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布斯基于人的自然性,运用机械唯物主义的方法,形成其完整独特的人性理论。他先从人性的“自然欲望公理”推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再由人的“自然理性公理”归结出的自我保全原则,导出人们为了摆脱这一自然状态而付诸理性发现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所体现的对工业文明的观点。劳伦斯从工业文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人性的异化以及两性关系的扭曲来展开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同时提出了重新调整两性关系,实现两性和谐,才能使当时处于腐朽工业世界的人类得以再生。  相似文献   

3.
<正>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它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于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和恐慌,有的时候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衰退,甚至于国家的消亡。  相似文献   

4.
人性文化是对人性的反映和认识,是以某种观点、意愿、意识等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需要、情感、意愿和意志的张扬和外化,是以某种风尚、习俗、制度等社会规范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思想和人性价值的重塑和升华,是以人性理想和人性价值的再生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类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实现社会人性化和文明化的重要保证,是其他一切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未来战争对信息权的争夺将愈演愈烈,这一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作为战争信息载体的计算机系统将处于无可争议的中心地位。但一种新的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的出现,将使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优势被大大侵削,从而改变交战各方的力量对比,使未来战争舞台重新变得扑朔迷离。“瘟疫性代码”粉墨登场所谓计算机病毒,就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特殊软件程离,即“瘟疫性代码”,这些代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顾名思义是很小很小的,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的面貌。某些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可以使食物霉变,使人染病;然而,某些种类的微生物却可以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7.
战争电影是最能反映人类命运和人类生存图景的一种电影。世界各国战争电影在展现人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上有诸多的一致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各有不同。中国战争电影就因自身的民族特色、文化传统、独特历史等,在人道主义的表现上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中国战争电影因此在世界战争电影中脱颖而出,向全世界观众呈现出了中国式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社会对吸血鬼种族的了解并不深。实际上,尽管吸血鬼这一古老的种族的历史几乎和神话流传的时间一样长,但由于吸血鬼族群的戒律和自我控制,使得人类从来无法深入了解它们。历史上,人类对于吸血鬼种族的首次认识始于1484年。当时整个欧洲处于吸血鬼的战争之下。吸血鬼族群在夜间出动,大范围与人类初拥。很多一部分人无法接受初拥而导致神经紊乱。因为接受初拥的人类症状与瘟疫相仿,所以当时的人类社会认为这又是一次大范围的瘟疫。  相似文献   

9.
《第四十一》主要反映了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斗争生活,围绕红白两军的交锋,再现了战争中的爱情悲剧。围绕情感与理智冲突的主旋律,通过对作品内容与艺术的分析,从三方面论证:(一)从战争与爱情的冲突来表现“人性”的复苏;(二)色彩冲突的象征意义;(三)伊甸园式环境的营造。三个论点各自所蕴含的冲突是服务于情感与理智冲突这个中心的,它们在相互交织中凸现出独特的人性的魅力以及巨大的情感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0.
“非典”灾难的发生和蔓延如此突如其来,如此触目惊心。一位瑞典病理学家说过:“人类的历史即是疾病的历史。”人类社会与疾病的斗争,从来不是一个新话题。纵观社会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规律:瘟疫和科学此消彼长,永远在彼此竞赛和征服。人类在付出代价的同时也取得了进步,给后人留下了预防和医治恶性传染病的手段。瘟疫使雅典无法称霸发生于2400年前古希腊雅典的一场瘟疫几乎将整个城市毁于一旦。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强健的青年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恶臭。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11.
走出科学教育的现代迷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之争已历经上百年,在以知识为主导的新时代,科学教育倍爱世人的青睐。科学教育既是科学人才的产床,也是人性异化等扼杀人类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的制造之所。科学教育必须走上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走出现代迷惘,并最终使科学真正带给人类以福祉而不是灾难。  相似文献   

12.
肠道寄生虫是宿主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疾病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接触日益增多,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肠道寄生虫的风险增加,由肠道寄生虫引发的新发疾病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保护的重要挑战。本文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和特征进行总结,并对肠道寄生虫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生长发育、免疫作用、防御以及人类活动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作用和公共健康卫生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萧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战争交响曲”充分表现了战争中人性的扭曲与挣扎,展现了作曲家悲天悯地的情怀,人们对“战争交响曲”误解与批判的根本原因在此,但其恒久魅力也正在此。俄罗斯伟大的人文传统、20世纪的人类历史灾难、作曲家悲天悯人的忧郁天性是其作品悲剧色彩的重要源泉。悲剧与哲理则是解读萧斯塔科维奇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刘钧 《甘肃科技》2005,21(6):19-19,18
科学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人们愈来愈关注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纵观甘肃森林的演变,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破坏外,人为的因素对森林的破坏占了主导地位。每一次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总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毁林。向森林任意索取财富,必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从而导致大自然的报复。只有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生态平衡,才能更好地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第八和第九交响曲被称为“战争三部曲”,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悲观主义思潮的语境下,作品中一脉相承的悲剧性使其美学特征与特定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审美趣味发生了严重错位,使作品超越了狭隘的审美时空而获得了更为恒久的价值。而悲情与人性相互交织的特性成为了解读“战争三部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青年科学》2013,(8):55-55
少年把人类的未来握在手里,少年是人类最珍贵的资源。世界上没有什么花朵比少年更美丽,没有什么珍宝比少年更珍贵。但要使少年更美丽、更珍贵,就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以战争为底色,以"乡土"、"家园"为中心概念,在生命意识和生存方式的追寻中,暗合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民族精神。丁玲、周立波等小说中的英雄,以"忘我和无我"为生存方式;吴组缃、姚雪垠等小说中的村民,以"大公有私"为生命形态;师陀的小说,既写出陈世德们对生命的"挥霍",也写出了葛天民们对家园的"凝望";萧红笔下过份"麻木"的生命背后,更凸现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自然"的生存状态,是沈从文小说所追寻的理想极地,那不过是表达了作者"洞察人性洞府"的企盼;沙汀刻画的是乡土的"奇丑",批判的是"有乡土而无家园,有生命而无人生"的"内地文化"。  相似文献   

18.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第八和第九交响曲被称为“战争三部曲”,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悲观主义思潮的语境下,作品中一脉相承的悲剧性使其美学特征与特定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审美趣味发生了严重错位,使作品超越了狭隘的审美时空而获得了更为恒久的价值。而悲情与人性相互交织的特性成为了解读“战争三部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高科技的社会,睡眠好坏既可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带来灾害。白天紧张的学习与工作,必须依赖睡眠来恢复体能,才能保持白天必需的机敏。早期,人类长寿与健康的杀手是战争,是瘟疫,而对睡眠并没有很高的要求,睡眠条件也很差。历史发展至今,与以前相比人们受到的伤害来自疲倦的操作者,不少人并不是营养不良,而是长期未能休息好,在这中间,不适当的睡眠方式,不适当的睡具,不良的睡眠习惯,往往也成了现代人  相似文献   

20.
 基因武器作为一种超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可以发挥“奇效”。但基因武器在军事中的存在与应用,将使平民豁免面临困境、使战争手段更不人道、使战争后果难以控制、以及诱发严重的生态灾难等,因而面临诸多的战争伦理困境。有鉴于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类作为战争的主体,应守住基因武器禁用于战争的伦理底线,厘清基因技术研发的善恶界限,恪守科学和平主义的价值追求,才能遏制基因武器的研发与运用,进而对现代战争形成有效的伦理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