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使用合成的钡镁猛矿(TODOROKITE),碱硬猛矿(HOLLANDITE)型的MnO2及电解MnO2修饰碳膏电极,报告了它们在+01V~-01V电压范围和01MKCl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Todorokite和holandite的循环伏安图相似,都没有显明的电流峰。而电解MnO2的循环伏安图中,有两个阳极峰(+01V,+05VvsSCE)两个阴极峰(00V,-015VvsSCE)。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MOS反相器在低电压低功率模拟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对传统CMOS反相器电路的分析,提出了新颖的一阶低通、高通和全通CMOS滤波器,它具有工作电压低(±1V)、功耗极低、动态范围宽、元件数少(仅2个MOS管)等特点,同时提出了由CMOS反相器构成的能工作在±1V电源下阈值电压可调的神经元器件,文中所有的电路均经PSPICE软件验证.  相似文献   

3.
从适用于CMOS的开关-信息理论着手,设计出三态门CMOS输出级电路,再由该理论指导设计含有高阻状态的CMOS电路设计的电路与现行CMOS三态让电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电路形式。  相似文献   

4.
超滤SiO2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溶胶凝胶方法在045μm的αAl2O3载体膜上制得了平均孔径为2nm、整体孔隙率为45%的αAl2O3SiO2超细孔复合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超滤SiO2膜与αAl2O3载体膜之间是通过Si—O—Al键而形成的化学结合。研究了CO2,N2,O2渗透通过膜的传递特性,结果表明,CO2对N2,O2的理想分离因子分别为124和12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MOS反相器在低电压功率模拟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对传统CMOS反相器电路的分析,提出了新颖的一阶低通、高通和全通CMOS滤波经具有工作电压低、功耗极低、动态范围宽、元件新少等特点,同时提出了由CMOS反相器的能工作在±1V电源下阈值电压可调的神经元器件,文中所有的电路均经PSPICE软件验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痛灵胶囊中芍药甙含量,色谱条件为:SUPELCOSLILTMLC-C18(5μm,250×46i.d.mm);流动相:乙氰/水(12∶88);流速:12ml/min;40℃;检测波长:230nm。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芍药甙在01~1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7)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3%和11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电渣重熔过程中CrNiMoV钢中镁含量的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最佳的渣系为62%CasF2-10%Al2O-12%CaO-16%MgO;脱氧剂加入量为1kg钢加入1.5gCaSi;采用较高镁含 电极和较主同的重熔电流有助于获得设计镁含量的重熔锭。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和开关电容技术提出了一种行算法型CMOS模数转换器电路结构,文中详细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采用通用电路模拟程序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转换功能正确,输入电压递增和递减均无错码,转换过程中不需要复位,该转换器充分发挥开关电容精确处理和神经网络并行处理的优点,因而精度高,速度快,而且所需元件少,工艺完全与常规CMOS兼容,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CMOS转换器。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21μmCo∶MgF2激光器在室温下的实验结果,得到了0279J的21μm激光,器件效率为145%测定了Co浓度为3%(wt)的MgF2晶体对13414μm线的偏振吸收系数,测量结果表明,对该谱线π偏振和σ偏振的吸收系数分别为0804cm-1和0516cm-1.激光实验结果计算得到该晶体21μm线的激光跃迁截面为261×10-21cm2.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分子振动理论,采用简化模型分析了Bi系高温超导体CuO2面内Cu O键振动的振动模式,计算了单一红外活性模Eu的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CuO2面内Cu O键Eu模式伸缩振动的频率为6738cm-1,8032cm-1,弯曲振动的频率为412cm-1·计算结果中6738cm-1,412cm-1与Bi系高温超导体红外吸收光谱的实验分析结果较好吻合,8032cm-1与实验分析结果中800cm-1附近归属尚未确定的吸收峰峰位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一种提高模糊控制器控制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常规模糊控制器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模糊控制器控制精度的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常规模糊控制器存在的稳态控制精度差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提高模糊控制器控制精度的方案并给出了它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这种改进的模糊控制器的仿真试验结果,并和常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比较。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模糊控制器具有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作用,提高了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精度,而且保持了模糊控制器非线性的控制特性,易于实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信号的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交通流模糊控制算法,该算法包括模糊控制算法和绿灯延时终止算法两部分。在现有的模糊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绿灯延时终止算法,从而利用模糊逻辑对绿信比进行了优化。在SDCSTS仿真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关系的分析,引入了模糊控制规则的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插值法计算连续模糊控制律的方法.并对用该方法设计的连续模糊控制器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输出隶属函数不均匀分布时典型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两输入 (e,Δe)一输出 (Δu)的典型模糊控制器 ,其输入变量采用三角形、全交迭、均匀分布的隶属函数 ,输出变量采用不均匀分布的单点隶属函数 ,当采用线性控制规则和 Sum- Product推理方法时 ,推导了输出的解析表达式 ,分析了其结构特性和极限特性。进而对最常用的输入变量各取 5个模糊子集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了输出隶属函数参数对典型模糊控制器性能的影响 ,并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倒立摆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板形模糊控制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基于CMAC(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神经网络的板形缺陷模式识别方法,并基于模式识别结果设计了板形模糊控制器.将模式识别与控制器设计合二为一,利用CMAC神经网络识别出相对于6种常见板形缺陷基本模式的隶属度,直接作为板形模糊控制器的前件部,实现了隶属度的求取功能.通过对板形缺陷特征的分析,合理定义了模糊集合,大大地减少了模糊推理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板形模式识别方法识别精度高,设计的板形模糊控制器可以快速将板形缺陷控制到期望目标,板形控制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一种解决滞后系统控制问题的模糊复合Smith控制方法,即设计一种复合模糊控制器.利用模糊工具箱对此方法进行仿真.仿真手段具有简单、明了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控制器的可知效果好,特别是解决了系统的振荡问题,且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Urban Intersectio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Based on Fuzzy Log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Traffic signals are essential in transportationnetwork management.A number of traffic signalcontro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past.Recently,a major research focus has been the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such as expert systems,fuzzy logic,neuralnetworks,and genetic algorithms for intersectionsignal control.  Pappis and Mamdani[1] developed fuzzy rules to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extending a currentgreen phase by different time durations based on ac…  相似文献   

18.
周汝雁  张全国 《河南科学》2005,23(4):521-523
针对啤酒酵母扩培过程为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且在不同工艺阶段温度控制要求不同,结合模糊控制对非线性、大滞后、难于建立数学模型的复杂过程可实施有效控制的特点,设计了由SISO模糊控制器和PID-MISO模糊控制器组成的变结构模糊控制系统;介绍了变结构模糊控制的PLC实现方法;采用此方法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研究了常规模糊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的关系.基于T-S模型,在一定的附加条件下,对这些模糊控制器进行了分析,理论上给出了这类模糊控制器与PID控制器参数间的定量关系式,并指出两者间的本质联系.仿真结果表明了模糊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的相似性,多个规则的模糊控制器要优于PID控制器,同时给出了一类模糊PID复合控制器(TS-PID)的设计方法.该类复合控制器兼有模糊控制器与PID控制器优点,具有较深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结合模糊控制和遗传算法提出一种新型的PID智能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主要特点是选用遗传算法整定的PID参数值作为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器的初值,然后再对模糊控制的相关参数用遗传算法优化,避免了参数选择的盲目性。仿真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器,同样也优于单独模糊PID控制器和由遗传算法寻优而设计的PID控制器。同时,在研究遗传算法寻优的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适应度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