95%以上,茧检定出丝率18.56%,茧丝长平均1225米,解舒率73%。对1斤茧所费劳动时间为1.53小时,丰产户仅为0.9小时,1971年产丝量为19684.26吨(系按生丝年度计,即自6月起至次年5月止),1人1日缫丝量约8.8公斤。  相似文献   

12.
一只蚕,一只幼小的蚕,在与命运的抗争中经受怎样的痛苦:她先是茫然,面对没有一丝缝隙的茧壳,听不到声音,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路,几乎没有任何的希望;于是"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很显然,在蚕的面前有两种选  相似文献   

13.
黄景路 《世界博览》2008,(11):27-28
在印度后种姓时代,本来应该属于非种姓化的现象也一定要借用种姓色彩的语汇来表达。拉贾斯坦的城市以"有色城市"享誉海内外:斋浦尔为"粉色城市",乌代布尔为"白色城市",杰瑟梅尔为"金黄城市",比卡内尔为"红色城市",焦特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白僵菌对家蚕的影响,为扩大试验推广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创造提前,我们曾选用农林一号、400、广东、东风林场四个菌株,在室内两次用喷过菌液的桑叶饲喂家蚕。据观察,自5月26日起陆续出现白僵蚕,至6月6日剖茧检查总计,上述四个菌株对家蚕的感染死亡率分别为16%、46.7%、1.1%、2.25(表)。初步印象是:白僵菌对家蚕是存在着影响的,但不同菌株对家蚕影响程度差异很大。如引自东风林场的菌株,我们在室内试验对家蚕影响很小,在鄞县东钱湖管理所国戚寺对越冬代松毛虫放菌后,效果达67.7%,且  相似文献   

15.
应用激光辐射家蚕“东肥”获得变异品种“肥激”,其后丝腺细胞数增加;染色体畸变;蚕丝产量、质量显著提高。为进一步得知蚕丝质量变化依据,我们自一九八一年起对家蚕“肥激”后丝腺RNA、丝心蛋白mRNA的含量和碱基组分比例作了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电磁场辐照家蚕卵,能使家蚕产生明显的变异。比较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电场刺激后的蚕种,茧质和茧量均有所提高;此外,也观察到生物大分子的局部结构变化的表现型变异。  相似文献   

17.
蚕病危害常使蚕茧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故很有必要在蚕期添食药物,防治蚕病.前人常用的添食药物,如氯霉素、红霉素、氟哌酸等防治细菌病,“402”、克霉唑防治真菌病,效果尚好,但对病毒病基本无效.近见报导的激素复合物、蚯蚓液、氨基酸营养素类添食剂则几乎无防病效果,对蚕的发育、结茧率、全茧率影响不大或无作用,而病毒病的危害约占各种病害造成总损失的70%.因此,攻克防治病毒病难关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本成果的研究人员经四年多大量试验,选择多种类中西药物进行科学配伍,探讨了最佳配方和工艺,研制成蚕用复方抗菌增茧素这一既能防治包括病毒病的多种蚕病,又能增茧、增丝的多功能蚕用添食剂.该产品已于1992年通过了广东省级鉴定,其技术属国内首创,产品功效居国内领先,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92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93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已被列入1994年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相似文献   

18.
氚标记甘氨酸(3H-Gly)对家蚕蛋白质生物合成参入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3H-Gly对家蚕5龄幼虫的标记剂量和标记时间以每头蚕5μCi和30min为宜;3H-Gly对家蚕几个主要器官的蛋白质参入活性有很大差异,进入蚕体的3H-Gly大部分参入到后部丝腺蛋白质合成中.  相似文献   

19.
合适的整合表达载体对于获得转基因家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包含家蚕转座子K1.4,丝素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基因,cDNA的质粒SKFL以及不含K1.4的质粒pFL,并将其通过扎卵法转移到家蚕受精卵中,通过对当代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丝腺和蚕体DNA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发现,荧光素酶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整合是随机的,但携带K1.4的质粒SKFL的整合频率明显高于质粒pFL。  相似文献   

20.
合适的整合表达载体对于获得转基因家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包含家蚕转座子K1.4、丝素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基因cDNA的质粒SKFL以及不含K1.4的质粒pFL,并将其通过扎卵法转移到家蚕受精卵中.通过对当代转基因家蚕5龄幼虫丝腺和蚕体DNA进行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发现,荧光素酶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整合是随机的,但携带K1.4的质粒SKFL的整合频率明显高于质粒pFL.这说明转座子K1.4可以有效提高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家蚕中的整合频率,从而有可能成为构建转基因家蚕的一种有用的整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