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主要措施是:禁运粮食和高级技术及装备。美国总统卡特说:“这些制裁措施将对苏联的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一月十二日,勃列日涅夫就此回答《真理报》记者问时,故作镇定,声称卡特这种看法是“荒唐的”。他并保证:“对苏联人的面包和谷物产品的供应计划,一公斤都不会减少。”耐人寻味的是,勃列日涅夫仅仅对本来就不靠进口粮食的面包供应作了保证,而对需要大量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特别是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概念。他在阐述苏联对外政策时明确提出,要“采取新的态度、新的方法和新的形式”。据苏联领导人说,这是他们“饱经痛苦”和进行“严肃而大胆的思考”后提出来的。人们还注意到,去年12月以来,苏联报刊对勃列日涅夫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公开的或不指名的批评。看来是苏联尝够了勃列日涅夫在外交上留下的苦果,正对勃列日涅夫外交进行反思。那么,勃列日涅夫外交的情况究竟如何呢?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正巧出版了《苏联外交六十五年纪事: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一书,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据此作出回答。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人员编著的这本书,以多达65万字的篇幅收录了勃  相似文献   

3.
“零点解决方案”亦称“零的选择”。原意是双方都不要搞中程导弹。这个方案最早是今年7月西德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会谈时提出来的,据说勃列日涅夫对此曾表示有“很大兴趣”。但对这个方案的解释各不相同。西德总理施密特和外长根舍认为,“零点解决方案”应是苏联销毁已经部署的250多枚SS-20导弹,在此前提下北约可以放弃部署潘兴Ⅱ和巡航导弹的计划,如苏联只把其SS-20导弹从欧洲部分移至乌拉尔以东,西方不能接受,因为它仍可以击中西欧目标。勃兰特则主张,只要苏联把其针对西欧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知道,在苏联历史上曾有过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时期”。这大体上指的是70年代到80年代中的勃列日涅夫时期。近一两年,苏联学者公开发表文章深入地探讨“停滞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并对当时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提出新的评价。现将苏联学者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命运的恩赐在象苏联这样一个具有高度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一个人要登上权力的顶峰,一般要付出巨大的努  相似文献   

5.
据西德报刊说,为了接待勃列日涅夫,西德外交部拟了一个庞大的特别预算,估计至少得花费西德纳税人约70万马克。除了勃氏一行吃喝住行的费用,预算还包括买一辆豪华的“奔驰”特级轿车作为礼品送给勃列日涅夫。勃之喜欢汽车,特别是豪华的汽车,这是众所周知的。许多西方国家都把自己生产的第一流轿车送给这位总书记。由于多年来苏联不遗余力地向西方推行  相似文献   

6.
苏联亚美尼亚人在莫斯科抢购了一大批勃列日涅夫的新著《遵循列宁的路线》。这一部在苏联书店中名列前茅的滞销书何以竟然引起亚美尼亚人的如许兴趣?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勃列日涅夫的这本专著有着很漂亮的烫金的封面硬纸,这是亚美尼亚的缺门货,于是,他们开动脑筋,来个“以丰补歉”:把勃列日涅夫的书买来之后,将封面硬纸一一剥下来,放在丙酮溶液里把金字弄掉,再用熨斗将凹凸部分  相似文献   

7.
苏联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1979年达15,400万吨。除东欧外,西欧国家是苏联石油出口的主要对象。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对西欧出口石油增加很快。特别是1973年西方爆发能源危机,国际市场油价大涨,苏联趁机增加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1974年出口量不到4,000万吨,1975年增加到5,300万吨,1976年达5,900万吨,到1979年更增加到6,920万吨。苏联为什么要向西欧出口石油呢?首先是要换取外汇。苏联每年要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进口大量机器、设备以至粮食、原料(约占苏联进口总额的60%),苏联能够  相似文献   

8.
1991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我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随着研究的深化人们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研究那么重视和深入,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的关系不很密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一些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  相似文献   

9.
“缓和”攻势早已被苏联定为“长期战略路线”了。经过七十年代的曲折起伏,不久前举行的苏共二十六大,又宣布了所谓“加深缓和”的八项建议,表白要“消除国际局势的白热化”,使缓和获得“第二次呼吸”。紧接着,苏联就开动其全部宣传机器,大肆鼓吹这些建议是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勃列日涅夫还亲自向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致函,要他们“重视”苏共二十六大上提出的“重大倡议”。应该怎样估计苏联的这一姿态呢? 腔调变化和处境变化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勃列日涅夫在二十六大上的缓和调门,同五年前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工会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苏联单方面暂停在欧洲部署中程核武器。苏联宣传机器立即全力开动,把这项建议吹嘘为“裁军的良好榜样”,是“对爱好和平活动的重大贡献”,等等。其实,只要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和苏联建议的实质,就不难看出,它不过是苏联的一个以退为进的和平攻势;同时,它又是苏联霸权主义者虚弱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苏美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因此,苏联历届领导人都把苏美关系问题放到其对外政策的首位,苏联对美国的基本政策在他们的言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研究此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窥视出苏美关系发展的一些基本线索.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美关系的发展是极为重视的,他认为“苏联和美国是当代两个影响最大的国家,全世界的政治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苏美两国的关系。”(《勃列日涅夫言论》第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p.341.以下同书只注页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勃列日涅夫的对美政策在其任内的不同时期也显现出其…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法国总统德斯坦奔赴华沙同勃列日涅夫举行闪电式会晤,事先未同盟国打招呼。此举在西方联盟内部掀起一阵风波,把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西方盟国步调不一、关系紧张的局面,以富有戏剧性的色彩烘托出来了。德斯坦这次单枪匹马的行动,倒颇能体现法国外交的特色,耐人寻味。法国的独立政策阿富汗事件以来,法国同美国唱着不同的调子。法国虽表示苏联出兵侵略阿富汗是“不能接受”的,但强调西欧必须作出自己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东京谍影     
正当苏联的屠刀血洗阿富汗的时候,日本当局揭露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苏联间谍案。八十年代伊始就发生的这两桩事说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明火执仗、盗意发动侵略战争的同时,在另一条无形的战线上也在大举进攻。这不能不使日本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进一步认清那个成天价把“睦邻”、“友好”、“缓和”等词句挂在嘴上的勃列日涅夫集团的真面目。以下,是日本报刊所报道的这起苏联间谍案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1984年7月13日,在美国西海岸的大城市洛杉矶机场上,人们不顾夏季炙人的烈日,拥挤在中国民航的大型客机旁,这里有洛杉矶市政府的代表,有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有洛杉矶——广州友好协会主席阿曼森夫人以及洛杉矶动物园协会主席霍布斯夫人等等。人们不是在迎接来自五大洲的参  相似文献   

15.
美苏之间     
消息传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逝世了。他的逝世对苏联对外政策和今后的苏美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国际舆论正在做种种估计,意见未尽一致,但一般看法是,近期内不致有重大变化。苏联新领导人也已公开表示,他们将始终不渝地执行勃列日涅夫领导下制定的内外政策方针。勃列日涅夫逝世前不久,10月27日,他在苏联陆海军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涉及苏联对外政策特别是涉及美苏关系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注意。回顾和研究一下勃列日涅夫主席前不久的这篇重要讲话,对于分析苏联的对外政策和苏美关系的动态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所谓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也叫核会谈),经过长期讨价还价,有可能在不久后达成协议。然后勃列日涅夫还要和卡特一起在协议上签字。届时苏联的宣传机器势必要大肆喧嚣一番,西方舆论也会有很多议论。因为苏联一直把核会谈  相似文献   

17.
一年多来,苏联在中东、特别是在波斯湾和红海地区恣意渗透扩张,引起了西方的极大震动。西方国家的许多战略分析家认为,俄国人在这个供应西方石油的主要产地、欧洲的重要侧翼开刀,已使西方世界面临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危险的”、“战略性的威胁”。熊爪伸到“世界油库”去年四月,苏联在阿富汗策动政变,进而把熊爪伸向中东油田。两个月之后,它又  相似文献   

18.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生产国。1988年苏联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首位,日产量达1240万桶,出口量为1.44亿吨,平均日出口石油400万桶,其中200万桶出口西方国家。然而,近两年来,苏联的石油生产和出口量显著下降,由此产生了不少的影响。1989年苏联的石油总产量下降3%,出口量减少1700万吨。1990年上半年,苏联的石油生产量又下降5%,出口量下降4%。据行家们估计,1990年苏联石油  相似文献   

19.
1969年中苏边界摩擦迭起,最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苏联调兵遣将,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大军压境,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这种战争气氛日益浓烈。在苏联领导人中,对于是否和中国交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以军方为代表的“鹰派”主张立即开战,为此不惜发动核战争;以柯西金为首的“鸽派”主张慎重行事。在柯西金的要求下,勃列日涅夫同意,由柯西金直接同毛泽东通话,试探中国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号称“发达的社会主义”的苏联,上演了一出“复制天才”的闹剧,由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集团亲自导演,一班御用学者如蝇逐臭,在所谓“天才遗传”问题上,竞相鼓噪,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