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早期适合的喂养方法。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51例VLBW,随机分为持续鼻饲喂养组(CNG)26例和间断鼻饲喂养组(ING)25例,分别观察两组VLBW喂养不耐受性、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记录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CNG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性和呼吸暂停较ING组的例数少,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ING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NG是一种更适合VLBW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早期适合的喂养方法.方法 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51例VLBW,随机分为持续鼻饲喂养组(CNG)26例和间断鼻饲喂养组(ING)25例,分别观察两组VLBW喂养不耐受性、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记录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 CNG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性和呼吸暂停较ING组的例数少,胎粪排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ING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CNG是一种更适合VLBW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低体重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胃管喂养(A组)、胃管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B组)、胃管喂养结合抚触(C组)、胃管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D组),每组30例。记录每次喂养前抽吸胃内残留奶量、每日排便次数、每Et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重、生后7天与14天体重的变化。结果每日平均胃残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D组均小于其它各组(P〈0.05);平均日排便次数、平均日排便量、生后7天与14天体重D组均大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结合抚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体重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通过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于伤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0例,按传统的方法于伤后72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与营养有关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病人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26.6%,对照组23.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低和极低体重新生儿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认识NICU呼吸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02例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呼吸暂停发生率为69.61%.其中15.49%表现为梗阻性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48.04%,肺炎占30.39%.痊愈率81.37%。体重越低.RDS、呼吸暂停、肺炎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对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密切监护,加强呼吸管理.是救治早产儿的重要环节,可提高成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18个月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与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婴儿依据其出生后前4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自出生起随访18个月进行前瞻性的纵向观察,分析出生时与18个月龄儿童身长、体重与喂养方式的相关性,且将18个月时评价出的超重与肥胖结果与4个月前喂养方式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不同喂养方式儿童在18个月时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别,人工喂养儿超重及肥胖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儿童的体格健康发育,降低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补铬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选用哺乳期经产(4胎)大白母猪28头,随机分成4组(n=7),整个试验期为本次哺乳期第14天至下次仔猪出生.按照母猪的生理阶段饲喂阶段饲喂添加1.65mg/kg吡啶羧酸铬(CrP)的日粮:Ⅰ组(对照组):全期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全期组):全期饲喂添加1.65mg/kg CrP的日粮;Ⅲ组(前期组):配种前饲喂添加1.65mg/KgCrP的日粮,配种后饲喂基础日粮;Ⅳ组(后期组):妊娠期前8周饲喂基础日粮,从第9周直到仔猪出生,饲喂添加1.65mg/kgCrP的日粮.结果表明,给母猪饲喂添加1.65mg/kgCrP日粮,可以显著缩短断奶后返情间隔(p〈0.05),提高窝产仔数(p〈0.05)和增加仔猪初生窝重(p〈0.05);并使断奶母猪返情前的血糖(p〈0.05)和血清总脂降低(p〈0.05),血清促黄体素(LH)升高(P〈0.05),但对仔猪初生平均个体重无影响(p〉0.05).因此,饲喂添加CrP日粮对提高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全麻下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硝普钠组)行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控制性降压期间两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差别不大(P〉0.05),A组心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用于静吸复合全麻下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符合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术后患者各指标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输液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中尿路感染、咽喉炎/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裂开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机氯农药硫丹对长爪沙鼠血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长爪沙鼠随机分成5组,各组动物所用硫丹灌胃的剂量依次为:0mg/(kg·d)、0.4mg/(kg·d)、0.8mg/(kg·d)、1.6mg/(kg·d)和6.4mg//(kg·d)。灌胃21d后,取血检测血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药物处理后,红细胞表面CD59因子和B淋巴细胞表面CD35因子的表达量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红细胞膜表面CD58因子随硫丹浓度的升高显著下降,0.8mg,/(kg·d)、1.6mg/(kg·d)和6.4/mg/(kg·d)组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硫丹能抑制长爪沙鼠红细胞膜表面CD58因子表达,但对红细胞膜表面CD59和B细胞表面的CD35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综合评估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的可行性,并摸索适合的临床用药剂量。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诱导后BIS值均明显降低,Ⅱ、Ⅲ组术中患者BIS值明显低于Ⅰ组。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Ⅰ组他时点心率(HR)低于阳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T1、T2、T3、T4、T5、T6时点无刨平均动脉压(MAP)低于T0(P均〈0.05)。组间比较:Ⅱ组T2、T4时点MAP分别低于Ⅰ组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之睁眼时间与Ⅰ、Ⅱ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而Ⅲ、Ⅱ组无此情况。各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推荐剂量为利多卡因1mg/(kg·h)加丙泊酚3mg/(kg·h)。  相似文献   

12.
鲁晓军  韩小伟 《甘肃科技》2014,30(20):133-134
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费用。本研究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到Ⅱ级,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在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A组丙泊酚持续静脉75~200ug/kg/min泵注,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芬太尼3ug/kg/h,根据血压调节丙泊酚泵注速度。B组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两组维持新鲜气流量1L/min,均根据需要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患者MAP、HR变化,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30min(T4)、拔管后(T5)记录术中心动过缓,高血压,体动,呛咳,低血压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麻醉时间(诱导开始至停止给麻醉药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到呼唤睁眼的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停药到自主呼吸恢复间)、拔出插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至符合临床拔管指针的时间)。计算麻醉药物的费用。A组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恢复力时间均短于B组。与B组比较A组的所有麻醉药物费用、异氟醚或丙泊酚费用和每小时所有麻醉费用均降低(P〈0.05).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丙泊酚一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缩短、费用低廉、安全可靠是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较为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毒性脑炎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病情给予脱水、利尿等降颅压和激素、抗炎、抗病毒以及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0.4-0.6mL/(kg.d),加入氯化钠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d。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1.1%,对照组3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缓解消失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鼻肠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9例因疾病限制不能经口进食而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病患者,鼻肠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X线引导下将鼻肠管插至十二指肠曲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置管时间为14.5(7~55)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鼻肠管滴(注)入营养液,促进了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效果满意.结论:X线引导下经鼻鼻肠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富金花茯散茶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富金花茯散茶对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代谢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将60只雄性KM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别嘌呤醇)、茯茶低剂量组(125mg/kg)、茯茶中剂量组(250mg/kg)、茯茶高剂量组(500mg/kg).连续灌胃7d后腹腔注射氧嗪酸钾(300mg/kg)造模,空白组注射等量蒸馏水.采样后测定小鼠血尿酸(UA)、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活性造模后,茯茶高剂量组血尿酸浓度较对照组降低35.2%(P〈0.05),肝脏XOD及ADA活性抑制率显著,XOD活性降低38%(P〈0.05),ADA活性降低53.8%(P〈0.05).富金花茯散茶对氧嗪酸钾导致的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肝脏XOD、ADA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kg,屠宰并测定其肉用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胴体重、胸肉重、肝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肉率、胴体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稻鸭组的皮脂厚降低7.40%(P〉0.05),肌胃净重提高了5.43%(P〉0.05);③稻鸭组腹脂重、腹脂率分别降低了15.09%(P〈0.05)、11.76%(P〈0.05),腿肉重、腿肉率分别提高了8.10%(P〈0.05)、11.40%(P〈0.05),两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血脑屏障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EAE动物模型,随机分为EAE组、LA治疗组和佐剂组.LA治疗组免疫后(post-inoculation,p.i.)0-5d每日肌注LA(100mg/kg)一次.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中白蛋白含量比值(CSF to serum albumin quotient,QA),通过QA评定BBB的损害.观察各组症状评分、体重变化、发病率等临床指标.结果EAE组QA在p.i.8d达峰值(0.31±0.07),LA治疗组QA在P.i.14d达峰值(0.20±0.04),LA治疗组QA值幅度低且峰值出现时间延迟,与EA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LA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0.60±1.12)较EAE组(2.07±1.33)降低(P〈0.01);LA治疗组体重减轻(7.07±3.75)较EAE组(15.06±4.20)减少(P〈0.01);LA治疗组发病率(20%)较EAE组(73%)降低(P〈0.01).结论继早期BBB损伤高峰之后,EAE临床症状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LA通过保护BBB或促进BBB功能恢复缓解EA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肠道营养是否可以改善烧伤后白蛋白的合成。方法:将30%Ⅲ度烧伤的Wistar大鼠分为早期喂养组(EF)和延迟喂养组(DF)。两组大鼠均接受肠内营养,总热量为732.2kJ/(kg.d),但EF组在烧伤后2h开始肠内喂养,而DF组在烧伤后48h开始肠内喂养,分别在烧伤后第1、3、6、9天观察因清白蛋白和肝脏白蛋白基因表达。使用反转录事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白蛋白mRNA变化,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葛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葛根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用蒸馏水(10ml/kg·d^-1)和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给予56%酒精(10ml/kg·d^-1)灌胃,连续12周,治疗组在第9周开始用葛根提取物灌胃(10ml/kg·d^-1),治疗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在12周末全部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L铁含量,检测肝组织和血清s0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差、毛发光泽差、食欲差、大便溏泻、反应迟钝、而且活动减少,血清ALT、AST及铁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较治疗对照组精神状态好,血清ALT、AST及铁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及肝组织SOD活力高于治疗对照组、MDA含量低于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具有一定对抗酒精所致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