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省鼠形动物的研究,最早是由法国传教士大卫(David)开始的。他于1873年到达崇安挂墩,采集了一批动物标本,其中有不少啮齿动物标本。这些标本经生物学家研究,先后发表了不少新种,如1877年发表的猪尾鼠指名亚种,1879年发表的青毛鼠拉氏亚种,1880年发表的白腹巨鼠指名亚种,等等。嗣后还有几位中外生物学家到这地区采到珍稀动物标本,发表很多新种,挂墩地区因而名闻于世。解放前后国内生物界对闽北地区的啮齿动物,亦曾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郑作新,1947;王敦清、蔡文清等,1957;洪震藩,1959、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啮齿目动物,已知有7科、15属、29种(包括亚种),其中16种在武夷山保护区有分布记录。我省食虫目动物仅有2科、4属、5种(包括亚种),武夷山保护区皆有。现列为检索表,以便于鉴别。在武夷山保护区有分布记录的种,标有“§”号。福建啮齿目动物种的检索表一、臼齿在颌的两侧各为5/4。尾比头躯之半长。1.体型大,头躯长通常超过180毫米。上颌具五齿(包括小前臼齿在内)。耳无毛  相似文献   

3.
梅花山东起龙岩万安,西至连城莒溪,北始连城曲溪、赖源,南达上杭的古田、步云,大约处于东经116°40′~117°02′,北纬25°03′~25°30′,从东北向西南形成漏斗形的高山丘陵。境内山峰耸峙,溪流纵横。主峰石门山海拔1823米,位于步云公社的梨岭西北境界,系闽西第一高峰。梅花山林木茂盛,生物资源较为丰富,过去未曾开展啮齿动物的调查。作者于1981~1982年先后在梅花山范围内的万安(梅村)、步云(梨岭、上福)、赖源等地做了一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笔者先后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三港、挂墩、黄岗山、桂林、坳头、大竹岚、下洋、芙蓉溪、美罗湾等地,进行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共得两栖动物标本400余号。经鉴定结果,知有32种,分隶于2目、8科、12属,占我省已知16属的75%,已知44种的72.7%。可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甚为丰富。其中经甫树蛙一种,系我省新纪录。该种前此报导仅见于四川和湖北两省。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以来,我们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及其毗邻地带(海拔300~2100米)进行了爬行动物的采集,共得标本近二千号。经分类后,计有龟鳖目3种、蜥蜴目11种、蛇目58种,占全省爬行类总数(115种)的62.6%。兹将其种名及采集地点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肺吸虫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吸虫病在福建省发现早,虫种及各阶段宿主繁多,分布广泛。Rathbun(1904)曾报告在挂墩采集的溪蟹是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liculatum Milne-Edwards,1853)。戴爱云、陈国孝(1979)来闽作福建省淡水蟹类研究时指出该报告有误,在武夷山发现的蟹类应为福建华溪蟹(S.fujianense)。1977年我们曾对捕获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部坪溪的螺蛳与溪蟹标本进行检查,发现不但感染率高,而且感染度重。黄一鸣等(1981)报告在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苔藓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考察,到现在止,已知有355种,现在按照陈邦杰教授(1959)对苔藓植物群落类型的划分,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生态群落,分为5个生态类型,即:水生苔藓群落(Bryo-Hydrophytia)、土生苔藓群落(Bryo-Geophytia)、石生苔藓群落(Bryo-Petropytia)、树生苔藓群落(Bryo-Epixy-loplophytia)和叶附生苔藓群落(Bryo-Epiphyllitia),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概括总结了国内已报道的啮齿目动物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啮齿目动物染色体显带技术的概况以及最新进展,阐述了核型差异的产生原因.最后介绍了新技术在啮齿目动物染色体核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啮齿动物是当今世界最繁盛的动物种群,其生物量与其他动物相比,是十分大的,而其体型却很小。目前各地啮齿动物的危害是很广的,我们提倡灭鼠,提倡认真筛选灭鼠药物,开展多种途径的综合灭鼠。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全省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定位研究基地。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是我国东南部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查明现状植被资源及其分布,为保护区今后开展定位研究,提供有关植被资源参考资料,是生态、植被协作组的主要任务。保护区内植被类型,至今尚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在1949年以前,除了动、植物区系有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1980—1983年,在武夷山的15个点(建阳县的黄坑、桂林、李家塘、坳头,崇安县的挂墩、三港、塘头、红渡、长滩、星村,光泽县的华侨、寨里、大连坑、下洋、司前),进行贝类采集调查,1981年报道过10利,现在增加17种,合计27种,分隶于2纲、4目、16科、21属,其中标有*记号的4种为福建新记录,表1和表2标有△记号者是1981年报道过的10种,表中的采集地点包含新增加的采集地点。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建立无菌动物群或更新SPF动物群时,通常用剖腹产方法获得仔畜,这种仔畜一般不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在无菌环境中经人工哺育或由无菌母畜代乳,可得到无菌动物;以SPF母畜代乳可得SPF动物,因该方法简便、可靠,而被广泛采用。实验动物的剖腹产技术,可分为子宫切开术和子宫摘取术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多适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 巍巍武夷山脉,群峰连绵,主峰黄岗山耸立于福建省西北部,为东南大陆的最高峰。山脉斜贯于闽赣边界线上,成为东海之滨的天然屏障。它阻挡着冬季冷气流向东南侵袭,而又阻留了春夏季风吹向内陆的湿气,形成了温暖湿润、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的生态环境,从而发育着极为繁多的植物种群和颇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亚洲东南大陆植物区系成分的佼佼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黄岗山及邻近地区,在北纬27°33′—54′,东经  相似文献   

14.
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巫山蓝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距今2 4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喜马拉雅水麝鼩(Chimmarogale himalayicus)、小臭鼩(Suncus etruscus)、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等骨骼标本。这些骨骼标本的鉴定和研究反映出春秋时期三峡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水土保持良好,有繁茂的森林环境;当时遗址古居民食物资源丰富,但人类居室及室内卫生条件等比较落后;古遗址人类居住点的室内环境比较阴暗、潮湿,并且有多种昆虫、食虫目动物等与人类伴栖。蓝家寨遗址食虫目(Insectivora)、翼手目(Chirortera)动物骨骼研究,为分析三峡地区春秋时期古环境、古居民生活与居住条件、三峡地区环境演变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上述动物骨骼标本也是首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以后古文化遗址中被发现。该项工作为今后开展动物考古中的小哺乳动物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本观测数据,并且在鉴定标准及工作方法等方面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经济植物病原真菌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自1979年6月——1980年底,先后四次深入崇安、建阳、光泽三县境内保护区所属十多个有代表性的地带,采集寄生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标本,侧重于经济植物病原真菌。我们在84种经济植物上,采得病原真菌117种,其中我省新记录44种,我国新记录3种。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真菌资源极为丰富,不但种类和数量繁多,而且拥有可供食用、药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或引起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的真菌。现将经鉴定巳知的经济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记述于下。名录中的病原真菌,按真菌分类亚门归类,在亚门内依真菌学名的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每种病原真菌均列举其寄主及采集地点。国内新记录的病原真菌,在其学名前标以“△”,本省新记录的病原真菌,标以“§”号,以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松林  吴淑玉  程林 《江西科学》2009,27(6):827-831
本研究区共记录爬行动物59种,占江西爬行动物的71.08%,隶属于2目11科41属。区系构成以东洋界物种为主,计51种,占86.44%;广布种8种,占13.56%。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1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17种。中国特有蛇类11种,有毒蛇14种。新增江西新纪录灰腹绿锦蛇、崇安斜鳞蛇2个种。提出对爬行动物的保护不但要注意生境的保护,还要对传统文化中对爬行动物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收藏的广西猫儿山蜻蜒目昆虫标本进行鉴定,共57种,隶属于2亚目12科40属,其中4属19种为广西新记录.4个广西新记录属是:金光伪蜻属Somatochlora Selys、头蜒属Cephalaeschna Selys、亚春蜒属Asiagomphus Asahina、安春蜒属Amphigomphus Chao.19个广西新记录种是:黄翅灰蜻Orthetrum testaceum Burmeister、线痣灰蜻Orthetrum lineostigma Serlys、双横赤蜻Sympetrum rupturm Needham、小黄赤蜻Sympetrum kunckeli Selys、树穴蜻蜒Lyriothemis flava Oguma、勋章轭蜻(彩眼蜻蜒)Zygonyx iris insignis Kirby、维多异蜻dionyx victor Hamalainen、绿金光伪蜻Somatochlora dido Needham、双斑圆臀大蜒Anotogaster kuchenbiseri Foerster、宽痣头蜒Cephalaeschna acutifrons Martin、工纹长尾蜓Crynacantha bayadera Selys、山西黑额蜒Planaeschna shanxiensis Zhu et Zhang、海南亚春蜒Asiagomphus hainanensis Chao、和平亚春蜒Asiagomphus pacificus Chao、环纹环尾春蜓Lamelligomphus ringens Needham、汉森安春蜒Amphigomphus hansoni Chao、克氏小叶春蜒Gomphidia kelloggi Needham、透翅绿色蟪Mnais andersoni McLachlan、六斑长腹扇蟪Coeliccia sexmaculata Wang.对猫儿山蜻蜒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蜻科、蜓科、春蜒科、色蟪科为优势科;猫儿山蜻蜒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范围内共有6个分布型,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范围内共有12个分布型,以东洋区种类和“东洋区+古北区”共有种类为主要成分,其中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和华北区4区蜻蜒种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人工植被又称栽培植被或农业植被.它和自然植被合称为植被,人工植被是人们为了获得所需要的植物产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所提供的产品多寡,决定于经营管理水平,而后者又决定于科学技术水平。因此,研究人工植被的现状及其规律性,对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协调植物与环境关系,挖掘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区内人工植被的研究,创立更合理的人工植被,获取更丰富的植物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又称台湾松,为我国特有树种,并为东部亚热带中山地区的代表性群系之一,主要分布于华东中亚热带山地,例如福建戴云山、武夷山,江西武功山、怀玉山、庐山、浙江括苍山,天目山以及安徽黄山,海拔600—2000米的地带。南亚热带的台湾中央山脉海拔750—2800米的山地以及北亚热带的大别山北坡与南坡亦有分布。华中的湖南,湖北以及西南的贵州亦有生长。通常组成单纯林或针阔混交林,是一个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