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启美 《甘肃科技》2014,(8):130-132
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21例肿瘤中发生于胃8例,小肠10例,结肠3例;其中恶性15例,良性6例。21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肿块2.5-15cm。5cm者5例,≧5cm者16例。15例为恶性间质瘤,肿块密度不均,腔外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性强化多为恶性。良性CT显示一般小于2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见肠梗阻征象与肠腔内迷走结石(异位结石),4例有胆系积气,3例可见胆囊变形,胆囊周边脂肪模糊,2例有少量腹水。结论: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可作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379例临床疑诊胃肠道疾病患者,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分段充盈胃肠道后行MSCT成像,观察胃及各组肠道充盈管腔扩张度及管壁厚度。胃及各组肠道充盈良好,胃肠道充盈后能够充分舒展,肠袢排列有序,胃肠道腔壁、管腔、黏膜皱襞、肠系膜及周围结构关系清晰显示,检出胃肠道间质瘤17例,均为单发,其中胃间质瘤9例,小肠间质瘤4例,结肠及直肠间质瘤3例,肠系膜间质瘤1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显示胃肠道满意,胃肠道间质瘤腔内外肿块清晰显示,将成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急性中毒性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脑水肿18例,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小,严重者全脑密度呈均一性减低;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表现为后纵裂池及天幕等处条片状高密度影;脑内出血2例,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CT能够反映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治,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诊断肠扭转并且经手术证实的1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其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结果:肠扭转MSCT平扫主要征象:11例均可见扭转肠袢扩张积液,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并见液气平面.肠系膜血管漩涡征7例、肠系膜血管走形扭曲聚集4例;肠管C形征8例、肠管漩涡征3例、鸟喙征5例,肠壁靶环征6例;腹水征9例.结论:MSCT平扫能快速显示肠扭转的病变部位、扭转程度、病变形态特征,有无肠壁血运障碍,部分病例并可发现肠扭转原因.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是肠扭转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增强16例,溃疡形成后增强不均匀2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经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 10例病例中,单骨型2例,多骨型8例;单纯骨质硬化表现2例,合并有其他影像变化特点8例。结论 X线及CT检查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SCT表现,探讨SC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腮腺肿瘤的SCT表现。结果4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16例,S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100%,SCT能清晰显示腮腺肿瘤的位置、边缘、密度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和颈部淋巴结情况。结论S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肿瘤,目前对GIST的诊断主要依靠CT影像检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率。针对小肠间质瘤形状大小差异大,病灶区与正常组织器官相似度高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形卷积的小肠间质瘤多模型联合检测方案,该方法使用DeepLesion数据集作预训练,在单个检测模型中引入可变形卷积,使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小肠间质瘤形态大小差异大的特点,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对多模型输出的多组检测结果采取非极大值抑制和最高置信度选择的方法选取最高置信度的结果作为模型的输出。在小肠间质瘤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相较于单模型检测在间质瘤检测任务上性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薄层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病人56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的CT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形态、大小、密度及边缘情况。CT检查均为平扫与增强及薄层靶扫描。结果:肾上腺增生22例,CT表现主要为体积增大,其中髓质增生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两者在形态及大小的CT表现无差别;肾上腺皮质增生中结节性增生4例,增强扫描后均为轻度强化;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5例,中等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34例肾上腺肿瘤性疾病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为77.14%。在定性诊断中,CT诊断与病理结果相一致有39例,误诊17例。结论:CT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CT对大多数的肾上腺肿瘤性疾病诊断较为敏感;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与皮质增生的鉴别,则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可与皮质结节性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2月经我院外科证实为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人的cT表现、术前cT报告及手术记录。结果术前cT准确诊断肠及肠系膜损伤19例,1例漏诊,无误诊;肠及肠系膜cT表现为肠壁增厚9例、肠系膜渗出13例、游离气体11例、腹膜后及腹膜腔积液20例。结论肠及肠系膜损伤有其区别于腹腔实质性脏器的损伤cT表现,及时的CT检查对腹部闭合性外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CT扫描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膀胱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2组,即T1-T3a期组和T3b—T4期组,比较超声及CT与各组临床分期的符合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其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T1-T3a期31例,T3b—T4期14例;超声对T1-T3a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77.4%)较CT(66.7%)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05),CT对T3a-T4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92.9%)较超声(50.0%)高,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二维超声和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分期是互补的方法,超声对浸润较浅的病变分期较敏感,而CT检查对T3b期及其以上膀胱癌分期较敏感。综合利用二者对膀胱癌分期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耐层螺旋CT对81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中的15例、误诊为结肠息肉1例,CTVC检出结直肠癌37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75%;术前T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9.2%;N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和70%。CTVC检出28例56枚结直肠息肉中51枚,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93.7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豚鼠离体小肠电活动与机械收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肠电活动和环肌张力、纵肌张力为指标,用同步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豚鼠离体小肠电活动与环肌张力、纵肌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豚鼠离体小肠的电活动包括慢波与峰波;(2)豚鼠离体小肠始终存在着节律性张力活动,其环肌收缩与纵肌收缩的关系表现为拮抗收缩、共同收缩、交互抑制等形式;(3)峰波可增加收缩力,峰波的个数、振幅与小肠张力呈正变关系,尤其与环肌收缩的对应关系更为显著.(4)慢波可触发收缩,尤其是纵肌收缩.在没有峰波仅有慢波时,亦可有收缩活动甚至活跃的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16.
3只红腹锦鸡小肠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用组织学方法对 3只红腹锦鸡的小肠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 :红腹锦鸡的小肠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等 4层结构组成 .其环状皱襞明显 ,粘膜层较其它各层厚 ,从十二指肠到回肠 ,肠绒毛由细长密集逐渐变得宽短稀疏 ,肠绒毛中存在明显的平滑肌束 ,但未见中央乳糜管 ;固有膜中有发达的腺体 ;粘膜肌层由一层纵行平滑肌组成 ;粘膜下层由十二指肠缺无到回肠得变明显出现 ;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组成 .另外 ,将红腹锦鸡与其它鸟类小肠壁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CT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的估价,CT扫描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其脑室脑池形态、脑室/颅腔比率、中线结构移位等变化特征,从而估价颅内压,其结果与颅内压监测结果对照,分析颅内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1)CT显示三脑室、基底池受压明显或消失,脑室/颅腔比率越小,中线结构移位越严重者,颅内压升高超明显;(2)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生存质量越低;(3)CT能够估价颅内压,并由此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法对草鱼、牛蛙、家鸡和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OS阳性产物在草鱼肌间神经丛中未见分布,而在其它几类动物中阳性反应明显.但在不同动物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密度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牛蛙、家鸡和大鼠的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从分散到集中,形态呈现由不规则形到规则形再到不规则形的复杂变化;神经节从无到有,神经网络由不发达趋于发达;而在每种动物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沿肠道由前向后基本呈上升趋势,这种节段性的差异牛蛙极显著,家鸡和大鼠则不甚显著.实验结果提示,随着动物的进化,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在肠肌间神经丛中的分布也更加复杂而有序,从而使胃肠道的调节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牛乳蛋白在人工瘤胃和小肠液中体外消化的动态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消化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测定消化液中蛋白浓度和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脱脂乳在人工瘤胃中发酵24 h内,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其中Arg、Leu和Pro含量增加最明显;发酵30 min~7 h内,蛋白浓度迅速下降;发酵5 h后,大部分酪蛋白被降解,而β-乳球蛋白和α-乳清蛋白变化很小;脱脂乳在小肠液中进行体外消化,总游离氨基酸迅速增加,反应至7 h时,溶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增加约4倍,其中以Arg、Tyr、Phe、Leu、Lys和Pro含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