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稿中的易错字、词,或因作者对字、词的富义及规范用法把握不准而将音同,义近、形似的字、词错用、或因字、词的规范用法与习惯用法有分歧而导致作者使用失误,笔者选取一些易错字、词、依据有关辞书,结合实际,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2.
从英汉词语的歧义、特义及词组合等方面,对英汉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意义不对等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通常一个字就记录一个词。甲骨文象形性极强,往往可以借助字形的分析而推知字的本义。本义是词义引申的出发点,掌握了本义,就可以提纲率领地掌握一个词的各种引申义。但甲骨文中大量的专用为专有名词的字,其字形意义与其所反映的名词意义没有任何联系,仅是以假借字来表示人名、地名等名称,因而无从由字形推知其词的本义。这样,我们对甲骨文名词本义的研究范围,只可能在250个左右普通名词中进行。一、甲骨文名词本义使用情况《说文解字》是通过字形分析来讲述字的本义的字书,是研究甲骨文重要的桥梁。我们…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陈奎彦先生的《同音词语别裁》一文提出了商榷。文章认为,同音词必须是“同音”的一组词,“近音词”不是同青词;同音词必须以“不同义”加以限制,同音但等义的词不是同音词。文章还论述了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5.
变音别义、变音造词是上古汉语词汇的突出特点。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读音、字形是表示词语意义的形式,意义是汉字读音和字形的内容,是推动读音、字形分化的决定力量。汉字读音分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衍音”,汉语里出现了大量同源词、孳生词,是汉语声训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重庆方言中,"高"可以用来表"周遍"意义,其主要放在句中作谓语的补助语。文章通过考察认为,"周遍"义并非存在于字形"高"的词义演进轨迹之中;表"周遍"义的本字,不应是"高"而当是字形"交"字。只因为方音变读的缘故才被读作"gāo",然后在记词时又将其写作了同音字"高"。重庆方言表"周遍"义的"gāo",当与普通话"高"的字形、词义无任何关联。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必须同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内涵词作为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研究的焦点。本文拟从英汉词语所负载的民族文化内涵义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英汉语言社会文化的差异 ,强调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注意深入到含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教学上  相似文献   

8.
词是词汇学、语法学、语用学共同的研究对象,因此词的意义可以区分为词汇义、语法义、语用义。词汇义、语法义是词典意义,在现代辞书中有形式多样的表述方式,从中看出它们各自的丰富内涵;语用义是非词典意义即临时的具体的意义,在词语教学中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词的临时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词的临时义既非该词语言义的具体体现 ,亦非该词的联想义、社会义或色彩义 ,而是指该词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 ,由于特定的语境和用法的制约 ,随情应景产生出来的 ,与其语言义不相吻合的临时性意义 ,是偏离其语言义的言语义。这种临时义主要是通过辞格运用 ,词类活用 ,施受同词等方式来实现的。某词的临时义受该词的语言义 ,语音及语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词的借代义和词在修辞上的借代用法不同:词的借代义是从修辞借代用法固化而来的意义,它可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存在,大多被收入了词典.词在修上的借代用法其称代所指是依附于具体的语境的.修辞上的借代用法固化为借代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本体使用频率较高;二,借体一般表达普遍概念;三,本体与借体的联系要有普遍性;四,本体与借体关系大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字典》"通"字用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中大量使用“通”词条,这其中的“通”反映了我国文字发展及其使用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即“同音借用”现象与“同源通用”现象,前者所指的意义叫“用字通假义”,后者所指的意义叫“同源通用义”。两种现象有同有异,有本质区别;两种意义亦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个F"色彩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在由量词向助词虚化过程中,表“量”的意义逐渐减弱,表示某种语法的意义却逐渐加强,从而使“个”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原来在典型量词用法中不能产生的色彩意义.随着这些功能的变化而产生一。“个F”的常见色彩意义,有表示强调的色彩意义;有表示微小的、表示轻巧的和表示随便的色彩意义等几种。  相似文献   

13.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4.
"婴儿"、"赤子"、"孩"这几个词反复多次出现在《老子》这部五千字的著作中,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通过对其日常意义和比喻意义的考察,指出婴儿状态的柔弱性、专一性和混沌性,明确它们是对"道"的觉解的不同阶段的比喻性表述,并对其政治学上的批判意义作了评说。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词汇丰富,含义颇多,并且拥有灵活多变的复杂的语法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当中,尤其是在英汉互译时,很容易产生语音、语意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歧义现象。应深入了解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避免不应有的歧义现象的产生,提高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拿现代汉语语素在字书上的“普通意义”同进入调结构后的“个性意义”加以对照,发现在有些情况下语素入调后要发生意义上的偏移,这一偏移所产生的结果叫做“意义变体”.“意义变体”是由词结构语境产生的.而且表现为种种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中古汉语副词“颇”的用法比较复杂,既可表示程度的偏高,偏偏或程度上的更近一步;还可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也可表示对范围的总括;另外还可以表示推度询句的语气,由于各种用法的来源不同,在分布和发展上也表现为不均衡。  相似文献   

18.
柴慧芳 《山西科技》2006,(5):101-103
汉英语言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说"PK"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K”是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而流行开来。本文考察了它的义项、语用意义、使用范围和场合,认为“PK”的义项有对决、淘汰、比较和对比、竞争4个义项。它的语用意义一般都与《超级女声》节目有关,常用于标题中和一些体育比赛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