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中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术前诊断为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为10~13 cm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术中于子宫肌瘤表面、子宫体前后壁3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术中用缩宫素同样方法注射。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手术时间(60.5±20.5 s)显著短于对照组(90.2±20.8 s)(P0.01);术中出血量(60±1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0±20 mL)(P0.01);术后病率为0.06%(2例),低于对照组0.13%(4例)(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3点注射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剔除术中是非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1992年至1997年间收治子宫肌瘤20例.根据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数目、年龄、有无并发症及对生育要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其中以腹式子宫全切除术占多数,其次为阴式宫颈管粘膜下肌瘤摘除、腹式子宫肌瘤剜除术.三种不同术式,未发生手术后并发症.分析认为,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术式选择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蒋凤艳 《广西科学》1998,5(3):221-223
对38例子宫肌瘤进行RU486治疗及随访观察,其中19例采用RU486,25mg/d,从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连续3个月;另19例仅随访观察,进行本研究时及3个月后分别进行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及测定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用药3个月后子宫大小缩小了1038%,子宫肌瘤缩小了3867%,与治疗前及观察组的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大小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最大径线的肌瘤在3cm以内,5625%患者肌瘤消失。RU486能使血内E2水平下降。表明,RU486能有效地治疗子宫肌瘤,尤其适用于年轻未生育过患者、绝经前期患者以及肌瘤稍小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2月至2002年3月采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7例。手术指征:压迫症状;肌瘤生长快;合并附件病变及不育。结果:单发肌瘤18例,前壁肌瘤13例,后壁及宫底肌瘤各7例。肌瘤大小0.5—8cm(平均4.8cm)。共剔除肌瘤43个,包括17个壁间肌瘤及26个浆膜下肌瘤。19例子宫切口进行了缝合。肌瘤≥4cm与肌瘤<4cm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2d。1例术后左下腹穿刺口感染。术后2mo随诊时术前有症状术后均改善。结论:浆膜下肌瘤或靠近子宫浆膜壁间肌瘤,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好,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经阴道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肌瘤50例,多发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15例,肌壁间肌瘤52例,子宫腺肌瘤1例。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因为子宫腺肌瘤改行阴式子宫切除,另1例因盆腔粘连改开腹肌瘤剔除。术中出血(204.30±104.55)ml,手术时间(60.77±22.31)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46±6.51)h,术后住院天数(3.27±1.20)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秉承了阴式手术微创性的优点,可安全有效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小。为解释此现象,我们研究肌瘤组织经米非司酮治疗后的超微结构。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意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为4209岁。米非司酮组患者在手术前一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切除子宫后,立即取一块肌瘤组织用于制备电镜样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的肌瘤组织有下列形态改变:(1)肌瘤细胞水肿,部分质膜破裂;(2)肌丝排列紊乱;(3)线粒体水肿,粗面内质网渠明显扩张;(4)胞核内陷,染色质浓缩并聚集于核膜;(5)血管腔变狭,部分内皮细胞突出上皮层或脱离上皮层。结论:上述形态改变提示,在米非司酮作用下,肌瘤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其原因可能与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有关,因为孕酮可抑制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的肌细胞收缩。内皮损伤或缺氧将增强血管收缩物(内皮素-1)的释放,这将使肌瘤组织的血供应变得更差,并造成肌瘤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此外,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生长因子(例如EGF,IGF,FGF)的合成,因此引起的生长抑制也将有利于肌瘤体积的缩小  相似文献   

7.
马艳芬 《科技信息》2010,(35):I0450-I0450,I0453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子宫良性病变,达到手术指征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手术方式包括经腹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腺肌瘤切除术,每种术式都有它的适应征和局限性,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术后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治疗方法的个性化选择,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岩  孙庆梅 《甘肃科技》2002,18(5):61-61
子宫腺肌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 ,由于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甚高 ,故提高早期诊断率 ,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我院 1995年~ 1998年确诊的子宫腺肌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5年 1月~ 1998年 2月 ,经子宫全切除或半切除术或肌瘤剜出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包括子宫肌瘤 )病人 5 1例 ,年龄分布见表 1,其中 40~ 49岁占 6 2 .74% ,均为已婚 ,原发不孕 1例 ,余均有孕产史。该组中单腺肌病 42例 ,占 82 .35 % ;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5例 ,占 9.8% ;合并子宫内膜增殖症 4例 ,占 7.84% ;合并子宫内膜息肉 1…  相似文献   

9.
张金花  王睿梅 《甘肃科技》2012,28(3):147-149
评价以PVA颗粒作为栓塞剂对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组分别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研究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显效率和并发症来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 ~12月.术后6月及12月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5%和93%.术后6月及12月肌瘤平均缩小率为50.0%和68.1%.42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对于想保留子宫的年轻女性,或不原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以PVA颗粒作为栓塞剂的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困难子宫除的方法和手术原则。方法:对大理州妇幼保健院1982年至2001年困难子宫除30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下列为困难子宫除情况,即:宫颈肌瘤78例,巨大子宫肌瘤74例,严重粘连的子宫肌瘤67例,阔韧带肌瘤65例,侵蚀性葡萄胎15例,子宫肌瘤并妊娠8例。该组病例手术成功,末发生意外损伤。手术严重出血的病例经及时抢救康复。结论:术前诊断明确,术中处理方法得当,操作认真仔细是做好困难子宫除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1.
葡聚糖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葡聚糖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随访观察术后症状缓解、子宫和肌瘤缩小的程度。结果显示30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在有症状的27例中,24例(88.9%)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月经症状改善最为显著。子宫及肌瘤体积行UAE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彩超复查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17.42%、27.95%、42.86%和24.2%、38.0%、56.15%。这表明,采用葡聚糖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病人,用气门芯胶管结扎子宫粘膜下肌瘤蒂根部治疗方法,收到良好效果。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免除了过去子宫切除术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不愿意手术的已生育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在超声实时监控下,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30例,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瘤体的超声影像变化。结果:经HIFU治疗后的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有效率达93.3%以上,无效率6.7%。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无创伤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孕酮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米非司酮则可缩小肌瘤体积。为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本文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状况。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4209岁。米非司酮组在手术前一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切除子宫后立即取一块肌瘤组织及子宫内膜,在福尔马林固定,以后用石蜡包埋。肌瘤样品经单克隆抗体及LSAB反应后,用于研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分析系统测定平均密度做受体的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用于月经周期的组织学分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显示(1)雌激素受体含量在增生期明显增加(P<005);(2)雌激素受体含量在分泌期无明显变化(P>005);(3)孕激素受体含量无论是在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降低肌瘤细胞的孕激素受体含量,这样它可抑制孕酮促肌瘤组织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平滑肌肿瘤50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组织学分型、合并症、病因;复习50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石蜡切片,根据WHO子宫平滑肌肿瘤新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502例子宫活检,病变部位有三种:肌壁间多见,浆膜下,粘膜下少见。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组织学有三种分型:平滑肌瘤500例(99.6%),其中普通平滑肌瘤488例,特殊组织类型平滑肌瘤12例,(富于细胞型11例,奇异型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潜能未定1例。合并症有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瘤或腺肌症、卵巢囊肿、子宫内膜息肉、畸胎瘤、妊娠。提示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子宫平滑肌肿瘤虽形态有异,但绝大多数为良性经过,子宫平滑瘤的合并症更进一步证实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育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62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者70例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9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妊娠率为83.7%(77/92),复发率为17.4%(16/92);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84.3%(59/70),复发率为15.7%(11/70).两组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 3,0.080 5,P=0.919 3,0.776 6).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产次、肌瘤数目、肌瘤大小以及肌瘤分型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BMI、肌瘤数目以及术前产次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不能显著改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马惠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191-191,6
子宫肌瘤为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根据临床表现及肿瘤的生长部位,将子宫肌瘤分为粘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为提高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我们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的术前检查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并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的180例患者作一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故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GPR30是新型雌激素偶联G蛋白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子宫肌瘤疾病中的作用未见报道.对取自临床病人样本的子宫肌瘤和周边正常子宫肌组织,分离其平滑肌细胞,通过应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RT-qPCR)、免疫荧光等技术,验证GPR30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子宫肌瘤组织和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GPR30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周边的正常子宫肌组织和子宫肌平滑肌细胞.在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GPR30的特异性激动剂G-1,可以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细胞的增殖.这为子宫肌瘤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2例子宫腺肌病和47例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4%和71.4%。宫腔手术史、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症状、病灶内部及边界回声以及CDFI血流走行有助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德国蛇牌单、双电极电子腹腔镜实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通过对48例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观察,其中浆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效果最满意.肌壁间肌瘤小于1/2肌瘤核位于肌壁间内,手术成功率高,出血少.瘤体2/3位于肌壁间内,手术成功率较低,往往因术中出血多而中转开腹手术.娴熟的缝合技术和缝合技巧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关键.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属微创手术,切口小,创面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目前保留生育要求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