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7050铝合金最终形变热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磁连铸7050铝合金进行最终形变热处理(FTMT),以期使合金获得更高的综合性能.确定的最佳FTMT工艺参数为预时效105℃/8h、冷形变20%以及终时效140℃/14h.最终形变热处理后合金性能因加工硬化和沉淀硬化而得到较大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631.28、611.80MPa,延伸率达到14.68%.  相似文献   

2.
经比较高温形变热处理反常规热处理后的55SiMnVB 钢55碳钢的力学性能及组织结构,本文得出了形变强化的原因:形变使位错密度增加及形成稳定的位错亚结构,改变了碳化物的析出和分布以及孪晶结构所处的位置。而形变织构及晶粒的细化,不是形变强化的主要原因。晶粒细化对材料的塑韧性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制度对7039铝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下7039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其在腐蚀液中浸泡后的腐蚀形貌.结合不同热处理制度后合金的腐蚀形貌与晶界析出相形貌,建立该系列合金晶界析出相形貌与腐蚀形貌的关系的示意模型.结果表明:在保持与T6处理的合金强度相当的基础上,经RRA处理可使抗腐蚀性能明显提高;在腐蚀液中浸泡腐蚀后,T6和RRA处理的合金表面呈成块状剥落腐蚀的现象,T73处理的合金呈点状腐蚀现象;T6处理后合金的纵向和横向最大腐蚀深度分别为378.53μm和31.91μm;T73处理的合金纵向和横向腐蚀深度分别为19.21 μm和8.07 μm:RRA处理的合金纵向和横向腐蚀深度分别为178.15 μm和15.38 μm.  相似文献   

4.
强化固溶对7055铝合金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残余可溶结晶相颗粒是制约高强度铝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作者通过改变固溶热处理条件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研究了强化固溶对提高705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采取逐步升温固溶处理可使最终固溶温度超过多相共晶温度而不产生过烧组织,提高残余可溶结晶相的固溶程度和合金力学性能.强化固溶的7055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715MPa和750MPa,且延伸率约为10%;微量元素Zr比Cr更有利于提高7055合金的力学性能,且在强化固溶条件下,提高效果更加明显.通过断口分析显示,合金的断裂属晶内韧窝断裂与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强化固溶后,残余结晶相引起的晶内韧窝断裂减少,沿晶断裂增加  相似文献   

5.
6.
热处理对2024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正交法设计了2024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方案,按设计方案进行了热处理试验和力学性能测试,同时测了淬火C-曲线,并运用金相、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固溶温度、淬火水温影响2024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微观机制,找到了2024铝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制度。结果表明:合金经500℃固溶10-30min,转移时间小于15s,25-75℃水温淬火,自然时效96h,析出大量的与基体共格的GP区和S″SH ,WGQQR  相似文献   

7.
高温形变热处理作为重要的形变热处理方法之一 ,通过在高温 (奥氏体区 )引入形变强化 ,利用随后的相变 ,最终使材料 (零件 )获得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综合效果 自出现以来 ,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 ,这种新型复合热处理工艺得到了更进步的发展 ,已成为在理论研究上和实际应用中都相当成熟的钢的强化手段 介绍了这种工艺的特点、理论研究和发展以及应用状况 ,综合了最新研究成果 ,并对其将来的发展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8.
8090Al—Li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090Al-Li合金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后,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6种热处理状态合金的拉伸性能及其光镜,电镜组织,分析了分级时效与时效前预变形等的影响,对不同工艺参数,组织与性能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力学拉伸试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微合金化与形变热处理对足金拉伸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微量合金元素X1的足金,85%冷加工变形,260℃时效2~3h,出现强度峰(σb为680MPa).含微量元素X1和X2的足金主要强化方式是细晶强化、加工硬化与时效强化,其断裂行为是微孔聚集型断裂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高强铝合金强化方法的基础上,对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评述.并指出形变热处理和回9-5再时效处理是比较有效,也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两种强韧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4铝合金的形变时效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拉伸实验、透射电镜和光学金相法,研究了固溶处理水淬后较大程度冷变形对2014铝合金时效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采用较大变形程度(65%)冷轧,再进行低温短时间时效(160℃,30min),可使2014合金的强度得到显著提高(σb=568MPa),其延伸率(δ=116%)仍不低于常规时效处理(固溶处理,水淬,160℃,12h)的延伸率;经这样冷变形的2014合金,在稍高温度短时间回复处理,将导致时效强化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铸态5383铝合金的元素偏析行为及均匀化制度对其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5383铝合金组织中Mg、Cu和Mn等元素偏析严重,晶界处有大量网状分布的难溶金属间相;均匀化处理后,非平衡共晶相和难溶金属间相发生回溶,晶粒长大并球化,Mg、Cu和Mn等元素偏析程度减小,同时在位错和晶界附近有大量细小析出相;结合试验及均匀化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得到试验合金的最佳均匀化工艺为480~490℃退火24 h,过烧温度为506℃.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Y12合金阳极氧化膜受热开裂行为和开裂前后的电化学行为。LY1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经沸水封闭后存在网络状非穿透性微裂纹;加热后,裂纹在热应力作用下拓宽并发展成穿透性裂纹。引入了裂纹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裂纹总长度)和开裂部分所占的面积比来定量表征氧化膜的开裂程度。氧化膜受热开裂以后,其保护性能显著降低,极化电流增大而阻抗值明显降低;氧化膜耐蚀性的变化与裂纹面积比有关,裂纹面积比增大,阻抗与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双峰时效处理对705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峰时效对7055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055铝合金采用双峰时效制度处理时,其性能峰值出现在135℃/16h+190℃/10min,这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695MPa、658MFa、14%.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供应状态的LY12R和LY12CZ合金棒材的超塑性等温压缩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了压缩变形过程,确认未经任何超塑预处理的供应状态LY12合金具有轻微超塑性能,确定了两种状态的LY12合金的最佳变形工艺参数,研究了试样尺寸对压缩变形过程的影响。本试验结果为压缩类成形零件提供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Cu/Al电偶对模拟LY12铝合金在铈盐溶液中的成膜过程.电偶对在铈盐溶液中,电偶电流由开始的0.08mA降低为0.005mA,表明有阻滞腐蚀的作用出现;电偶电位随时间负移,这是腐蚀反应中阴极过程受阻滞的表现.浸泡8h后,Cu片上形成了一层黄色膜层.SEM,EDX分析表明,Cu片上形成了富含铈的裂纹状膜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金相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超塑性变形对LC4铝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该合金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除发生大量晶界滑动及晶粒转动外,扩散蠕变在超塑性变形总量中约占15%。在经过超塑性变形的材料内,晶粒内位错密度很低,而晶界处普遍存在由非固有晶界位错规则排列而成的位错群列。这种非固有晶界位错能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以滑移-攀移的方式沿晶界运动,其滑移分量导致晶界滑动,其攀移分量导致扩散蠕变,可协调晶界滑动产生的变形。在超塑性变形后期,在扩散蠕变所产生的晶界旁的无沉淀区内,观察到了自晶界上大粒子处产生的棱柱位错环,导致试样最终断裂的空洞的形核与这种棱柱位错环有关。  相似文献   

18.
铝合金制品表面缺陷是造成制品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等检测设备,对7075铝合金挤压棒材经锻造热处理形成的气泡缺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锻件表面气泡是表皮分层气泡,而非表面夹杂气泡;由于基材加工过程中存在空腔、分层或裂缝,热处理后的冷却过程中空腔压力增大,导致结合薄弱的晶界形成破坏性裂纹,最终以气泡形式表现出来;轧制、挤压、热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工艺参数的合理性,适当控制生产工艺与热处理温度,有利于减少或消除表皮分层气泡。  相似文献   

19.
LY12铝合金表面多弧离子镀(Ti,Cr)N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铝合金表面多弧离子镀(Ti,Cr)N膜的工艺可行性.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讨论靶材成分、沉积时间、偏压、氮气压力和弧电流对膜层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并对该膜层的耐蚀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可以沉积(Ti,Cr)N膜.当靶材成分为w(Ti)=80%,w(Cr)=20%,沉积时间为30 min,偏压为200 V,氮气压力为3.0 Pa,弧电流为75 A时,可得到膜基结合力为44 N,膜厚为1.77 μm的(Ti,Cr)N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