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心脏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分析,改进手术病人留置导尿插管,减少病人痛苦。方法将90例心脏手术术前留置尿管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术前在病房行导尿术,实验组在麻醉后10min导尿。导尿时记录两组病人紧张和疼痛、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及重复置管率。结果两组病人插管时的血压,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所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疼痛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麻醉后插导尿管对病人造成的不适、尿道损伤、导尿失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在病房插导尿管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术前不同时机进行尿管留置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内(PACU)苏醒时对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1h行导尿术,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同A组一样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常规导尿术。术后送PACU,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情况。结果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良好,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留置尿管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术后急性疼痛可以引起患者体内的内源性一些递质和活性物质释放,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采用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病人可根据疼痛程度为维持镇痛药的血药浓度,自己间断少量给药,从而可以避免血药浓度与止痛程度的周期性变化,以较少的麻醉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外使用PCEA和不使用PCEA患者术后24h动态心率、血压监测,以探讨术后镇痛是否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循环功能.一、资料择期上腹部手术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ASAⅠ~Ⅲ级,平均年龄 42.1岁,排除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前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摄片、心电图等检查,并随机分成对照组(Ⅰ)和镇痛组(Ⅱ).二、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加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纳100mg和阿托品0.5mg.留置导尿和胃管.入手术室于T_(8-9)T_(9-10)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cm.麻醉平面稳定,排除有全脊麻征后,给予咪唑安定0.1mg/kg、芬  相似文献   

4.
胥姣玲 《甘肃科技》2014,(14):129-130
探讨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机对髋关节术后病人排尿的影响。将120例髋关节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选择在膀胱中度充盈时首次排尿;对照组60例,在膀胱完全充盈时首次排尿;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首次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选择在膀胱中度充盈时排尿,首次排尿时机早,无尿潴留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PICC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将本院收治的9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留置导管时间。观察组置管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8%、24.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5%、6.12%(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PICC置管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可明显改善置管情况,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探究间歇性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81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12周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41例实施12周的间歇性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比2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时间、拔除尿管成功率。训练后,观察组膀胱最大容量高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及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排尿时间(38.65±14.78)d短于对照组(54.49±17.36)d,拔除尿管成功率75.61%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可改善膀胱功能,缩短自主排尿时间,提高拔除尿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截瘫病人绝大部分出现排尿功能障碍,临床中均需通过留置尿管来解决排尿问题。由于尿管长期在体内刺激膀胱,使其防御机能下降,故感染发生率相当高。对于留置尿管的正确选择和护理,以减少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并发症,便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近几年来37例外伤性截瘫病人留置尿管的几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7例病人中,有10例为完全性截瘫,27例为不全性截瘫。其中男30例,女7例。年龄为24-59岁,高位截瘫7例,中低位30例,小便失禁11例,尿满留26例。入院后查尿常规,镜下血尿、蛋白尿者25例,占总数的67.5%。2、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对基层医院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共4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3例),围手术期分别实施加速康复护理措施与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前一天进食全流饮食,术前6 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 h在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与监督下口服200 ml电解质液体,然后禁饮,不留置胃管,不常规留置尿管,术后第一天指导咀嚼口香糖促进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对照组术前三天进食全流饮食,术前12 h禁饮食,常规留置胃管、尿管,术后待肠蠕动自然恢复后进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平均缩短3.3 d;首次排气时间平均提前16.4 h。结论加速康复护理较传统护理在基层医院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具有显著优越性,显著提升了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手术病人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对精神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中、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年龄20——50岁。每组40例,Ⅰ组术前一天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让病人讲出列手术中的顾虑与想法,与此同时,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Ⅱ组对照组,术前不与病人交谈,只测生命体征。结果:通过术前一天列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心态平稳,情绪稳定,既无恐惧感,又无陌生感,病人入手术室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与术前所测的生命体征基本相同。Ⅱ组血压、脉搏、呼吸明显升高.两组P(0 05,有显著意义。术前给予病人心理护理,明显使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深麻醉下拔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深麻醉下拨管,预防拨管时的各种心血管并发症。方法:术前选择心血管系统有合并症的胸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共81例,在全麻下选择患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病病人,采用深麻醉下拨管[1],能有效地防止拨管中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均较平稳,无一例出现心脑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分析腰麻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术期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糖萼的影响。选取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2018年7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的对照组(33例)与腰麻的观察组(33例),观察患者麻醉前后及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考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血管内皮糖萼(Endothelial Glycocalyx,EG)水平变化,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麻醉后及手术中的血压、心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考察两组术后疼痛指标与EG水平,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腰麻效果较好,可减少糖萼成分破坏,安全性高,术后疼痛程度较低,总体效果优于全身麻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家庭自我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将行PICC置管的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对比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护理情况。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10.87%较对照组的30.43%低(P0.05);观察组留管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冲管及封管次数、更换正压接头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引入家庭自我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不同置管部位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效果。将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治愈率、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治愈率86.05%与对照组的8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的20.93%低(P0.05)。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相当,但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具有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的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及麻醉痛觉出现时间。方法:选择择期肛门直肠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混合液20mL,对照组用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分别在注药后1,3,5,7,9,12,15min测定痛觉和运动消退情况。术后每隔15min评估痛觉及运动阻滞平面的恢复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在骶管麻醉中具有麻醉起效快、运动恢复快、痛觉恢复慢及麻醉药毒性低的特点。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氯普鲁卡因骶管麻醉可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患者术后不愉快感及疼痛明显减轻,血压及心率基本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需长时间尿道留置尿管给患者带来的行走、生活不便及继法逆行尿路感染问题。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关腹后行膀胱造瘘术,置Foley氏管留置,直至膀胱功能恢复拔除。结果:14例受术者在未用特殊抗生素的情况下无一例造瘘口、尿路、膀胱感染,膀胱功能如期恢复。结论: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彻底,膀胱恢复快,避免反复尿道插管,降低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方便,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带管出院减轻患者经济、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需长时间尿道留置尿管给患者带来的行走、生活不便及继法逆行尿路感染问题.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关腹后行膀胱造瘘术,置Foley氏管留置,直至膀胱功能恢复拔除.结果14例受术者在未用特殊抗生素的情况下无一例造瘘口、尿路、膀胱感染,膀胱功能如期恢复.结论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彻底,膀胱恢复快,避免反复尿道插管,降低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方便,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带管出院减轻患者经济、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时机拔胃管对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探讨LC患者术后胃管拔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20例LC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减浅,麻醉拔气管导管前5min由巡回护士拔胃管。对照组在麻醉完全苏醒,胃肠功能恢复、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后由病房护士拔胃管。比较两种不同时机拔胃管对LC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心率、恶心、呕吐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心率、恶心、呕吐的次数以及苏醒期躁动的评分等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LC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而引发的躁动,避免因留置胃管而引起的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静脉点滴对胆系手术胆心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I~Ⅱ级成年病人20例(I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胆系手术,于推注试验剂量的麻醉药后静脉快速点滴林格氏液500mL内含山莨菪碱10mg。在进腹或牵拉胆囊前输毕,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牵胆囊、置“T”管、术毕观察平均动态压(MAP)与心率(HR)变化,并与同期条件类同但未静脉点滴654-2的20例病人对照组(Ⅱ组)相比较。结果:I组病人在麻醉后至术毕MAP与HR均较平稳,内脏牵拉反应轻;Ⅱ组病人则循环抑制明显,牵胆囊、置“T”管期的MAP与HR均明显低于麻醉后及I组同期所测值,两组在吸氧情况下,术中血氧饱和度均能维持正常。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静脉点滴654-2对胆系手术胆心反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明 《甘肃科技》2014,(9):117-118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下肢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小剂量(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均择期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骨科手术治疗,小剂量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0~1.2mL(7.5~10mg),对照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8~2.0mL(13.5~15mg),完成硬膜外置管等操作后患者平卧位;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麻醉后5min、10min、30min心率及血压,麻醉平面超过胸10的例数,术中麻黄碱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硬联合并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心率及血压变化小(P0.05);术中麻醉平面更稳定,术中麻黄碱用量及恶性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九四O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行静脉化疗治疗的104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B组则实施PICC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2.31%与B组的96.1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置管时间(156.74±16.59)d较A组的(3.68±1.83)d的长(P0.05),局部渗血及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活动受限比例亦较A组低(P0.05),其带管舒适度较A组高(P0.05)。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与静脉留置针相比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显著减少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增加带管舒适度,且其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