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RAW264.7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ldn-10,IL-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采用ELISA法、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IIJ-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L-10的分泌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LPS可刺激RAW264.7细胞IIJ—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抑炎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LPS诱导野生型RAW264.7细胞制作炎症细胞模型,经参附注射液不同剂量进行干预,RT-qPCR、WB和ELISA检测细胞内促炎因子,包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转录、翻译和分泌水平,评价参附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构建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过表达RAW264.7细胞(HMGB1+-RAW264.7)和HMGB1点突变RAW264.7细胞(HMGB1m-RAW264.7),通过免疫荧光检测野生型、HMGB1+和HMGB1m-RAW264.7细胞中HMGB1的核移位情况,采用哺乳动物双杂交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MGB1、P65和P50的结合率,以探讨核内HMGB1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SFI抗炎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表明:SFI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iNOS、IL-1β和TNF-α的转录、表达和分泌(P<0.01)。SFI能抑制HMGB1向核外迁移,使其高表达于核内。核内高表达HMGB1可使RAW264.7细胞对LPS的耐受度增加。在1μg/mL浓度LPS诱导下,HMGB1+-RAW264.7细胞中TNFα和IL-1β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均升高,且SFI能逆转这一现象。HMGB1m-RAW264.7细胞中TNFα和IL-1β与对照组无差异。SFI可增加核内HMGB1与P65、HMGB1与P50的结合率(P<0.01),减少P50与P65的结合率。试验结果表明:SFI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出核,竞争性结合P65和P50合,减少P65-P50二聚体的形成,进而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患者血清中IL-8和VEGF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择结肠癌住院患者6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用ELISA法测定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与健康者血清中IL-8和VEGF含量,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ukes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IL-8和VEGF含量明显高于A,B期(P〈0.05);肿瘤根治术后血清IL-8和VEGF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IL-8和VEGF含量对于结肠癌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阿霉素(ADM)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及K562/ADM细胞的细胞效应和自噬基因Beclinl、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探讨自噬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和K562/ADM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ADM及3-MA预处理对K562、K562/ADM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RT—PCR法检测细胞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Beclinl、Survivin)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ADM可抑制K562与K562/ADM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与时间依赖性.ADM诱导组K562与K562/ADM细胞在24h、48h、72h细胞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在ADM诱导前,经3-MA预处理可使ADM诱导的K562与K562/ADM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较单用ADM显著提高(尸〈0.05),Bedin1、Survivin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单用ADM明显下降(P〈0.05),呈正相关(r=0.827,P〈0.01).结论:ADM可抑制K562、K562/ADM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3-MA通过抑制细胞的自噬可增强ADM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K562/ADM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eclinlmRNA表达,而使Survivin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pH(4.5、6.0、7.5、9.0、10.5)胁迫下拟穴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ATPase、AKP和ACP活性的响应,以pH6.76±0.3的海水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pH胁迫强度加大,拟穴青蟹鳃Na^+,K^+-ATPase活性显著增强(p〈0.05),Ca^2+,Mg^2+-ATPase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随pH胁迫时间延长,各组拟穴青蟹鳃Na^+,K^+-ATPase和Caz+,Mg^2+-ATPase活性均在胁迫第3天出现峰值.肌肉AKP活性对照组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pH4.5组肝胰腺AKP活性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略高于对照组(p〉0.05);pH6.0组和pH10.5组肌肉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ACP活性,pH9.0组和pH10.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7.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组、pH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pH胁迫时间延长,拟穴青蟹肌肉和肝胰腺AKP和ACP活性在相同pH处理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表现出时间效应性.由此可见,pH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体外培养1日龄猪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IU/mL(对照组)、10、100和1000IU/mL的IFN-γ处理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定量分析细胞内脂肪生成和细胞分化程度;选取浓度为100IU/mL的IFN-γ处理猪前体脂肪细胞,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分析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情况;免疫印迹分析PPARy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IFN7影响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细胞油红O染色的O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100IU/mL组显著低于10IU/mL(P〈0.05),显著高于1000IU/mL组(P〈0.05);此外,100IU/mL组LPL和PPAR-γ2mRNA以及PPAR-γ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IFN-γ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效果呈剂量依赖性;此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LPL和PPAR-γ2mRNA以及PPAR-γ2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考察金花茶叶醇提物对内毒素(LPS)刺激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后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金花茶叶醇提物作用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Griess法检测金花茶叶醇提物对LPS刺激后RAW264.7细胞NO释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量.MTT结果显示,LPS及不同浓度的金花茶叶醇提物均未对细胞存活率产生明显影响(P0.05).3、10、30、100μmol/L的金花茶叶醇提物均可以明显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释放(P0.05).100μmol/L的金花茶叶醇提物可以明显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P0.001).10、30、100μmol/L的金花茶叶醇提物均可以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金花茶叶提取物对内毒素导致的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研究其对大鼠生长及抗疲劳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大豆黄酮组大鼠平均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大豆黄酮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疲劳应激对照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糖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胰岛素水平有所升高而IL-2水平有所降低,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疲劳应激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疲劳应激组GSH-Px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血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有所下降,IL-2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IM+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6例C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TP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都呈正相关(P〈0.05)。CITP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及TGF-β1含量的降低可能与CITP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往研究发现链霉素作为牵张激活离子通道阻断剂,可抑制机械电反馈时心脏的电生理效应,但多为离体研究。由于慢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问存在较为明确的牵拉,故本研究探讨了在大鼠体内应用链霉素是否可以抑制慢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牵张诱导的电生理改变。创新要点:首次探讨了在大鼠体内应用链霉素对慢性心梗时心脏机械电反馈现象的影响。研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5)、链霉素组(n=15)、心梗组(n=15)和心梗±链霉素组(n=15)。结扎左前降支(LAD)8周制备慢性心梗模型,术后肌注链霉素(180mg/(kg·d)7天后,钳夹主动脉5秒牵张心脏,观察牵张效应包括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室性期前收缩(PVB)、室性心动过速(VT)等。重要结论:研究结果发现牵张使得对照组((50.27±5.61)msVS.(46.27±4.51)ms,P〈0.05)和心梗组((65.47±6.38)ms vs.(57.47±5.76)ms,P〈0.01)大鼠心脏MAPD90缩短。链霉素可抑制牵张引起的正常((46.27±4.51)ms vs.(49.53±3.52)ms,P〈0.05)和梗死心肌((57.47±5.76)ms vs.(61.87±5.33)ms,P〈0.05)MAPD90的缩短(见图1)。牵张后心梗组大鼠心肌PVB(7.93±1.66VS.1.80±0.86,P〈0.01)和VT(7 vs .1,P〈0.05)的发生较对照组增多。链霉素可抑制正常(0.93±0.59VS,1.80±0.86,P〈0.05)和梗死心肌(5.40±1.18VS,7.93±1.66,P〈0,01)PVB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牵张诱导慢性梗死心肌出现MAPD90的改变并产生心律失常。在大鼠体内应用链霉素可降低PVB的发生但对VT无影响。因此,牵张激活离子通道可能参与到慢性心梗的机械电反馈中,涮时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到牵张诱导的VT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巴马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白介素6(IL-6)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巴马汀,采用ELISA法检测IL-6的生成量;采用qRT-PCR法检测IL-6 mRNA的表达.结果:巴马汀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L-6的生成,以及IL-6mRNA的表达,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巴马汀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L-6的生成及IL-6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HIF-1α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相关性,采用在培养基中加入CoCl2模拟化学缺氧培养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IF-1α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在缺氧前后的表达差异,及Millicell小室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迁移实验检测缺氧前后两株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发现:缺氧后,两株细胞的HIF-1α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较缺氧前增高(p〈0.01),MDA—MB-231和MCF-7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MDA—MB-231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加(p〈0.01),MCF-7的侵袭转移能力略有增加(p〈0.05).表明缺氧上调HIF-1α转录及蛋白表达,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对感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对感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H37Rv)、卡介苗(BCG)和卡介苗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BCG)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株,使用流式细胞技术于感染1、3、6及12h检测各组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凋亡率升高,其中在感染1、3、12h,BCG组与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感染1、3h,△BCG组与A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3、6、12h,△H37Rv组与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组与BC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结核分枝杆菌Hspl6.3可抑制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并评价“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方法用强迫小鼠游泳法造成劳倦过度;以Colldege效应诱导雄性小鼠房室不节,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体温及舌象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比体温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P〈0.05),动物畏寒表现有所减轻;模型组呈淡白舌,齿痕明显;治疗组齿痕不明显。模型组舌乳头密度、舌基底层细胞核分裂相频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上皮层厚度、角质层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乳头密度显著增加,上皮层厚度显著减小(P〈0.05),舌分裂相频数增加,角质层厚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它更符合中医肾阳虚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Vn-50处理体外培养的HT-29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分析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EVn-50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P〈0.05)。10.0tanoVLEVn-50处理HT-29细胞48h导致典型DNA梯形条带形成。10.0umol/LEVn-50以时间依赖方式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EVn-50诱导HT-29细胞凋亡作用与增加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足底电击急性应激模型,通过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小鼠的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蛋白在海马和前脑皮层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急性应激组小鼠在新异环境下的自发行为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水迷宫实验中,急性应激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P〈0.01);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急性应激组小鼠海马CA1区、齿状回和前脑皮层c—Fos蛋白的表达在应激后1h明显增强(P〈0.05,P〈0.05,P〈0.01).结果提示,急性应激所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可能与c—Fos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PPARα对高糖高脂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核内激活对高糖高脂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将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1)正常组(N组);(2)高糖组(G组);(3)高脂组(L组);(4)高糖高脂组(H组);(5)高糖高脂+Wyl4643组(I组);TUNEL法和流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PPARα蛋白的表达部位,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PARα蛋白的表达程度.结果:H和L组凋亡细胞增多(与N组比较P〈0.01),PPARα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与N组比较P〈0.05),胞核阳性染色深;I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数目较之H和L组下降(P〈0.01),胞核PPARa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与H,L组比较,P〈0.05).结论:胞核PPARα的表达增高可抑制高糖高脂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可能参与机体对高糖高脂血症的自我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衰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属NYHA心功能分级为2~3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以病因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按心力衰竭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使用心衰方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的变化。观察周期共1年。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积分更低(P〈0.05)。(2)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治疗前降低,每搏量、有效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的收缩功能改善,心排血量增加。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有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心衰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格列卫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格列卫对Raji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Raji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G1期、S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药物对Raji细胞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格列卫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未能上调Caspase-3表达(P〉0.05);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P〉0.05);格列卫在低浓度72h与高浓度48h、72h时P16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格列卫对Raji细胞G1期、S期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1571在高浓度时可以上调Raji细胞P16蛋白的表达;ST1571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无上调Caspase-3表达及影响细胞周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FGF)及其非促分裂型突变体(nmhamF)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EC)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分别为haFGF组、nmhaFGF组和对照组。用Griess反应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NO相对含量(N嘎)。结果:haFGF和nmhaFGF都能诱导内皮细胞NO的生成,但同样条件下,nmhaFGF组诱导产生NO的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在0.10、1.00、10.00、50.00、100.00ng/mL时均高(P〈0.01)。与haFGF组比较在0.10、1.00、10.00、50.00ng/mL时nmhaFGF组诱导产生NO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P〈0.01),在0.01和100.00ng/mL时也有降低(P〈0.05)。结论:nmhaFGF仍保留一定的诱导内皮细胞产生NO的作用,但NO生成量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