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 《世界博览》2013,(24):50-53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观赏台,硬朗的施瓦辛格一个侧身指向兵马俑群,展露出自信与豪迈的笑容。这是67岁的阿诺·施瓦辛格首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也是施瓦辛格第五次来到中国最特别的一天。施瓦辛格棱角鲜明的脸上,浓眉、大眼、辫粱挺拔。笑起来爽朗、刚毅,似乎是上帝派到人间塑造英雄的宠儿。他这次来到陕西为的就是以华山为名。同中国艺术文化界的大师、学者,讨论中西方文化的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实现秦始皇陵区兵马俑文物的动态监测、管理、保护、研究,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保护数据库"。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为基础,结合兵马俑博物馆大量的文物考古保护数据,以ArcSDE数据引擎为接口,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结果建立了以C/S和B/S结合的方式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结论实现了兵马俑及秦陵周围文物保护相关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为陵区文物的考古和保护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3.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8000件陶俑被称为大秦帝国“复活的军团”。2009年6,,EJl3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开始进行第三次发掘,颇为引人瞩目,历时近3年的新一轮发掘有何新发现?种种“谜团”,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陵2,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和研制工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和烧制技术,选取63个秦始皇陵2,3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的黏土样品,2个耀州瓷胎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2号坑和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不完全相同,但多数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的垆土样品关系密切,其原料来源可能在秦陵附近,由此推断烧制2,3号坑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陵附近.还初步分析了2,3号坑兵马俑研制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秦陵封土,2号坑夯土、回填土与附近黏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08,(11):70-70
北美规模最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展5月18日至10月12日在美国加州圣塔安娜市的宝尔博物馆举行。据介绍,本次展出的一百件(套)展品中,中国一级文物约占一半,包括十七尊秦始皇兵马俑。这些兵马俑或站、或坐、或跪,姿态各异;有的瘦小精干。有的大腹便便,既有威风凛凛的铠甲步兵俑,也有面带微笑的文官俑。  相似文献   

6.
原建军 《科技潮》2006,(4):58-59
近一段时间,许多媒体接连报道兵马俑坑不是秦始皇陵的,而是其祖先“宣太后陵”的这一新闻。消息的发布者就是我国建筑学学者陈景元。随后,自兵马俑被发现就一直主持考古发掘达数十年之久、被誉为秦始皇兵马俑之父的“国宝级”老专家袁仲一,对此一一予以辩驳,形成了让国内外学人大开眼界的学术争鸣大观。  相似文献   

7.
选取秦始皇陵兵马俑样品83个,秦始皇陵附近的粘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2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一、二、三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所用粘土不完全相同;兵马俑样品与秦始皇陵附近的垆土关系极为密切,与秦始皇陵附近的黄土关系不太密切,与耀州瓷胎无关.这说明兵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骊山地区的某些垆土层,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可能也在秦始皇陵附近.  相似文献   

8.
文化播报     
兵马俑9月伦敦热展包括20尊兵马俑在内的120件珍贵秦朝文物,将于今年9月远赴伦敦在大英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在国外再次掀起了中国文物热。与此同时,中国兵马俑的安全保障成为人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因为此前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曾经被盗。  相似文献   

9.
雷申 《青年科学》2009,(5):24-24
1974年,陕西潼县系杨村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当挖到5米多深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陶制的人头雕塑像。此时正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见到这个情景,他急忙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挖掘,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几何特征的兵马俑断裂面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兵马俑碎块的三维数据模型中噪声含量大、断裂面存在缺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断裂面上几何特征的碎块精确匹配方法.首先从兵马俑碎块的外表面中分割并识别出断裂面;然后提取断裂面上凸凹不平的特征区域,并根据其相似性实现碎块的粗匹配;最后计算断裂面的曲率、法线以及点云密度等几何特征,并采用基于该几何特征的改进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实现碎块的细匹配.实验采用大量兵马俑碎块验证该匹配方法,结果表明该匹配方法可以实现兵马俑碎块的匹配,特别是提出的细匹配算法,与ICP算法和MICP算法相比,其匹配精度分别提高了约40%和10%,耗时分别降低了约50%和25%;该基于几何特征的断裂面匹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兵马俑碎块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司 《青年科学》2009,(5):25-25
绿脸兵马俑是已出土的1500多个秦兵马俑中唯一的绿脸俑。整个兵马俑身上都施以彩绘,尤其是面部彩绘完整,白色眼白,黑色瞳孔,双眼炯炯有神。不同于其他陶俑的淡粉面色,淡绿面色尤其引人注目。这尊俑的“绿脸”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不久前决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兵马俑的故乡,设立西部的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以使西部大开发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图一:读大学一年级的曾艳,清纯可人,西安兵马俑前留影。图二:四代同堂,曾艳(前排左三)感恩自己的事业引路人王玲与马爱玲。图三:2004年5月,曾艳(中)光荣地成为玫琳凯公司授权经销商。  相似文献   

14.
选取秦始皇陵1号坑兵马俑样品20个,3号坑兵马俑样品44个,秦陵附近黏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2个,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元素的质量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图.结果表明,1号坑和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与秦陵附近垆土关系密切,与秦陵附近黄土关系比较疏远,与耀州瓷胎的关系甚远.由此推断秦陵1号坑和3号坑兵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秦陵附近的某些垆土层,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可能也在秦始皇陵附近.  相似文献   

15.
陕西西安郦山脚下秦皇陵兵马俑又挖掘出彩俑,为研究秦代的历史提供了更翔实的资料。有人问,创造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雕塑者都些什么人。 秦代统治者为了考查工匠们的技艺和责任心,规定制作器物的人必须刻上自己的名字,或盖上印章,称为“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正是这一制度使我们知道了一批创造秦俑群雕的艺术大师。秦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16.
解剖兵马俑     
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是中国的一大奇迹,可是你知道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考古人员在挖掘兵马俑的时候,对这些泥人泥马做了全面的解剖和分析研究,最终发现兵马俑也就是陶俑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不管是武士俑还是马俑,他们都是先做出许多的模具,再用模具做成很粗糙的初胎,然后再在粗胎上复泥加以修饰,修饰的人都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他们要非常认真地对陶俑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的刻画。武士俑和马俑在做初胎的时候,并不是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讯     
袁隆平当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4月25日,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徐州建成我首座水下兵马俑陈列馆国内首座水下兵马俑陈列馆最近在江苏徐州建成。该馆位于徐州汉文化景区西部的狮子潭内,由东西两座建筑构成。图为陈列馆内展出的汉代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学》2009,(5):24-25
从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历经2000年,从地下出土,却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竞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  相似文献   

19.
周敏 《科技智囊》2008,(11):64-83
08’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席中华文物盛筵 从兵马俑、金缕玉衣到五大名窑瓷器,从京味文化到长江文明,从神秘的中国皇宫到遥远的古希腊竞技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经过两年精心筹备的文化盛宴在首都博物馆盛大“开席”。来自全国27个省市70多家博物馆倾力打造的《北京文物精品展》、《长江文明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四个中国展和来自奥林匹克发源地希腊的《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从今年7月23日起在首都博物馆陆续开展,近千件精品文物为中国以及世界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与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20.
北美规模最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于五月在美国加州宝尔博物馆举行。17尊中国秦兵马俑和上百件中国秦代珍贵文物亮相本次展览,吸引了50万美国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