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63,8(10):34-34
一問題的本质巨猿是否属于人类系統?在人类系統里是否可以分为“生物人”与“社会人”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問題,我在評論吳汝康先生“巨猿下頜骨和牙齿化石”的一篇短文中曾經提出了否定的意見。从吳先生对我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王占元 《科学通报》1965,10(7):626-626
在讨论巨猿是猿的系统还是人的系统的具体分类过程中,涉及到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这实质上是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吴汝康先生在所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关于这个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些观点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再论人的进化系统”(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此文)这篇文章中。吴汝康先生首先提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是劳动、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语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62,7(11):57-57
作者对自1956年起到目前为止发现于我国广西柳城等地的三具巨猿下颌骨和一千多枚巨猿牙齿化石的形态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巨猿的年龄、性别、体态、生活习性、分类位置,以及巨猿的研究与“劳动创造人类”理论  相似文献   

4.
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么会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 形态上与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存在差别而与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牙齿比较接近, 可暂定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中存在巨猿、爪兽、小猪、裴氏猪和小种大熊猫等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 明确显示么会洞人类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同时, 么会洞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2 Ma的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相似, 表明两者的年代相近. 目前, 亚洲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不如非洲的多, 而且在层位、年代和分类位置等方面仍有诸多争议. 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探讨至今仍未有满意答案的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 现在, 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人类化石无疑有助于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5.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3,8(7):40-40
科学通报今年5月号发表了安志敏同志对我著的“巨猿下頜骨和牙齿化石”一书的評論,对巨猿的系統地位等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认为巨猿不是前人,而前人根本不能列入人的系統。因而問題的中心不是巨猿究竟是否属于前人阶段,而是关于人的概念問題,人的整个系統的問題。不是我所建議的“生物人”和“社会人”的名称是否合适的問題,而是在人的分类系統上有沒有“前人”  相似文献   

6.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4,9(8):701-701
关于人的概念,我和安志敏先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分歧在于两个根本问题:1.什么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人与猿的分界标志;2.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过渡时期以及这个过渡时期是否属于人的进化系统。一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理论的理解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首先从人类生产财富的劳动出发,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接着把现代人与现代猿作了详细的比较,顺次指出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各种特征有:直立行走、  相似文献   

7.
李辉 《科学》2013,65(2)
正近来基于基因组学的遗传学研究成果颠覆了以往的古生物学和生物分类法,甚至动摇了传统的人类阶段进化论。我们将根据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成果,从猿类到现代人种来逐步重构人类的进化历程。长期以来,人类认为自己这个物种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应该脱离于动物界,是一个全新的类群。然而,随着系统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建立,生物学家认识到人类依然属于灵长类动物的范畴,与其他的猿类有着很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8.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63,8(5):35-35
巨猿化石为解放后古生物学上的重要发现之一。过去,资产阶极的人类学家仅根据在中药铺里购得的几枚牙齿就认为它们属于一种新类型的猿,并且定名为“巨猿”,后又有人改称为“巨人”。它们究竟属于猿的系统还是人的系统,意见比较分岐,长期以来未能获得解决。至于这些巨猿牙齿化石的出土地、共生动物化石以及地质年代,也都是不很清楚的。从1956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相似文献   

9.
广西崇左三合大洞新发现的巨猿动物群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猿动物群是晚新生代十分重要的动物群之一, 深受科学家的关注. 最近在广西崇左生态公园三合大洞发现了包括似人似猿、巨猿、猩猩、长臂猿、中华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凤岐祖鹿、双齿尖河猪及小猪等8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组成的巨猿动物群. 迄今, 它是我国境内地理分布上纬度最南的巨猿动物群. 依动物群性质及地层对比显示其时代属于早更新世. 动物群中由于出现较进步的武陵山大熊猫、貘类和巨猿等体型明显增大的动物, 表明其时序应晚于早更新世早期的重庆巫山和广西柳城巨猿动物群, 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 磁性地层年代测定约为距今120~160万年. 该动物群基本上由猩猩、树鼩、南蝠、猪尾鼠等几乎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组成, 缺少北方类型, 应属于典型的热带森林动物群; 这表明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 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的发现对划分我国的巨猿动物群的分期, 探讨其起源、演化特点、趋势和动因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十年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人类基因至少有98%和黑猩猩完全相同……现在才开始探寻使人类从猿类中分离出来的究竟是哪些基因。人总喜欢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因为人类具有交谈、书写和建筑复杂构造的能力,从而把自己从动物王国中分开来,并且形成精神上的差别。但是,将其归结到基因时,人类又和黑猩猩的两个物种极其相似,以至于生理学家贾里德·戴蒙德(JaredDiamond)称我们人类是“第三个黑猩猩物种”。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研究工作,可以肯定地确认人类和黑猩猩的任何基因组区,至少有98.5%的DNA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很少一部…  相似文献   

11.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76,21(2):89-89
最近在我国刊物上所开展的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讨论,对于进一步弄清人和猿的本质区别以及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基本理论,是十分有益的.从1962年吴汝康同志在《巨猿下颌骨和牙齿化石》一书中,把人科分成两个亚科,提出了“生物人”、“社会人”以及“天然工具”等概念以来,我多次提出过商榷,吴汝康同志  相似文献   

12.
傅君亮 《科学通报》1965,10(8):751-751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国南方发现了一些名为“巨猿”(后又有人改称为“巨人”)的高等灵长类化石,这些化石,似猿似人,又非猿非人,因而引起学术界长期的争论。解放后,为了解决究竟是“猿”或“人”的问题,以及解决它出产的确实地点和产状等问题,从1955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遣工作队在广西开展了探查山洞和采集、发掘化石的工作,曾先后在大新、柳城等地发现了出产巨猿的山洞并调查了其他山洞三百余个,其中以柳城“巨猿洞”采掘的化石最为丰富,设有三个完整的下颚骨和数以千计的牙齿,以及相当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已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注意。本书  相似文献   

13.
从1964到2004年,人们相信人类与猿类在基因水平上几乎是相同的。10年前,科学家宣称人类DNA中的信息代码有98.5%与黑猩猩一致,因而人类不过是另一种黑猩猩。他们认为人类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黑猩猩应当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了湖北建始龙骨洞和广西柳城巨猿洞8枚巨猿牙齿及9种伴生哺乳动物24枚牙齿的釉质稳定碳同位素比例,δ13C值(PDB)为-18.8‰~-14.1‰,其中建始4个巨猿牙齿的釉质δ13C值为-18.2‰~-14.2‰,柳城4个巨猿牙齿釉质的δ13C值为-17.5‰~-16.8‰.数据结果表明巨猿及伴生动物群的食性均为纯C3食性.依据C3植物的分布规律、相关地区植被的C3/C4植物组成、巨猿动物群和古植物孢粉等综合分析,推测巨猿生活于C3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环境,应该是森林环境,而非开阔环境.巨猿的绝灭可能与栖息环境退缩恶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广西崇左江州木榄山智人洞古人类遗址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智人起源的争论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最近, 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及大量与之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木榄山智人洞哺乳动物群以江南象与初现的亚洲象及巨獏等组合为其特征, 截然不同于华南早更新世的巨猿动物群和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是典型亚洲象动物群的早期代表. 依动物群性质、地层对比及铀系年代测定木榄山化石智人和伴生的哺乳动物群的时代为距今约11万年的晚更新世早期. 该动物群主要由热带-亚热带型动物组成, 但木榄山动物群中森林型动物种类单调, 草地类型的动物相当多, 这表明当时的气候可能比以前干燥. 木榄山智人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起源及其环境背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颜訚 《科学通报》1965,10(8):714-714
一人类进化的阶段性我们在讨论关于巨猿系统和人类起源时曾提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而渐渐采用了直立的姿势。这就是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这可以说是一个阶段。“但是有决定的一步终于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这又是一个阶段。“简单讲来,这些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随着完全人的出现又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又是一个阶段。以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熊猫在外观上与熊很相似,但熊是肉食动物,熊猫是草食动物,在许多方面,熊猫与熊具有不同特征。据专家们分析,从熊猫的牙齿、头骨、外生殖器及体态来看,它不应当属于熊科,而应当属于浣熊科。但从其化石来看,熊猫哪一科都不属,应把它分为独立的一科。而另一些专家则根据解剖学和血清学方面的数据,推断熊猫可能是熊的近亲。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美国斯米索尼安博物馆的奥布莱茵博士等人对熊猫与别的动物之间五十种以  相似文献   

18.
最新研究表明,猿类也拥有“文化”,尤其是猩猩群体,也像人类一样互相学习行为举止,并将生活能力和经验代代相传.这些“文化”对于适应环境状况变化非常有必要. 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猩猩行为举止有显著差异,他们试图揭开其中的谜团.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猩猩群体的差异性并非是由基因遗传导致的,而是对“本地文化”的学习和传授所致.这就像英国亚伯丁和普利茅斯,美国纽约和俄亥俄州之间的文化差异性.这项研究暗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可追溯至数百万年前,人类的文化根源与猿类文化有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十年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洞穴中发现的被称为"霍比特人"的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的史前人类文章;十年后的今天,"霍比特人"事件仍然在引发对许多重大问题的争论。《自然》杂志近期登载的一组相关报告,围绕争议物种的发现和论证进行了讨论,包括它是否属于我们的属类——人类。  相似文献   

20.
吴新智 《科学》2006,58(5):32-36
当今古人类学两个令人们最感兴趣的热点是最初人类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前者指何种古猿何时何地如何转变成人;后者指形态上或解剖学上与我们基本相同的人类何时何地如何由何种古人类产生出来.我们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智人,那些解剖学上与我们基本相似的人类被称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有时简称现代人,或称解剖学上的智人,以区别于生存时间比直立人晚,还保留比较可观的直立人特征的“早期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