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毛乌素沙地1965-2015年8期土地覆被动态变化信息,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模型,探讨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50 a来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1995年以前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处于中等强度, 1995年以后人类活动强度变为较高强度; 50 a来毛乌素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65-1990年为缓慢增加阶段,1990-1995年为显著增加阶段, 1995-2000年为缓慢增加阶段, 2000-2015年为迅速增加阶段;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趋势;通过人类活动重心模型计算, 50 a来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强度迁移速度越来越快,主要与人类改造地表能力的增强以及生态保护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孟津地区古土壤元素质量分数及比值的分析,研究文明起源时期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地点王湾三期(4.3~4.0 kaBP)和二里头时期(3.9~3.5kaBP)的人类活动对古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影响,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有机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人类活动还使古土壤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值发生了明显变化,w(C)/w(N)和w(OP)/w(TN)明显增加,二里头时期人类活动强度比王湾三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自然环境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重建全新世中晚期的降水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具有意义.本文利用现代表土孢粉、化石孢粉和现代气候数据,采用GIS和现代类比法,重建了全新世中晚期百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并探讨了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建结果表明:6.3~5kaBP为典型湿润期,降水充沛,并在6.09kaBP达到最大值465mm,比现代降水量高约210mm;5~3.9kaBP为亚湿润期,平均降水量比现代高约65mm,但整体降水量在波动中下降;3.9~2.9kaBP为波动期,降水量急剧下降,较前一阶段减少约79mm;2.9kaBP以来降水量较为稳定,平均降水量与现代相当;其中有6个干湿事件,湿事件为6kaBP、4.1kaBP、1.6kaBP,干事件为4.9kaBP、3.8kaBP、2.8kaBP.降水量变化与植被覆盖和史前文化变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缘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过渡性、多样性和敏感性,人类在高原活动历史较为悠久,人类活动对环境演变的响应非常敏感,其研究对于理解极端环境下的人类响应与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的研究成果,并对高原人类活动的阶段划分、典型遗迹和环境演变对人类活动影响进行分析与论述.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明显划分为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和历史时期四个阶段,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环境状况不断好转,旧石器时代狩猎者已经踏足高原,活动规模小,但有较高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在全新世大暖期的6~4kaBP高原东北缘和东缘产生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宗日和卡若文化,适宜的气候条件促使高原人类发展农业、实现定居、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为其特征.4ka前后大暖期结束,冷干化的气候趋势使得高原东缘史前文化发生更替和萎缩,高原东部边缘逐步过渡至青铜时代,农业比重下降,畜牧业逐渐确立,区域性畜种(牦牛、藏绵羊)的培养和驯化,使得人类向高原各个角落扩散,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形成不同的文化(辛店、卡约和诺木洪),文化发生分裂.2kaBP进入历史时期,高原人群的迁徙、部落的兴起等都与环境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李中轩  闫慧  吴国玺 《河南科学》2010,28(7):893-898
根据裴李岗、仰韶和龙山3个新石器文化遗址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数量演变关系,将河南新石器遗址地理区分为3个类型:成长型,萎缩型,振荡型.尽管新石器时期河南地区历经干湿波动(8.5~7.0kaBP)、暖湿(6.8~5.3kaBP)、暖干(4.8~3.8kaBP)的气候过程,新石器遗址地理分布亦随之波动,但由于独特的水系网络和地貌环境,洛阳盆地和嵩山东南麓始终是河南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地化元素分析,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地化元素和氧化物组分. 在 R、Q 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的硅铁铝率(SiO2/(Al2O3+Fe2O3))、淋失系数(SiO2/(MgO+K2O))、CaO/MgO以及腐殖化度等指标,提取出古气候环境信息.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9.0cal ka BP以来,巴里坤湖地区气候环境仍以干旱化为主,全新世期间出现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干湿变化,经历了5个气候阶段:9.0~7.5cal kaBP期间,气候干旱;7.5~5.8cal ka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为研究区全新世最佳适宜期;5.8~3.0cal kaBP期间,气候干旱;3.0~1.0cal kaBP期间,气候湿润;1.0~0cal kaBP期间,气候干旱.  相似文献   

7.
亚澳季风区大气视热源的季节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50-2000年平均的亚澳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演变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亚澳季风区热带低纬的大气热源区随季节由冬到夏而自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在盛夏达到最北,强度也最强,并在春末与北半球中纬度的热源区汇合,到秋季开始南撤;东亚季风区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夏型间转换的过度季节都较短,冬夏型间转换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季型维持时间明显比夏季型要长;亚澳季风区内大气热源的年较差以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年较差最显著,澳大利亚北部次之.  相似文献   

8.
以人类活动指数来综合反映干旱区人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能力,构建出反映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计算干旱区动态的人类活动指数的计算模式,这套计算方法不仅能反映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的时序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各评价单元之间的差异.通过以典型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县级区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978~2000年间6个评价时段点计算研究区40个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中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普遍为增进过程,但增加幅度不同;增加较大的单元分布在水土组合条件好的源流区,增加较小单元位于水分条件较差和环境恶劣的区域;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差距很大,近20年间这种差距略有缩小,表明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有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颖的 CMOS运算跨导放大器 ( OTA) ,OTA的设计核心 MOSFET工作在亚阈值区 .当MOSFET工作在亚阈值区时 ,其漏电流小于 1 0 0 n A,所以 ,这种 OTA具有更小的功耗 ,这就肯定了亚阈值区效应在低功耗电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 ,在电源电压为± 3 V时 ,该 CMOS OTA的 -3 d B带宽可达 1 .8MHz,线性输入范围可达到 -2 .5~ 2 .5V,功耗 53~ 1 3 9μW,误差小于 1 .2 % .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沉积物的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元素、色度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试图重建该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序列,可划分为五个冷暖旋回阶段:1)10.4~8.8kaBP末次冰期结束快速升温的早全新世;2)8.8~5.4kaBP温暖湿润的早中全新世;3)5.4~2.8kaBP频繁波动相对趋冷的中晚全新世;4)2.8~1.2kaBP气候有所回暖的晚全新世;5)1.2~0.4kaBP,气候快速变冷期。在此基础上,与中国西北及其他地区全新世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旨在说明长三角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