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技术型人力资本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最稀缺、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之一,应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根据技术型人力资本高增值性、高异质性、高专用性、高风险性的特征,设计出符合其分享剩余索取权的制度安排有技术入股制、贡献报酬制、股票期权制、有限合伙制和创业者股权制等。技术型人力资本可通过参与共同治理来有效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企业产权的动态安排及企业剩余分配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科斯和阿尔钦等人对公司的定义,企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所有者形成的合约.企业的要素从大的方面分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在形成合约时,面临着产权的重新安排,这一安排的前提是双方收益的最大化.企业同时又是区别于其他一次性交易的特殊合约,因此它的产权安排是动态的,而企业剩余的分配也是动态的.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产权和企业剩余的安排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均衡分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必须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产权改革,其实质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重新安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孟梅  张云慧 《科技信息》2008,(4):194-194
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然而在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的现象已十分普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是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契约的不完备性,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可能完全匹配,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匹配。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剩余财权的一种契约制度。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现有的已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剩余财权的安排及其行使机制不完善。文章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初步构建了新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高技术企业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高技术企业有必要借助价值链管理来建立和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其产品和经营的独特性又要求传统的价值链模型和管理方法在应用时有所变化和创新。本文从高技术企业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通过构建高技术企业的价值链模型,分析其不同于波特基本价值链的主要特征;结合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和竞争特点,提出其基本的竞争优势类型,探讨高技术企业如何通过价值链分析选取竞争优势类型,如何通过价值链管理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中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有助于抑制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对经营者产生长期激励效应。在中国,ESO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应通过规范证券市场、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等途径,发展和完善ESO制度,充分发挥ESO激励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是基于公司资产的看涨期权,其对经营者和员工激励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企业的风险特征等。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是有条件的,如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等,我国在建立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中,要使此种激励制度有效,要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市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市场机制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削弱了其自身的调节力度。而企业具有降低交易费用和弥补市场分工不完备性的功能, 但是企业契约不完备性却使得企业的产权出现“剩余”, 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通过特定的产权安排和企业制度选择, 可以使企业产权“剩余”得到对应分配, 从而获得企业经济。机会成本最小和效率最大化是衡量产权安排和制度选择是否科学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自洛克论证以来,有两个基本规定:(1)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2)人对自己劳动的产品有不可辩驳的所有权。劳动产权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凭借其劳动获取在企业利润中的分配权等一组权利。劳动参与利润分配是劳动产权讨论的焦点。在劳动价值论的视野下,劳动者的劳动是剩余分配权唯一的应得根据,劳动量是剩余分配量的唯一尺度。但是,资本获得剩余分配权实际上凭借的是不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稀缺性,有其历史合理性。因此,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并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共占有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后,劳动力与不变资本对生产方式的稀缺性才能根本逆转,劳动者的劳动产权才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